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北宋1111年形势图,回答问题。
2、与北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
1、北宋是否统一了全国?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七课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重难点:契丹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澶渊之盟
1.知道辽、西夏和北宋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
2.概括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3.掌握澶渊之盟的内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认识友好交往是民族间交往的主流。
学习目标
民族政权的并立
—契丹族与党项族
政权
名称
建立民族
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统治措施
成果
辽
上京临潢府
契丹族
西夏
元昊
兴庆府
党项族
10世纪初
(916年)
11世纪前期
(1038年)
耶律阿保机
(辽太祖)
①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①仿效唐宋制度, 订立官职、军制和法律;
②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③创制了西夏文字。
国力不断增强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P33—P34,归纳辽和西夏民族政权建立的相关史实,完成表格。
②任用汉人为谋士,学习汉人的政治制度;
③设置州县;
契丹货币
契丹鸡冠壶
契丹文铜镜
契丹文字
耶律阿保机
872—926年
李元昊
1003—1048年
西夏货币
西夏文字
西夏符牌
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北宋
西夏
辽(契丹)
北宋与辽、西夏三角鼎力,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辽
西夏
北 宋
民族关系
—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
发生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
1、辽与北宋的关系
自学指导2:阅读课本P35,根据人物提示,梳理辽宋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战
和
和
战
辽太宗
宋太宗
宋真宗
宋太祖
燕云
十六州
石敬瑭
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坐困于太原,遂向契丹求援,割燕云十六州,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石敬瑭在契丹援助下灭后唐,是后晋开国皇帝。
长城
事件
时间
过程
结果
辽宋
澶州之战
1004年
辽军大举攻宋,兵临黄河岸边澶州城下,威胁开封,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
宋军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
签订“澶渊之盟”
自学指导3:阅读课本P35,小组合作,归纳出澶州之战的相关史实,完成表格。
和约
时间
内容
影响
辽宋
澶渊之盟
1005年
辽宋为兄弟之国;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宋朝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
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自景德(宋真宗年号)以来,四方无事,百姓康乐,户口蕃庶(众多),田野辟。 ——《宋史》
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了战斗”
——苏澈《栾城集》
澶渊之盟开启了辽与北宋长期和平的局面。
双方在边境开设榷场,进行互市。
合约
时间
内容
影响
辽宋
澶州之盟
1005年
辽宋为兄弟之国;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宋朝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①澶渊之盟开启了辽与北宋长期和平的局面。
②加强了辽与北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各民族的进步。
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合作探究
(1)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辽、北宋、中华民族影响)
①对辽:经济实力增强。
②对北宋: “岁币”成为北宋百姓的沉重负担。
③对中华民族: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事件
时间
过程
结果
宋夏冲突
1040年
1044年
元昊多次帅军攻宋,宋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西夏人力物力有限,连年战争损耗国力。
宋夏和谈,
订立宋夏合约
和约
时间
内容
影响
宋夏和约
1044年
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岁赐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
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自学指导4:阅读课本P36,小组合作,归纳出宋夏冲突和宋夏合约的相关史实,完成表格。
辽
北宋
西夏
宋与辽、西夏之间有战有和,但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三方的密切来往,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如何正确认识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并立?(提示:民族政权交往的主流方式,这种方式利大还是弊大)
合作探究
澶州之战
宋夏战争
澶渊之盟
宋夏和约
辽
西夏
北 宋
916年契丹族建立辽
耶律阿保机定都上京
960年中原建立宋
宋太祖赵匡胤定都东京
1038年党项族建西夏
元昊定都兴庆府
政治角度:民族政权并立
民族关系:和平交往是主流,民族交融加强
知识总结
随堂检测
1、(2020·四川)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2、(2020·山东)“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 ( )
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 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
C
B
3、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
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宋朝被西夏打败了
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
4、右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
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