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程标准】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重难点】1、学校教育的发展 2、博物馆的成长
【导学案】
【基础感知】
(一)古代中国教育
1、古代中国教育的形式?官学的成就有哪些?
2、私学在春秋战国有何发展?唐朝以后私学发展的表现有什么?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最著名的书院是什么?
3、古代中国教育的影响?
4、近代西方大学产生的基础?功能是什么?主要成就?
5、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表现?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重点记忆2、5、6、7)
(二)印刷书的诞生
1、理解书籍出现的表现?
2、印刷书诞生的条件和意义?印刷书发展的历程(创新设计P72条件下5条,都需记忆)
3、印刷书诞生的意义?
(三)图书馆的成长
1、图书馆的职责、起源?
2、西方公共图书馆出现的时间?中国图书馆的发展历程?(阅读)
(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1、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出现的时间、地区、名称
2、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出现的时间、大学、名称?
3、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晚清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2、3、4条)
4、博物馆发展的意义?
二、【思·议·展】
1、材料一: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
材料二:两宋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书院,书院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和研究,除了学者之间的辩论,学生也可以质疑问难。通过辩论,既提高了书院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又促进了不同思想的活跃和交流,推动了学术的繁荣,对两宋时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宋代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范围,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书院的进步作用。
1问: (1)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并向基层渗透,促进了书院的发展。(2)宋代重文抑武,大兴科举,推动了书院的发展。(3)宋代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经济的发展为书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问:1、提高了书院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2、不同思想的相互辩驳,推动了学术的繁荣
3、扩大了古代学校教育的范围,推动教育和学术的发展
2、课本79页“学思之窗”,印刷书为什么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
推动了报纸、杂志的出版,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
3、材料:大英博物馆馆藏范围,涵盖了古埃及与苏丹、古近东、非洲,大洋洲、美洲,亚洲,欧洲等地区,这当中,非洲另有埃及馆,亚洲专门有中国、日本、韩国馆,欧洲有古希腊、罗马帝国、中世纪、文艺复兴馆以及现代欧洲与美国馆等,从上古到近古、直至现代,几乎全世界各大洲范围及代表性国家与地区的历史文物,都是它的收藏对象,大英博物馆是当之无愧的当今世界文化与文明的最佳指南之一。大英博物馆不光修复、保存、陈列、展示馆藏文物,同时还特别注重对馆内所有文物藏品作科学与文化的诠释,以便让更多的民众懂得并了解博物馆内存放展品的学术意义与文物价值,由此,他们对馆内收藏的所有文物展品,展开了系统的有目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的研究,充分利用这些历史文物展品,为今天的现实服务。使其为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文化遗产、艺术创作、文物考古等作参考研究。大英博物馆建馆至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历史,在这二百多年中,他们始终立足于将博物馆建成国际学术中心的建馆宗旨,努力做到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知识与教育公众,大英博物馆为世界范围的文化机构起了表率作用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根据材料概括大英博物馆的特点。
收藏国家范围广,亚非欧美均有;跨越时代长,从上古到近现代;注重对藏品的科学和文化诠释;可做科学研究;传播知识与教育公众
【知识拓展】1、商周时期“学在官府”:商周时期,教育资源主要由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即“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的孔子始创个人私学,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对文化的传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尊定了基础
2、近代欧洲博物馆出现原因
(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2)藏品数量的增长和收藏范围的扩大为(3)自然科学的发展,博物馆成为科学研究的中心(4)一批博物馆学著作的出现
【固——梳理知识框架】
14097052705
【训练案】(限时17分钟,总分51分)BAABA ADDAA CCBDB AD
1、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这种局面带来的效果是( )
A.维护了社会新秩序,倡导了个性解放 B.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C.各派势均力敌,社会得以安定 D.实行法治,建立起理性社会
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记载:“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郡县公议,请名儒主之……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其重与宰相等,或宰相退处为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据此可知,东汉时的太学( )
A.发挥了一定的舆论监督职能 B.是国家的最高学府
C.是社会是非公道的判定机构 D.限制了君主的集权
3、北宋初期,朝廷重视科举选士,但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持的共同推动下,创办书院蔚然成风。据此可知,宋代( )
A.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 B.理学兴起推动了书院发展
C.书院兴起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 D.书院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
4、1952年,我国在北京集中合并新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矿业学院、钢铁工业学院、航空学院、石油学院、农业机械化学院、林学院和医学院等八所高校,被称为“八大学院”。“八大学院”的建立
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科技封锁 B.培养了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
C.促进了新中国高等教育普及 D.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
5、1956年,毛泽东首次对我国的教育方针做出明确表述:“我们的教育方计,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使之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方针( )
A、是基于当时社会转型的需要 B、强调了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C、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 D、纠正了教育领域“左倾”的错误
6、下列有关“宋朝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朝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B.宋朝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宋朝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D.宋朝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7、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教育体制,其意义不在于( )
A.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 B.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力量
C.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摇篮 D.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动力
8、晚清民国时期,由于梅州市松口镇华侨踊跃捐资助学,当地学校不但收费低廉,甚至免费并聘请名师硕儒或留洋归来的学子做老师,出现了“乡村虽偏僻,但无一二里无童声”的盛况。据此可知( )
A.当地教育经费问题得以解决 B.科举制瓦解有利于教育革新
C.当地传统教育模式即将瓦解 D.华侨家国情怀助力教育发展
9、直接催生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产生的时间是( )
A.约15世纪中叶 B.约12世纪中叶 C.约13世纪中叶 D.约14世纪中叶
10、印刷术使快速、便宜且大量地生产文本成为可能。到11世纪,印制的佛经和儒学经典、日历、农书以及大众书籍在社会上大量出现。这反映了( )
A.技术进步有助于文化传承 B.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技术进步强化了社会秩序 D.印刷术促进了宋代社会转型
11、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A.宋代主要采用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有助于宋代文化的大众化 D.官方印刷主要是雕版印刷
12、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这种状况( )
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滥觞 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
C.体现了服务公众的职能 D.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13、近代早期,欧洲印刷书盗印现象层出不穷,为此很多印刷商向政府部门申请特权或专利权,并在书籍上印制自身标记和版权声明,还组成印刷联盟,分享开销、获利和集结资源。这说明,当时欧洲( )
A.文化交流十分活跃 B.版权保护仍需加强
C.市民阶层逐步壮大 D.宗教传播速度加快
14、15世纪中期,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他的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到1500年德国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这反映出当时( )
A.毕昇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 B.科学技术推动政治新变革
C.宗教改革推动了信息传播 D.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结合
15、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 )
A.京师图书馆 B.巴尼拔王图书馆 C.亚历山大图书馆 D.天一阁
16、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和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关于博物馆的发展演变,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世界上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是亚历山大博物馆
B.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是由法国人建立的
C.蔡元培倡议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院
D.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张謇建立的南通博物苑
17、清朝修撰《四库全书》后,七座官方藏书楼仿宁波民间藏书楼天一阁规制修建。“故吾于贮《四库》之书首重者经。而以水喻文,愿溯其源,且数典天一之阁,亦庶几不大相径庭也夫!”“四库七阁名字均取水傍,虽镇江文宗,外似独异,而细籀其涵谊,则固寓‘江河朝宗于海’之意。”材料旨在强调( )
A.修撰《四库全书》是盛世文化大典
B.对儒家传统文化的赞誉和接纳
C.对江南汉族知识分子的政治收买
D.加强对全国的思想文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