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 第10课 小小建筑师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 第10课 小小建筑师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4-08 18:2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小小建筑师》
年级

学期

单元主题
让城市更漂亮
教材
上教版
主题
纸工
评价模块
纸材拼贴
课时
1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一年级美术第二学期第四单元《让城市更漂亮》,属于“纸工”主题中“纸材拼贴”学习内容。教学基本要求是:①初步学会运用纸材工具与材料,有意识地剪出不同的形状。②能根据形状、色彩进行联想,通过摆放、调整形状,拼贴组合出形象。③初步学会正确地使用固体胶进行粘贴。
教材分析
《小小建筑师》是上教版小学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表现的是现代建筑的造型各异、高低错落,不同风格的建筑造型用三角形、圆形、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形概况其外形。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学习了彩纸剪贴的方法,并在前一课《彩色人行道》中尝试剪过各种图形,对图形、图案的设计有一定的基础。
学情分析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景观,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用几何形来概括建筑造型,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与操作,剪剪、拼拼、贴贴的形式和多种材料的组合让学生有极大的兴趣,提供广泛的创作空间,增强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建筑中的各种几何形体的运用,学会用不同形状的材料组合拼贴出多种建筑造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学习运用纸工拼贴建筑造型的组合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建筑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城市建筑的美,动手动脑提升创意能力,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各种形状剪贴建筑造型。
教学难点:楼房高低,纸片大小组合。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拼贴出不同形状的建筑造型,在学生前集体展示。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能剪出多种形状并组合成不同的建筑造型。
提高层面:用多种形状拼贴出有前后高低变化的建筑画面。
教学准备
学具:剪刀、彩纸、固体胶等。
教具:录像、范作、彩纸、剪刀、固体胶、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关键提问
评价要点
一、欣赏与导入
1.
欣赏世界建筑,出示巴黎圣母院被毁坏的图片,激发学生创造心中的建筑。
2.
揭示课题。
1.
建筑遭破坏,你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作欲望。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激发创作欲望,引出新课。
二、感受与尝试
学生尝试剪图形,集体交流反馈:对折剪比较方便。
欣赏多种形状的折剪方法。
学生练习:尝试剪出至少1个图形。
之前有没有学过对折剪的方法?
能知道对折剪的方法。
能欣赏不同形状的折剪方法,激发灵感。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与尝试,总结快速剪图形的方法,了解多种形状的折剪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观察与组合
请学生上台尝试利用不同形状组合成建筑。
教师改变组合形式,产生不同的效果。
学生练习:将剪好的多种形状拼成大楼的形状。
1.你能任选几个图形组合成建筑吗?
能欣赏不同的组合效果图,激发灵感。
能运用上下、左右组合的方法拼成建筑。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与组合,能用剪、拼的方法,把不同形状组合成建筑形象。
四、实践与创造
1.
师生共同示范门、窗的摆放方法。
2.
归纳不同建筑组合的方法:先贴(远),后贴(近)。
3.
学生练习:对大楼进行装饰;以小组为单位,对建筑进行组合粘贴。
1.
怎样摆放更合理?
2.
先贴远的建筑还是先贴近的?
1.
知道门、窗的摆放方法。
2.
能知道拼贴时先后再前,近低远高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与创造,知道门和窗等装饰物的摆放方法及不同建筑组合的方法,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激发创新的火花。
五、展示与评价
1.
展示作品,共同欣赏。
2.
对作品发表评价意见。
评价内容:
①造型富有变化。
②细节添加丰富。
③建筑组合有前后高低变化。3.
教师评价并总结。
你能根据今天的设计要求评价一下自己或同学的作品吗?
能否根据评价标准评价自己或同学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交流,根据作业要求评述作品,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感悟能力。
六、板书设计
课题:《小小建筑师》
先远



后近
美术作业

能表现出建筑的造型变化,细节添加丰富,色彩搭配丰富,粘贴平整,建筑组合有前后高低变化。

能表现出建筑的造型变化,细节添加较丰富,建筑组合有前后高低变化。
合格
能抓住建筑的基本特征,添加细节,建筑组合变化一般。
须努力
无法抓住建筑的基本特征,无建筑组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