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课标要求
1.讲述新中国成立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单元概述
这一单元主要阐述了建国后头三年的历史。内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表明新中国在建国后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的基本任务,巩固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成果,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这一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胜利的重要时期,做好了向社会主义过度的准备。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册教育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此外,随着七年级课业的增多,升学压力的增大,许多学生对历史课学习主动性下降,已经不能主动去阅读相关书籍,搜集有用的资料。基于此,在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平台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历史问题。
设计思想
1、开展学生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设计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设计问题、创设情景、激烈讨论、提出建议,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
2、实施情景教学,综合三维目标
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进行情景设问、讨论,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并培养其积极进取的精神,较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而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相互渗透的,所以在情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是交融在一起的,实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3、运用问题教学,启发学生思维
按照诱思探究理论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品质。
典例分析
1.(2008年南充市中考试题)你升过国旗吗?那么把五星红旗定为我们的国旗,是在 ( )上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解析:此题创设了一种历史情境,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七大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以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五星红旗定为国旗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56年的中共八大主要是为即将进行的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指明方向。
参考答案:B
2.(2008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试题)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事件是( )
A.1947年土地改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三大改造 D.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辨析能力。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有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至此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彻底完成。
参考答案:D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
1.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基本的条件是( )
A.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废除
2.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宣告:“我们再也不是一个被侮辱的民族,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表明中国人民( )
A.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B.已经推翻了三座大山
C.已经彻底消灭了剥削制度 D.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北京的下列建筑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方面代表能见到的是( )
A.天安门城楼 B.人民大会堂 C.人民英雄纪念碑 D.毛主席纪念堂
4.刘爷爷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这“一百多年来”是指从以下哪一年算起( )
A.1800年 B.1820年 C.1840年 D.1856年
6.1951年,毛泽东会见阿沛 阿旺晋美的主要目的是( )
A.和平解放台湾 B.和平解放西藏
C.和平解决香港问题 D.和平解决澳门问题
7.美国人说:这是我们在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对象,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战争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中国国内的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美国侵略越南战争
8.反映抗美援朝运动的电影《上甘岭》上映后,片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一下子唱响了神州大地,至今影响了几代人。歌中唱道:“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歌曲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这说明抗美援朝是为了( )
A.使家乡更富饶,让祖国更美好 B.让中朝两国人民都生活在美丽的土地上
C.打击美韩侵略者 D.保卫世界和平,保卫美丽的新中国
9.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与以往的土地改革相比,在目的上的显著不同点是( )
A.保存富农经济 B.发展农业生产
C.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解放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10.1950年冬,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在政府的组织下,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是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是( )
①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②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③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11.下列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③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④土地改革运动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位农民,而你的家乡正在进行土地改革,你觉得哪些生产资料是你可以在土改中分得的( )
①土地 ②农具 ③牲畜 ④房屋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近代中国历史的见证者,北京城目睹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衰落的悲凉,也目睹了一个动荡不安的中国所经历的苦难、屈辱和奋争。
材料二:每当国庆节,我就想起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材料三:每当国庆节,我就想起《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的万众一心,这样的众志成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请回答:
(1)北京城是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见证者。请举出1895年、1919年在北京发生的两件大事及重大意义。这两件大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2)结合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想一想你学过的人物中哪几个人的名字可以铭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呢?请写出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至少两位)。
(3)《义勇军进行曲》其词、曲的作者分别是谁?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当时的什么情况?为什么今天唱起这首《国歌》,仍然激情豪迈、热血喷涌?
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材料二: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的我军直接领导人是谁?战斗英雄事迹中用身躯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机枪射口是谁?你从中感受到什么精神?
(3)这一事件的结果怎样?在当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周前备课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掌 握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辨别图片通过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对比鉴别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情感态度价值观崇敬楷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唯物史观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教学重点 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提前预习一、基础巩固1、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 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调整整顿国民经济2、下列有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伴随着经济战线上的“大跃进”而来 B.是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C.是对农业经营方式和所有制形态的成功探索 D.主要是将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转变为人民公社3、下列人物中,被誉为“铁人”的是 (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邓稼先 D.雷锋4、邓稼先是以下哪个工业领域的劳动模范?A.石油工业 B.电子工业 C.原子能工业 D.航天工业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1 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合作探究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此,中共在当年9月召开八大,开始探索。)