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11.2人体废物的排出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11.2人体废物的排出 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4-07 16:4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来猜一猜
1、新鲜的肾是红褐色的,可能含有什么?
2、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中如果含有
丰富的毛细血管,那么尿的形成和什
么有关系?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无机盐
葡萄糖
尿 素
原尿
不能滤过
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
血液
血浆:水、无机盐、尿素、 葡萄糖、蛋白质
血细胞
肾小球滤过作用
思 考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尿液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
肾小管周围
的毛细血管
所有葡萄糖
大部分水
部分无机盐
水、无机盐、尿素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又
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尿中含有哪些物质呢?
自主学习
??游戏——模拟尿液的形成过程
????
请用红色、蓝色、绿色、黄色、橙色、浅蓝色分别代表的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粘贴到大纸板上的肾单位相应各结构中
反馈练习
1.正常人的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
A.葡萄糖 B.氨基酸 C.尿素 D.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2.正常人的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一定没有( )
A.无机盐 B.尿素 C.葡萄糖 D.大分子蛋白质
3.下列物质中,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是( )
A.水 B.无机盐 C.葡萄糖 D.尿素
4.尿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肾的 作用
和 作用。
C
D
C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重吸收
 
下表为尿液、血浆、原尿三种液体的
成分(克/100毫升)。请回答: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8
0.1
0.03
90
0.72

0.03
0.1
0.03
98
0.72

0
0
1.80
96
1.10
1. 甲是 ,乙是 ,丙是
巩固练习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8
0.1
0.03
90
0.72

0.03
0.1
0.03
98
0.72

0
0
1.80
96
1.10
2.甲的蛋白质为8,而乙为0.03。这是由于

血浆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3.乙的葡萄糖为0.1,而丙的为0。这是由于
原尿中的葡萄糖被肾小管全部重新吸收
尿液
血浆
原尿
学以致用


化验某人的尿液时,发现较多的红细胞,
如果是肾的疾病,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发生了问题?
如果发现有较多的蛋白质呢?
如果发现有较多的葡萄糖呢?
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寒冷的冬天呼气时,会看到“白气”,你知
道这是什么吗?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呢?
炎热的夏天,我们会被热的汗流浃背,流出
的汗液中又含有哪些物质呢?
自学思考题
1. 人体通过排泄,可以排出体内的物质不包括( )
A.食物残渣 B.代谢废物
C.二氧化碳 D.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
2. 完成下表中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
方式
主要器官
主要成分
排泄
排遗


皮肤
大肠、肛门
尿素、无机盐和水
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水、无机盐和少量尿素
A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
尿的排出
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
但排出是间歇的。
一个成年人一年要排出约800千克的人粪尿。算一算我国每年有多少人粪尿排到环境中? (按13亿人口计算)
800kg×13亿=10400亿kg
10.4亿吨
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讨论:
哪些生物能利用和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


分析下面的资料(表中的数字为平均值)
种类
水分
有机物



粪便
>70%
20%
1.00%
0.50%
0.37%
尿液
>90%
3%
0.50%
0.13%
0.19%

细菌和真菌
讨论分析:
人粪尿中含有一定量的致病微生物,
如果未经处理就排入水体,会污染水环境;
排入土壤,就会污染土壤环境。
人粪尿中带有的致病微生物就会通过水或土壤感染人体,从而引发疾病。
人粪尿处理不当,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什么影响?
沼气池
在密闭的沼气池里,那些能够生活在缺乏氧气条件下的
细菌会大量繁殖。它们将人粪尿、禽畜粪尿和秸秆中的有机
物分解,并且产生沼气。沼气的成分主要是甲烷。甲烷是一
种可以燃烧的气体,是清洁的燃料。沼气池中的残渣和残液
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可以作肥料。另外,细菌在分解有机物
时,释放出的能量形成高温,高温可以杀死各种病菌和虫卵。
高温堆肥就是将人粪尿、禽畜粪尿和秸秆等堆积起来,使细菌和真菌等大量繁殖,细菌和真菌等可以将有机物分解,并且释放出能量,形成高温。高温堆肥是生产农家肥料的重要方式。高温堆肥过程中形成的高温,也可以杀死各种病菌和虫卵。
城市一般具有较为完善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多种方法处理人粪尿等废物。
作业
自我评价
思维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