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程标准】
1.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
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素养目标】
1.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等重大历史事件,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2.了解二战后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力量的发展概况,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国际格局演变的历程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2.了解二战后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力量的发展概况,认识国际格局演变的历程及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
导入 二战中的美苏携手相助,共同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然而美国驻苏联参赞却说:“战争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说战争才刚刚开始?即将到来的是怎样一场“战争”?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
(1)制度差异:美国和苏联是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
(2)同盟关系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3)根本原因: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
4.主要表现
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杜鲁门主义: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具有明显的反苏、反共色彩
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
经济
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地理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军事
1949年4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情境探究】杜鲁门讲话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的讲话
观点:抵制苏联与社会主义。
原因:杜鲁门主义既是美国对苏冷战开始的标志,也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宣言书。 5.两极格局
(1)正式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7625390525(2)概括: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387667522860
【拓展提升】 美苏冷战下国际关系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1)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2)特点: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3)表现: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②日本:经济“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
(2)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
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
(3)中国崛起
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
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4)第三世界的兴起
①万隆会议: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
②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3.影响: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情境探究】当今世界中的“单极化”和“多极化”势力分别指什么?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历史解释)
left0
单极化势力指美国,多极化势力指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实质: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与制衡。
【拓展提升】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原因分析
(1)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具体表现为:
①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
③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已经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
④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尤其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美苏关系
时期
特征
苏联
美国
70年代
日趋
紧张
苏联入侵阿富汗
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实施“战略防御计划”
1985年以后
走向
缓和
①对话: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②裁军: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③战略收缩: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
2.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
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
②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3.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4.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