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15 10:5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测试时间:45分钟 全卷满分:70分)
班别 座号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请用行楷体将下面这句话写在田字格中。(3分)
惟有努力奋斗,革命才会成功。
2.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 】
A. 热忱(chén) 裨益(bì) 弄巧成拙(lòng)
B. 契约(qì) 阀 门(fá ) 以讹传讹( é )
C. 安分(fèn) 斟酌(zhuó) 拈轻怕重(zhān)
D. 殉职(xùn) 鄙薄(bǐ ) 不假思考(jià )
3.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 适得其反 事必亲躬 疲备不堪 B. 一劳永逸 各得其所 小心翼翼
C. 精益求精 如失重负 悲天悯人 D.循规滔矩 约定俗成 反复斟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我们有一些同学,他们缺乏的是没有远大的理想。
B.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使小李顺利地考上了县重点中学。
C.学习有没有进步关键是学生自己学习要勤奋、刻苦。
D.我被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陶醉了。
5.下面句子的特号里应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3分)………………………………………【 】
( )说五四时期的那一代有志青年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曾在黑暗中苦苦求索是艰辛的,( )当代青年则是幸运的,(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已经找到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 )使我们创造了过去十年的辉煌,也将使我们在新世纪里继续创造辉煌。
A. 尽管 但是 既然 不但 B.如果 所以 既然 不仅
C. 尽管 那么 因此 不但 D.如果 那么 因为 不仅
6.从下面的格言中任选一句来谈谈你的理解。(5分)
①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 ——马克思
②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③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④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我对第 句的理解:
二、阅读(共50分)
阅读《最苦与最乐》一文,回答7—11小题。(共25分)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无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我就连这个人的面也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了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了的,我对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的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种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7. 根据原文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 (8分)
  ①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②失意不苦的原因是
③贫、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④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8. 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4分)
相符的一句是:
9. 简要说说“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每项不超过10个字)(6分)
① “卸却”责任指 。
②“解除”责任指 。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
A.背着责任是人生最苦的事 B. 完成责任是人生的最乐的事
C. 人人必须尽责任 D.人的责任有大小
11. 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4分)
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2—16小题。(共25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很有点道理。
  ②这里的所谓“学”是偏于接受方面说的,这里的所谓“思”是偏于创造方面说的。学是指接受前人的经验积蓄和认识成绩,思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认识而有所发挥,有所发明。
  ③由此也就可以知道思与学的不可须臾分离了。因为一切知识不是单靠个人的经验与认识,自己的心智的动用就可以获得的,但同时前人的知识的总和却又未必能呆板地应用于此时此地。我们既需要有孜孜为学的精神,用前人的一切知识来充实自己,又应该有能缜密思虑的头脑,以辨别这些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并发展这些知识。
  ④当然,绝对地“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的人都是不会有的,但是在今日一般读书人中,却也不难发现有着这两种应加以纠正的倾向。
  ⑤有些人只是努力于吸收、记忆各种知识,但他们不肯多用脑子去想一下。举一个最粗浅的例子,有一些中学生讨厌代数、三角,甚至化学、物理,认为里面充满了需要背熟的枯燥的公式。但是假如他们能多思索一下,就不难明白,这些公式是如何地产生,是如何地相互关联着的,那么就不必逐条背诵了。这正说明,假如不思而学,那么学到的东西就永远难成为自己的东西。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问人,这本来是好的,但假如完全依靠别人,而自己不作独立思考,那并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⑥同时,也有一些人过分相信自己了,于是他们想得太多,而学得太少,这样的结果自然就是陷于胡思乱想中。记得高尔基小说中曾提到过一个好几年把自己关在家里,想从三角学里证明上帝之存在的人。这或许算是思而不学的人。现在青年固然不至于如此荒诞,但是,不去切实、系统地接受前人的经验学说而自以为是的人,有时我们也可以遇到。
  ⑦所以,“学而不思”者往往容易成为教条主义者、公式主义者,这些教条和公式堆在他们的脑子里,像是一批滞销的货物。“思而不学”者可能成为自命不凡而实则浅薄的妄人,他的思想其实只是胡思乱想。──要免于此二者,必须“好学多思”。
12.本文的题目应该是(4分)……………………………………………………………………【 】
A.学与做 B.学而不思则罔
C.学与思 D.思而不学则殆
13.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正确的划分是(5分)………………………………………………【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4.作者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有点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4分)
答:
15.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6分)
①“学而不思”的危害是
②“思而不学”的危害是
16.第③段与第⑤段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①相同点
②不同点
第三单元
  一、1.(字体规范、工整便可给满分) 2. B [A. 弄 nòng C. 拈 niān D. 假 jiǎ]
3.B [A. 备—惫 C.失—释 D. 滔— 蹈 ] 4. D [A . 删除“没有” B. 删去“使” C. 把“要”改为“是不是”] 5.D 6.(略,言之有理即可)
  二、7. ①知足;②安分;③达观;④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8.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9. ①不尽责任,丢开不管;②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10. D 11. 答案有三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意思对即可)12.C 13.A[第①句是提出问题;第②③④⑤⑥句是具体论述;第⑦句是归纳总结] 14.学与思是不可须臾分离的(或:思与学不可须臾分离;或:学与思密不可分) 15. ①“学而不思”者往往容易成为教条主义者、公式主义者 ②“思而不学”者可能成为自命不凡而实则浅薄的妄人 16. ①两段都用了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法 ②第⑤段还用了举例论证,第③段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