浙江省瑞安中学2020至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范围:必修三册学考范围(中国古代史含加试)+选修三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一个多世纪前,学者罗振玉初见甲骨后,写下这段话,誓要从千年中华文明标志的甲骨文中解码出历史记忆的真相。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目前发现的中国文字的起源 ②是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遗存
③已经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 ④可以全面了解夏商朝的社会历史风貌
A.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 施展在《枢纽:3000年的中国》中概括了中国四次重要的“转变”:“商周之变”“周秦之变”“唐宋之变”“清末古今之变”,下列属于“商周之变”中西周出现的新制度的是( )
①宗法制 ②封建子弟之制 ③立嫡立长之制 ④官僚体制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③
3. 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文献总结了以往历代都城营建,提出了“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设计规划原则,这一原则为历代王朝所遵循,并远播海外,为周边亚洲国家所接受。这部历史文献中还记载了( )
A. 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B. 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3596640266700C. 国有六职,……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D.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4.有学生整理出秦统一前后兴建的若干重要工程。下列秦兴
建的重要工程与图中位置形成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甲:直道; 乙:五尺道; 丙:灵渠; 丁:都江堰
A.甲-① B.乙-②
C.丙-③ D.丁-④
《后汉书·章帝纪》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6.一首歌的歌词如下:“功如忠肃,学似文成,自古名贤数浙人……”。歌词中的“忠肃”是指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谦(杭州府钱塘县人)。以下思想言论来自歌词中的“文成”的是( )
A.“昔受学于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7.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结合所学,与之相关的是( )
① 正式形成大约在于乾隆年间 ② 历史上曾经有皮黄戏等称呼
③ 以昆曲和秦腔为基础逐渐形成 ④ 全面和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 1909年春,美国大力士奥皮音到上海表演技艺,并宣称要同华人角力。报端通过相应渠道获得信息并加以披露,“沪人哗然”,武门同道快函邀河北武术家霍元甲赴沪较技。二人通过报章约期比赛,并订下生死文书。临近赛事,奥皮音却悄然遁去,霍名振上海滩。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①该事件可以作为研究近代大众传媒影响的案例
②当时的报纸成为开启民智、推进革命的重要手段
③“渠道”、“快函”可能是运用邮电通信技术
④霍元甲有可能经京张铁路赶赴上海
A. ①③ B.②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陈独秀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 由此可知,陈独秀( )
3533140214630A.以民主科学作为反对尊孔复古的武器
B.主张政治革命、文学革命与伦理革命并重
C.反封建伦理道德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
D.冲破传统道德礼教的束缚,倡导女性解放
10.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示意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①②④③⑤ B.④③⑤①②
C.②③④⑤① D.②④③⑤①
11.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投资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①②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
时间(年)
1840-1895
1895-1911
1911-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5-1949
国家
英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①
②
数量(万元)
8026
33955
69627
11969
262096
47918
所占比重(%)
82.5
28.1
44.2
37.3
75.5
68.1
英国、美国 B.日本、美国 C.英国、日本 D.美国、英国
12.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这表明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④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
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近十几年来我国科技进步不小,希望在90年代,进步得更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论断科学地解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这是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近十几年来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表现有“神舟1号”发射
D.邓小平概括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变革作用
14.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不断完善中。1993 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进行了修订。该修正案可能包括下列哪一内容( )
A.确立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B.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15.梭伦改革时,法典用诗句写成,刻写在可以旋转的木块上,装在框架里公开展示。木块上展示的内容包括( )
①释放男性奴隶 ②推行财产等级 ③筹建公民大会 ④建立陪审法庭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罗马安东尼王朝的五贤帝执政时期(公元96年—192年)被誉为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以下发生于这一历史时期的史实是( )
A. 提图斯皇帝建成罗马最宏伟壮观的建筑大斗兽场
B. 罗马教皇在梵蒂冈高地上修建西斯廷小教堂
C. 西塞罗发展自然法思想,为古罗马国家奠定政治法律哲学基础
D. 哈德良皇帝建成罗马最宏伟神庙建筑万神殿
17.“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一个关键期,人们的视野变了,真正的地球形状首次被绘制,人类种族、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散开始了。”在这个“关键期”( )
A. 注重“人”与“社会”双重觉醒 B.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
C.人类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跨越 D.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18.18世纪后半期,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而且不到20年就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其出口率达到总销量的8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制陶业工厂制的建立 D.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
19.史载,拿破仑曾向政府力陈一项计划,“不但可夺英国人在地中海中之商权,而且可断其东
通印度之孔道”,实则拿破仑存心“仿古代亚历山大之东征”,若政府陷于“无以自存之域,然后彼可树救国之帜幡然返国矣”。此计划是( )
