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中学2020至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含氮碱基(C)的名称是
A.胞嘧啶 B.胞嘌呤 C.鸟嘧啶 D.鸟嘌呤
2.下列有关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脂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其独特的空间结构C.脂肪、糖原、淀粉、纤维素等是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D.血液中Ca2+浓度过高,会产生肌肉抽搐
3.利用生化方法检测细胞中的有机物,下列选项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
待检测物质
检测试剂
操作方法与颜色反应
A
梨匀浆
本尼迪特试剂
水浴加热,红黄色沉淀
B
豆浆
双缩脲试剂
A、B液等量混合,紫色
C
花生子叶切片
苏丹Ⅲ染液
50%酒精洗去浮色,橙黄色
D
马铃薯汁
碘液
两者混合,蓝色
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游离的氨基中
B.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与氨基酸种类的不同有关
C.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只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D.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5.下列细胞中不含细胞壁的是
A.根尖分生区细胞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C.洋葱表皮细胞 D.大肠杆菌
6.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又称质膜 B.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2层磷脂双分子层 D.细胞膜的功能主要通过磷脂实现
7.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鸡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染色质的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C.在细胞核中,核仁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D.核孔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33267652139958.某种细胞在进行某项生命活动时,几种生物膜面积前后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该项生命活动最可能是
A.合成并分泌雄性激素
B.将蛋白质运输到细胞核
C.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
D.吸收肠道中的蛋白质
9.对于真核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游离的核糖体可以合成溶酶体中的水解酶
B.动物细胞膜上的磷脂和胆固醇主要由光面内质网合成
C.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少量遗传物质
D.中心体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下列有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核糖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B.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磷脂
C.高尔基体在行使功能时常伴随着生物膜成分的更新
D.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中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是相同的
11.如图表示ATP的结构,其中①、②、③表示化学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27152067310A.①②③都不稳定易断裂
B.①断裂后的产物中有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C.生物体内各种吸能反应所需的能量均来自③的断裂
D.形成③所需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也可来源于化学能
1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一般在低温下保存
B.酶的合成不一定在核糖体上进行
C.酶在催化的过程中会发生可逆的形变
D.酶的作用是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加速化学反应
13.某同学进行有关酶的实验:
组1:2%H2O2溶液3ml →
组2:2%H2O2溶液3ml+少许马铃薯匀浆 →
组3:2%H2O2溶液3ml+少许MnO2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的因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B.该实验可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C.马铃薯不制成匀浆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D.可用点燃后无明火的卫生香放在试管口检测实验结果
14.某同学“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实验的结果见下表,据表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缓冲液
pH 5.0
pH 6.0
pH 7.0
pH 8.0
收集的气体体积(mL)
1 min
3
5
6
4
A.滤纸片的数量代表过氧化氢酶的含量,属于无关变量
B.由实验结果可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范围为7.0-8.0
C.一组pH完成后进行下一组实验前应反复冲洗反应小室
D.反应开始的标志是将反应小室旋转180°,同时开始计时
190520002515.下表是验证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上述实验的自变量为底物的种类
B.该实验的“适宜温度”通常设置为37℃
C.该实验中的本尼迪特试剂不可用碘—碘化钾溶液来代替
D.若试管1和2未出现阳性反应,试管3和4出现阳性反应,则一定是淀粉酶溶液不纯导致的
16.某种植物细胞在浓度分别为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mol/min。对此结果解释最不合理的是
A.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B.细胞吸收M的方式可能为主动转运
C.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扩散 D.所需能量可能供应不足
17.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在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3、4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571564770
A.实验② B.实验① C.实验①、实验② D.无
18.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实验操作正确。则先前的“某种处理”所用的试剂可能是
A.0.8g/mL的蔗糖溶液 B.清水 C.纤维素酶 D.10%HCl溶液
63537528519.在观察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某同学分别在不同时间对同一观察部位进行显微拍摄,获得甲、乙两个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处可能充满着清水
甲→乙的过程中植物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若将甲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a的颜色将变深
20.下列有关“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及“观察叶绿体”这两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两个实验观察的均是活细胞
B.幼嫩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和洋葱外表皮细胞都含大液泡
C.洋葱外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无法很好地观察到胞质环流
D.黑藻的叶肉细胞无法作为“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的材料
21.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7429516510
A.B点时细胞开始吸收K+和NO3-
B.B点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将KNO3溶液换成蔗糖溶液也会出现相似的曲线变化
D.C点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KNO3溶液的浓度
22.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与完整的酵母菌分别装入①~⑥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类别
细胞溶胶
线粒体
酵母菌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葡萄糖
-
+
-
+
+
+
丙酮酸
+
-
+
-
-
-
氧气
+
-
+
-
+
-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④⑥
B.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①⑤
C.根据试管①③⑤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糖酵解的场所
