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15 10:4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测试时间:45分钟 全卷满分:70分)
班别 座号 姓名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
1.将下面一个句子抄写在后面的空格里。(3分)
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向权威挑战。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 】
A.柑橘(jí) 花卉(huì) 灼伤(zhuó)
B.疟疾(nüè) 芯片(xīn) 萎谢(wěi)
C.摄取(shè) 地壳( ké) 栖息(qī)
D.分泌( bì) 粉蕊(ruǐ) 濒临(bīn)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刀耕火种 悲天悯人 不言而喻
B.与日具增 生死存亡 万紫千红
C.连琐反应 危言耸听 滥砍滥伐
D.归根到底 意味深长 按步就班
4.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3分)…………………………………【 】
[例句]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
A.有些白花,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
B.我们80%以上的食物包括咖啡、可可都来自雨林。
C.雨林以每分钟27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D.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
5.下列说法与课文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工业的发展能够大大促进人类的生产力,产生出许多的新事物。(《世纪之交的科学随
想》)
B.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因而未来的海洋同样可以为人类提供大米、小麦、玉米等传统意义上
的粮食(《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C.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物种。(《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D.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6.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2007年4月19日,《艺术人生》某主持人采访《恰同学少年》剧组,在请出毛泽东的嫡孙、毛岸青的儿子毛新宇时,该主持人说:“不久前,毛岸青去世了,首先,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就是这个看似平常的开场白,却引发了一场“家父风波”。节目播出之后,有媒体对这个细节提出质疑,并在相关报道中称此为“严重口误”。你觉得该主持人话语错误在哪里?应该怎样说才对?
答:
二、阅读(50分)
●阅读下面一个语段,回答7——11题(25分)
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这不是一般性的灾害,这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地球在过去的5亿年岁月中,已经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
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
7. 第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理由是 。(6分)
8. 第一段文字中的“气候变化”指的是 和 。(4分)
9. “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 的原因是 ,
“这”是指 (4分)
10.第二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6分)……………………………………………【 】
A.举例子和下定义 B.举例子和列数据
C.列数据和下定义 D.打比方和列数据
11.第三段文字中“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中的“严峻的考验”指的是什么?(5分)
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2——16题(25分)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何祚庥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2.指出本文从哪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6分)


13.作者在第③段中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的根据
是什么?(3分)
答:
14.作者在第④段中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
胁指什么?(4分)
答:
15.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6分)
①“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这一过程”指的是
②“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是
16.读了本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请摘录两点抄在下面的横线上。(6分)


 一、1.(略) 2. B[A. 橘 jú C. 壳qiào D. 泌 mì] 3. A [B. 具—俱 C .琐—锁 D.步 —部] 4.C[例句和C句同时运用了列数字和做比较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列数字和举例子D.列数字] 5.B[提供广义的粮食——其他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6. “家父” 是指自己的父亲,而该主持人是针对毛新宇的父亲毛岸青,应该以“令尊”来称呼。该主持人应该这样说:“不久前,毛岸青去世了,首先,对令尊的过世表示哀悼。”
  二、7. 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会造成双重后果 下文是围绕这个句子中的“双重后果”来说明的 8. 冰川融解,洪水泛滥 9. 因为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冰川融解,洪水泛滥 10.B 11. 地球将经历第六次大规模灭绝。12. ①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②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13.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14.对资源过度的消耗(意思相近即可) 15.①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②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和对生存环境的破坏 16.答案示例:①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②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等(答出文章所涉及的两点知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