A.远征意大利 B.对英国实施“大陆封锁” C.远征埃及 D.与英国争夺戈雷岛
20.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写道:“我们这一代人自一九二四年以来所经历过的一连串灾难中所出现的一段空白。……当然,这并不是说在这十年时间内(指:1924-1933)没有产生过任何紧张局势、动荡不安和危机……而是说在这十年时间内欧洲和平显得有了保障,仅仅这一点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十年内,德国被光荣地接纳到国际联盟,……世界好像要重新建设自己。……人们甚至可以重新梦想和希望有一个统一的欧洲。……在那个把我们这个世界搅得无法安生的人崛起以前的十年,……是欧洲相对平静的时期,每当我回忆起那十年,经常怀有一番感激之情。”下列项中,与作家回忆直接相关的是( )
①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爆发
②德国加入国联并成为行政院常任理事国
③欧洲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加快了统一步伐
④希特勒开始在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有学者在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时,如此叙述:“‘我登上楼梯,我要见的人不在那里。今天他又不在,我真的这样希望他已离开。’这就是1939年夏天欧洲外交的精神。……当8月来到时,但泽显然没有离开,德国军队调动的风声越来越紧。面对西方的询问,希特勒的回答是:‘我不想从西方得到任何东西,但是在东方我一定要放手行事。’”这阐明了( )
A.德国开展欺骗外交导致欧洲集体安全落空
322135566040B.希特勒嚣张的气焰迫使欧洲开启绥靖政策
C.希特勒向西方国家透露了消灭苏联的计划
D.英法绥靖政策进一步纵容了德国进攻波兰
22. 1947年6月,美国有位政治家发表演说:“任何愿意协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但是,有人画了下图所示漫画,加以嘲讽。据此判断,该漫画的意义在于说明美国意图借此( )
A.揭开与苏联冷战的序幕 B.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4136390174625C.控制西欧国家 D.拉拢西欧组建军事同盟
23.右图所示漫画《屠龙者》以战火中的伦敦城为背景,丘吉尔身披
战甲,成功斩杀来犯的巨龙。配文为:“这条龙已被彻底地斩杀
了,现在让我们来迎战下一条吧。”该画作( )
A.充满了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期待
B.表达了英国不列颠之战后的必胜信念
C.肯定了英国赢得阿拉曼战役的重大意义
D.称赞了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的《大西洋宪章》
24.中美贸易关系自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一年一度的最惠国待遇审议,与贸易有关或者无关的人权问题,正是中国“入世”前中美贸易关系特点的真实写照。中国“入世”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贸易摩擦出现的频率反倒有所增加,美国成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由此说明( )
A.社会意识形态不同是贸易摩擦发生的必然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加剧了国际贸易争端
C.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天平开始倾向于发展中国家
D.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迫在眉睫
25. 最近,考古学家在希腊“奥林匹亚考古遗址”发掘出一件刻有荷马史诗《奥德赛》的古代碑刻,最早能追溯到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这块石碑是希腊与德国考古团队经过三年合作,在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遗址附近发现的。希腊文化和体育部宣称:“如果能够确认详细年份,那么它很可能就是现今所有挖掘文物中,最早以文字记载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的作品。”这说明( )
A.历史都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最终都会以考古文物的形态呈现
B.历史时空具有相对稳定性,时空定位是开展历史考证的目标
C.考古研究不能仅停留于文物的发现,还离不开对文物的考证
D.考古研究既依赖于考古学界的发掘,也需要得到官方的认证
二、非选择题(26、27题各10分,28、29题各15分,共50分。)
26.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往往贯穿于对历史变迁的理解过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坊巷院落,纵横万数,……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夜市直至三更尽,纔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絶。……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趂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北州桥又盛百倍,车马阗拥、不可驻足。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整理
材料二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巨变。尤其是,199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到的所有制结构变化比以前具有更新的意义。以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紫砂壶企业为例,新中国成立前夕,紫砂行业衰落。建国后,紫砂壶生产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阶段
紫砂壶生产状况
1955年—20世纪70年代末
1955年,“宜兴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1958年,国营“宜兴紫砂厂”建立。
20世纪80年代至今
20世纪80年代初,民营紫砂厂陆续建立。1998年,国营“宜兴紫砂厂”改制为民营。紫砂陶匠和私人工作坊大量涌现。
——据齐桂珍:《中国所有制改革二十年》(1998版)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的商业状况。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宋代的财政管理及商业政策。(6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所有制的角度,概括建国以来宜兴紫砂壶企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依材料二中“更新的意义”所论,指出此次大会关于所有制的新论断。(4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亚非会议以后,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受到启示,萌生了不结盟思想。1956年 7月,铁托邀请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举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在会谈中他们就世界范围内实现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团结问题进行了磋商,逐步明确了不结盟思想。
——摘自畅征、刘青建《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铁托“不结盟思想”与中国的哪些外交理念紧密相关。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与兴起代表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结合所学,指出10年前欧洲国家加强联合的重大事件,并概括指出两者体现的共同趋势。(4分)
材料二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对中国外交的重大影响。(6分)
源远流长的大一统筹边思想,是统治者制定边疆政策和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二 清朝突出强调“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使“因俗而治”方针在清代特别在清代前期取得了较好的统治效果。……康熙帝就曾特派多名汉藏工匠参加布达拉宫的扩建。……不过,清朝统治者对“因俗而治”的方针,并不是对传统的简单继承,而是根据大一统国家总体安全目的出发有所改变和发展。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力推行 “改土归流” 即是明显例证。
