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学案(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15 09:0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
2. 探究王熙凤、贾宝玉的形象特征。
【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安排贾母第一个出场 小说是怎样描写贾母出场的?










2.同为小说的主要人物,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有什么不同?作者介绍这两个人物各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3.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思考探究:课文是怎样浓墨重彩介绍王熙凤的?









4.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思考探究: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贾宝玉的?










【巩固提升】
1.阅读下面文段,准确摘抄与脂砚斋每条批语相应的语句。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脂砚斋批语四句:
  ①写尽天下疼女儿的神态。
  ②自然顺写一笔。
  ③书中人目太繁,故注明一笔,使观者省眼。
④傍见一笔,更妙。
与脂批①相应的语句是:   
  与脂批②相应的语句是:    
  与脂批③相应的语句是:   
与脂批④相应的语句是:   

2.根据人物性格特点,为空缺处选填恰当的语句
  ①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A“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比老祖宗的亲孙女儿还要大气、漂亮,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C“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和她的母亲──老祖宗的亲闺女一模一样,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
  ②黛玉一见(宝玉),便吃一大惊,
  A说道:“这人我好像见过,何等眼熟!”
  B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C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待我过去问问他,便可知。”

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札?”心下想时,
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
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1)语段开头是写王熙凤的出场,她的出场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主要是什么?
答:
①出场方式: 。
②作者用意: 。


(2)文中画线的文字,表现了王熙凤的哪些特征?

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1)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①是 描写,用的是    的手法;②是 描写,用的是 的笔调,突出宝玉的 ;③是模拟 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 性格,这是宝玉的 特点,用的是 的手法。

  (2)“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
  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
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
 
  (3)“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是说:( )
  A.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
  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
  C.桀骜不驯,追求与众不同
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

  (4)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三段都用了借喻修辞手法
  B.②③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C.除对偶外,②段还用了排比、比喻
  D.③段作了反语

5.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观,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甲)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乙)笑岔了气,伏在桌子上只叫“哎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丙)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丁)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屈背弯腰,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替他姐妹换一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甲、乙、丙、丁四处的人物分别是( )
A.湘云 黛玉 探春 惜春 B.黛玉 湘云 探春惜春
C.探春 黛玉 惜春 湘云 D.惜春 探春 黛玉湘云

(2)刘姥姥“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为什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3)“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为什么“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A. 凤姐、鸳鸯同情刘姥姥,不忍心与大家一起笑刘姥姥。
B. 她俩是宴席的主持人,要沉着大方,才不会使宴会大乱。
C. 此事是她俩一手策划的,但要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
D. 在贾母面前不敢放肆大笑,以免失礼。

(4)对这段文字有四种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采用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众人各不相同的笑态,显示了大观园中欢乐的日常生活情景。
B. 采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在笑态各异中显示了个性的差异,展示了大观园中欢乐的日常生活片断。
C. 采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揭露了贵族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讥笑和蔑视,同情劳动人民的遭遇。
D. 采用语言、动作的描写,揭露贵族阶级生活的糜烂,反衬出劳动人民生活的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