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说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87页例1;以及自主设计的练习题和拓展训练活动。
教材分析:平均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教材化繁为简,有序列出知识点,让学生循序渐进。注重引导学生比较“平均数”和“参数”间的关系以及“平均数”和“变化的部分参数”间的关系,在探索发现中掌握平均数的知识点。课程设置了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图景,出发点让学生有兴趣发现、运用平均数,感知知识点的现实意义。教材图文并茂,化繁为简,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学生对平均数已经历了参考数量求平均数的方法体验,对平均数有一定的计算基础和感知体验,对平均数意义的探索有一定的掌握。
教学目标:1、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平均数意义的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平均数的道理和实际意义。?
2、理解并掌握平均数,初步能用平均数进行数值处理。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说理能力,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初步渗透统计思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方法:设问发现、独立与合作学习、演示、PPT
教学过程:
一、?情景感知,引入新知?
1、?出示三个装糖的瓶子,第一个瓶子装7颗糖,第二个瓶子装5颗糖,第三个瓶子装3颗糖,怎样使三个盒子的糖同样多?用了什么方法?(移多补少)
5颗表示什么?
2、?PPT演示“投掷圆圈游戏”
对于比赛,同学们最关注的是什么?(谁赢了),现在老师就请大家来做个裁判,要公平公正,你认为可以怎样裁决?请学生讨论“怎样比较两组的成绩?”?
二、教学例1。?
1、讨论用平均成绩来比较公平。师生一起演算甲组的平均成绩。?甲组平均成绩=总成绩÷甲组人数?总成绩:8+7+9+6+8+7+5+6=56(分)?(提示:计算总成绩时要注意不重不漏。可以把相同的数用乘法求出。)
甲组平均成绩=56÷8=7(分)
7分代表了什么?它与这组的成绩有什么关系??
2、学生独立求出乙组的平均成绩后,师生一起评议。?练一练:乙组平均成绩怎样求?请在课本上完成。?9+8+7+6+8+9+9=?????????(分)?56÷7=??????????(分)?
答:用两组的平均数进行比较,(??????)组的掷圈成绩更好。
?3、小结:怎样求平均数?平均数代表了什么?学生讨论后反馈:怎样求平均数?求出总数,再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平均数代表了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三、课堂小练
出示一组同学的身高,137 cm、140、136、153 cm、150 cm、135 cm、136cm。说一说用那个数据表示这组同学的身高比较合适?(先猜一猜,再一算)
小结:141 cm代表了这组同学身高的总体水平。它不是某一同学的身高,它是一个虚拟数。
四、拓展延伸
马竞参加了青少年宫组织的卡拉OK比赛,7位评委打的分数分别是:92分、94分、95分、94分、82分、98分、95分。你认为怎样表示马竞的得分比较合适?
学生计算汇报:(92+94+95+94+82+98+95)÷7=92(下)……6(下)
教师反问:怎么办呢?同学间相互讨论。?教师提示:同时去掉最高、最低分数:?学生计算汇报:(92+94+95+94+95)÷5=94(下)。所以,用94分表示马竞的得分比较合适。
小结:当最高值和最低值差异较大时,我们还可以去掉最高、最低再进行求平均值。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演讲比赛中的评委打分)?
六、课堂练习,运用巩固。?1、林林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个学科的平均成绩是93分,其中语文92分,数学96分,英语90分。那么文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考了多少分?
练习二十四2、课堂活动2?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平均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
成功之处:
注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先设置情景:出示三个装糖的瓶子,第一个瓶子装7颗糖,第二个瓶子装5颗糖,第三个瓶子装3颗糖,怎样使三个盒子的糖同样多?用了什么方法?(移多补少),目的是简单复习平均分。在例1的教学中,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通过讨论得出用平均成绩来比较公平,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即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并且学会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对平均数的运用。
不足之处:
对于用“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学生还是出现几个数相加就除以几的现象,除此之外还会出现求平均数。运用平均数时还不够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