—— 摘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抗战开始前后国内外形势日益严峻为了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共同抵抗侵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开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初步探索。……1946年4月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关于民族问题承上启下的重要文献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成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以立法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下来,这是中国民族法制史上的创举。
——摘自张殿军《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列举唐太宗管辖民族地区的举措。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唐朝出现“一半胡风似汉家”和“唐朝皇室‘胡人’血统”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清朝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措施及影响。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治理边疆“因俗而治”的具体原则。(6分)
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试从机构设置的角度,分析总结从秦朝、到元朝、到清朝,到建国前中国共产党人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践。
②试以布达拉宫为例,简述其在唐朝与清朝的修建历史。简要说明其所建筑形式呈现藏汉合璧的具体表现。(5分)
上一个百年,人类经历沧桑巨变,形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格局。如今,站在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中,我们看到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18世纪归功于它的政治制度……在19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 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欧洲工业的老师”。
——摘自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14年7月,在英国对德国宣战的那个夜晚,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格雷遥望着伦敦街头闪烁的灯光,十分沮丧地说:“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这个英国领导人在大战开始时就表现出对未来的某种担心。……这并不是杞人忧天。
——摘自人教版《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大国崛起之路必然要经历挫折,维护世界领导地位也必然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在美国强国之路中,最大的挫折要算战后建立世界秩序的雄心和努力受挫。主要原因是其战略构想和制度设计超出了当时美国的实力和领导能力……二战后,美国虽然凭借其压倒性政治威望和经济军事实力建立起称霸世界的制度网络,但是其领导地位也不断遭到质疑和挑战。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外交政策中根深蒂固的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不断侵蚀着美国霸权秩序的合法性基础。……美国从大到强,由强到衰,既是时代发展的选择,又是自身战略选择的结果。
——摘自张蕴岭《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英国当时的政治制度和这一制度得以确立的两个起始法案。说明作者认为“英国已成为‘欧洲工业的老师’”的主要理由。(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变化来说明格雷的话“并不是杞人忧天”。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全面评价这场战争后的美国经济地位和国际影响力。(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扼要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试图实现“领导世界”意愿而采取“战略选择”。当前,经济全球化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仍起主导作用,概括其表现。(6分)
浙江省瑞安中学2020至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C
D
B
C
B
A
C
D
B
D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D
A
C
C
C
D
C
B
D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状况:都市商业繁盛;“市”突破原先的时空限制;商业地位重要,成为税收重要来源。(3分)管理:设三司使总理全国财政,派(诸路)转运使负责地方征税。(2分)
政策:商税宽简。(1分)
(2)特征:20世纪50—70年代,建立了公有制企业;80年代至今,民营企业大力发展。(2分)
新论断: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
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27.(1)外交理念: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亚非会议的“求同存异”方针。(2分)
事件:成立煤钢共同体。(1分)趋势: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1分)
(2)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一点1分,满分4分)
影响:中美关系缓和成为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突破的关键;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一点1分,满分2分)
(1)举措:设置羁縻府州,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2分)
原因:以联姻方式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
(2)措施及影响:秦朝: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2分)清朝:实施“改土归流”,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2分)
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2分)
(3)选择讨论① 秦朝:中央设立典客;地方设“道”;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一点1分,满分2分)元朝:设宣政院;(1分)清朝:设理藩院;(1分)共产党人:设内蒙古自治区。(1分)
选择讨论② 修建历史:松赞干布修建红山宫;五世达赖重建并命名布达拉宫;康熙帝派汉藏工匠扩建布达拉宫。(3分)具体表现:整座布达拉宫采用藏族的碉楼建筑形式;采用汉族中原殿堂的梁架、斗拱、藻井形式。(2分)
29.(1)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法案:《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
理由: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4分)
国际格局变化:以欧洲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2分)
经济地位: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影响力:成为欧洲的最大债主,在欧洲重建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凭借当时的实力尚且无法称霸世界。(3分)
战略选择: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3分)
表现:垄断世界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科技市场;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压低初
级产品价格等手段,掠夺与剥削发展中国家。(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