D.根据试管②④⑥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的场所
23.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内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90516510
①是丙酮酸,①→②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
②是CO2,其中氧原子只来自丙酮酸
C.糖酵解释放的绝大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
D.③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转化为④
24.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349522225
A.该器官厌氧呼吸的产物除了CO2还包含酒精
B.M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O2浓度,此时厌氧呼吸的强度最低
C.N点时,该器官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需氧呼吸
D.L点时,该器官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2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制作泡菜过程中需要密封发酵装置
B. 低温和干燥的环境有利于种子的贮藏
C. 需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只能发生在线粒体内
D.人体骨骼肌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运至肝脏再生成葡萄糖
79565522352026.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并利用如下装置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为酵母菌培养液,乙溶液为澄清石灰水
B.在乙溶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是为了制造无氧条件
C.若不提供重铬酸钾溶液则无法证明产物中含有酒精
D.若向酵母菌培养液中通入空气,酵母菌会因为乙醇发酵速率减慢而大量死亡
27.下列有关“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研磨时加入碳酸钙用以保护叶绿体
B.用单层尼龙布来过滤研磨液
C.为避免色素挥发,画滤液细线时要画 3-4 次
D.进行光合色素分离时,层析液液面要高于滤液细线
28.用14C标记参加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由此可以了解
A.碳反应不需要光 B.光合作用中能量的传递过程
C.二氧化碳被还原为糖的过程 D.光反应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
-4889536004529.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下图表示3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③所示的过程均有水产生
B.②、③所示的膜上均能产生ATP
C.①所示的过程可能发生在高尔基体中
D.②所示的膜不可能出现在原核细胞中
30.1937年,植物生理学家希尔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试管中,加入氧化剂DCIP(DCIP是一种可以接受氢的化合物,被还原时由蓝色变为无色)并将试管置于光下,但不提供CO2,,发现有氧气放出,这就是著名的“希尔反应”。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检测不到有机物的生成
B.上述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源于水
C.希尔反应的检测指标可以是颜色的变化或氧气释放的速率
D.将希尔反应体系置于黑暗中,呼吸作用产生的[H]可使试管中的溶液褪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40分)
226695036068031.(10分)如图是细胞膜及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M、N表示细胞膜的两侧;图2中,1-13表示动植物细胞中的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
-5016549530
图1 图2
图1中,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___▲____(填字母)。若该细胞是肌肉细胞,则O2的扩散方向是______▲_____(填“M→N”或“N→M”),判断的依据是 ▲ 。
若图2细胞可分泌某种蛋白质,该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初步合成,先后需经 ?▲?和______▲ (填细胞器名称)的加工和运输,最终以______▲______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穿过_____▲____层膜,且还需要__▲ (填数字)的参与。
(3)细菌细胞与上图所示的细胞比较,其主要区别是细菌细胞________▲__________。
13335027305032.(6分)下图表示酶促反应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过程能说明酶具有??▲???的特点。
(2)图中A和B分别指的是 ▲ 和 ▲ 。
(3)若上图表示糖类的水解反应,则A可能为 ▲ (不定项)
A.麦芽糖?B.蔗糖 C.乳糖? D.淀粉
(4)若该酶表示α-淀粉酶,图2表示在pH为b时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时间的变化,若将pH调整为a后重复上述实验,则d点 ▲ ,e点 ▲_ 。
13716020955
33.(14分)下图表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①表示结构,②③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1430064770(1)叶绿体内的色素通常用 ▲ 进行提取,用 ▲ 法进行分离。滤纸条上色素带位置的不同主要取决于色素在层析液中的 ▲ ,而色素带的宽度可表示色素 ▲ 的多少,其中最窄的两种色素主要吸收 ▲ 。
(2)光反应过程中,水在光下裂解的产物除了氧气还包括 ▲ ,这些物质可将 ▲ 还原。碳反应在 ▲ 中进行,②是 ▲ ,其接受来自NADPH的 ▲ 和来自ATP的能量后被还原为三碳糖,而NADPH和ATP会回到NADP+和ADP的状态,移动至 ▲ (填图中的序号)。每进行3轮卡尔文循环,会有 ▲ 个三碳糖离开循环,其中大部分运至 ▲ ,转变成蔗糖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3)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时,若光照突然减弱,则在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RuBP的含量将___▲___(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
34.(10分)为研究小鼠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细胞体积和数量变化情况,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材料与用具:小鼠红细胞悬液(用质量分数为0.9%NaCl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1.5%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若干支、血细胞计数板以及显微镜(可对细胞进行计数并测量细胞的体积)等。(要求与说明:对NaCl溶液的具体稀释过程、细胞计数和体积测量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破裂的细胞不进行计数。不考虑细胞体积变化对计数的影响。绘制曲线时的细胞体积指细胞的平均体积)
(1)实验思路
①取试管若干支,将质量分数为1.5%NaCl溶液 ▲ 。
②向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 ,放置一定时间。
③取各试管中的细胞悬液,分别滴加到血细胞计数板上,在显微镜下 ▲ ,记录实验结果。
④ ▲ 。
(2)分析与讨论:
①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系中绘制曲线图)
190545720
②在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会观察到细胞皱缩,且将细胞置于清水中也无法恢复正常形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③红细胞胀破后,进行 ▲ 等处理,可得到纯度较高的细胞膜。
浙江省瑞安中学2020至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
生物答案
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5 ABBDB
6-10 ADCAD
11-15 DDDBD
16-20 CACCD
21-25 DDBAC
26-30 BBCD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40分)
31(10分)
(1)D M→N 糖蛋白所在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侧,膜外侧的氧气浓度更高(2分)
(2)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体 胞吐 0 9
(3)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2(6分)
专一性
底物 酶
BC
(4)右移 不移动/不变
33(14分)
(1)无水乙醇(或95%酒精) 纸层析 溶解度大小 含量 蓝紫光
(2) H+、电子 NADP+ 叶绿体基质 三碳酸 氢 ① 1 叶绿体外
(3)减少
34(10分)
(1)①(由高到低)进行浓度梯度稀释 ②等量的红细胞悬液
③计数并测量细胞直径(或体积)④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图4分
(横纵坐标名称1.5分,图注0.5,两条线共1分,标题1分)
②细胞失水过度而死亡 ③ 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