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18.2.2菱形 说课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18.2.2菱形 说课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07 15:3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18.2.2《菱形》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
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内容与教材处理
为本章节的重点内容之一,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来看渗透着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
菱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形的直观性帮助建立几何模型,用动手操作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推理论证来得到性质。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内容与教材处理
为本章节的重点内容之一,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来看渗透着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
菱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形的直观性帮助建立几何模型,用动手操作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推理论证来得到性质。
二、学情分析
已知学情
未知学情
预知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猜测、推理证明等能力。
本节菱形性质的探究,不仅要从数量关系入手,还得从位置关系探究,为本节课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通过前一节对矩形的学习,在探究菱形的性质时能够从边、角、对角线方向入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掌握菱形的概念及其性质,会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推理论证。
通过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建立菱形与掌握菱形的性质。
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感受合作学习的成功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菱形的概念和菱形的性质的探究。


菱形性质的探索和应用。
解决方式:因为很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对于难点这一块我将让学生们分组讨论
五、教学方法的确定


引导发现教学法为主,合作探究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学习方式。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以越王勾践的剑(剑上的图案是菱形)导入新课
学生不喜欢枯燥的说教,利用著名历史人物的剑引入,能够很快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菱形定义的探究
前一节我们学习过把平行四边形的角特殊化得到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
思考:如果从边的角度,将平行四边形特殊化,内角大小保持不变仅改变边的长度让它有一组邻边相等,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呢?(利用多媒体展示此过程)
让学生对菱形有一个直观模型的感知,便于理解与归纳菱形的概念。用矩形引出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感知到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本节课,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的能力。
(三)欣赏生活中的菱形
让学生感知菱形,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从而感受数学美,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
思考
(四)探究菱形的性质
因为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由于它的一组邻边相等,它是否具有一般平形四边形不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呢?
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将会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四)探究菱形的性质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通过动手操作,充分引导学生利用直观道具,让学生初步感知菱形的特殊性质。
(四)探究菱形的性质
7
D
5
O
4
2
8
3
C
A
1
6
B
问题: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图中有哪些线段是相等的?哪些角是相等的?对角线的位置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边、角、对角线的方向入手去猜想菱形的性质,呼应了现代教学理念老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着而不是传播者。
(四)探究菱形的性质
求证:1、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本节课的重难点就在这一环节上,让学生们把操作层面上的感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充分理解菱形的性质。我将让他们小组合作交流证明菱形的性质,以此来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学生自己经过讨论发现的特征更易于理解记忆。
(2)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那么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在哪里?
通过简单的问题回答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利用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性质推导出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
(1)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BD交于点O,你能用对角线表示出菱形ABCD的面积吗?
(五)菱形对称轴、面积问题的探究
(六)例题讲解
例题:书上花坛问题
A 
B 
C 
D 
O 
这一个例题可以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达到“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也是本节重点内容的应用,通过对这个题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掌握菱形性质的应用,也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
巩固练习
如图,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6cm和8cm,则这个菱形的高DE为多少
此题是例题的一个变式训练,主要是巩固学生对菱形相关的知识点的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从而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思想。
(七)课堂小结
师生合作,共同归纳,(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老师进行引导、整理、归纳整理出一个知识框架)
先由学生自我概括,是为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了解学生们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的掌握程度,框架图是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框架,便于他们记忆与掌握。
P571、2(必做)思考题(选做)
考虑到学生之间能力差异,采用不同层次作业的布置,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这样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能力的发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使优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八)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18.2.2菱形
1、菱形的定义
2、菱形的性质
3、菱形的相关计算
电子白板展示区
例题
巩固练习
我的板书设计分成三块:第一块板书重点知识点,第二块电子白板(展示整个教学流程),第三块例题讲解。这样的板书层次清楚便于学生掌握本节的知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