2 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实现国家______,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3 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八大对上述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4 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5 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大家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小结:三大改造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现象,这时人们的思想情绪更加狂热起来,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6 根据28页“动脑筋”: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种宣传是错误的,违背了客观规律。)7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对 ____分析不够细致,缺乏建设_____,存在_______情绪,忽视____________规律等。)8 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由于这些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9、党和政府从( )年春天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二、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1 建设成就可归纳为“二钢二铁弹油素”:①.二钢——武汉钢铁厂、包头钢铁厂 ②.二铁——包兰铁路、兰新铁路③.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罗布泊] ④.油——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⑤.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上海]2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可归纳为:①领导正确:“一五”计划符合当时国情和发展趋势,有效地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项目,带动经济建设全面展开,还取得了苏联的援助。②干群积极: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忘我劳动,无私奉公,作出了卓越贡献。3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时出现的先进人物及其事迹,根据下表“对号入座”大庆铁人 两弹元勋 党的好干部 解放军好战士王进喜 邓稼先 焦裕禄 雷锋巩固所学1、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1)其中的“社”指什么?这幅漫画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什么现象?(2)谈谈你对这一运动的看法。我们应当从中吸取哪些教训?三、材料解析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项 目1957年1960年下降(%)粮食(亿公斤)1950.5143526.4棉花(万担)3280212635.2油料(万担)7542340554.9生猪存栏数(万头)14590822743.6请回答:(1)上述表格的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2)针对上述问题,党和国家采取了什么对策?结果怎样?四、学习探索1、有条件的学校组织观看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影片(《焦裕禄》、《雷锋》《创业》,想一想,对于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来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模范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是否已经过时了?改革开放后,我国还涌现出哪些党的好干部?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指的是一种什么现象?请你采访你的长辈,或搜集了解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还有哪些宣传口号或诗歌可以反映当时的情况?你能说出这种思想风气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的危害吗? 3、“大跃进”时期,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放弃了耕作,上山采矿、建炉炼钢。你认为这样做对我国自然环境和国民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你能举出涉及环境问题的例子吗? 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建构知识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查漏补缺巩固所学
教学反思
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56年中共开“八大”,
主要任务已定下,
集中发展生产力,
实现国家工业化,
人民生活要提高,
良好开端有计划。
58年提出总路线,
全国人民干劲大。
但国情没有弄清楚,
急于求成犯错误,
“大跃进”、“公社化”,违背规律受惩罚,
左的错误危害大,
造成欲速而不达。
(二)
英雄模范了不起,
大庆“铁人”王进喜。
县委书记焦裕禄,
人称“党的好干部”。
两弹元勋邓稼先,
科学发明有贡献。
全国人民学雷锋,
光辉榜样记心中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回归的时间、意义,主权的含义 “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及其含义 通过课本插图激动人心的情景,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教学重点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明确目标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生生互动趁热打铁巩固所学
自主学习:1.下图事件的时间是在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2.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是A.香港 B.新界 C.澳门 D.九龙3.历史上侵占并长期霸占香港地区的殖民者是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葡萄牙4.读右图,至此葡萄牙占领澳门长达A.200多年 B.500多年 C.300多年 D.400多年5.宣告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的领导人是A.江泽民 B.邓小平C.朱镕基 D.胡锦涛6.“一国两制”的出发点是维护A.台湾的根本利益 B.香港、澳门的根本利益C.大陆的根本利益 D.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7.关于回归后的香港,说法不正确的是A.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B.法律基本不变 C.自由港的地位不变 D.原驻军不变导入新课新中国建立以来,祖国大陆各民族大团结的情况怎样?(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朝着神圣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着。(组织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导言框”描述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盛况,进入新课的学习和探究。)合作探究一、香港、澳门的昨天(一)香港的昨天:1、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于1842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2、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于1860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3、1898年8月英国再度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水域的200多个岛屿(统称“新界”),租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期满。之后,人们通常将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包括沿海200多个岛屿)这几部分地区通称为香港。十分明显,上述三个条约都是英国武装侵略的产物,都是不平等条约。辛亥革命之后的历届政府也都不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二)澳门的昨天: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是葡萄牙政府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占据的。1、行贿入居:1553年葡萄牙人以晒水浸货物为由,贿赂广东海道副使汪柏得以在澳门上岸居留。不久,葡萄牙人通过帮助广东地方官府镇压潮洲地区的兵变而获准在澳门筑室居住,澳门逐渐成为葡人在华的集中居留地。2、纳租盘踞:自1572年,广东地方官员把葡萄牙人每年行贿的白银500万两作为“地租银”。这种租居关系一直持续到1849年,澳门由此变为葡萄牙人的租居地。3、炮舰强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葡萄牙政府认为变澳门为自己的殖民地的时机已经到来。1845年,狂热的殖民主义者澳门第79任澳门总督亚玛留上任。他一上任,即拒缴地租银,并向澳门华人征收人头税。1849年,他竟驱逐清政府派驻澳门官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澳葡当局不断扩大在澳门半岛的占据地界,并相继强占凼仔、路环二岛,基本上形成了今日的澳门区域。 4、“永久居留”,1886年葡萄牙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葡条约》,迫使中国正式承认葡萄牙占领澳门的现实。葡萄牙获得了对澳门的永租权,但仍然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规定未经中国方面同意,葡萄牙不能把澳门转让给其他国家。(三)闻一多告诉我们香港和澳门的昨天闻一多所说的“七子”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到目前为止,它们都已回归祖国怀抱。二、“一国两制”构想1、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既要照顾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差别,又要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维护民族与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它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三、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________、________)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不。)3、组织学生根据“自由阅读卡”识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并说出它们的含义。(A.香港区旗含义:红旗代表祖国,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红白两色,体现着“一国两制”的精神。B.澳门区旗含义:五星象征祖国的统一,莲花等象征澳门及其自然环境,表明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绿色象征着充满生机的祖国。)四、畅想一下香港、澳门以及台湾的明天。练习巩固8.看右图思考: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说明①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②澳门回归是祖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③“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 ④葡萄牙不愿再管理澳门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9.下面对于“一国两制”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是一种和平统一的方式 ②是一种非和平统一的方式 ③具有特定的针对性 ④具有普 遍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0.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回答问题。(1)这两幅图是什么标志?说明了什么问题?(2)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国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11.阅读下面的材料,讨论回答问题。(1)歌词中的“妈港”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2)是谁掳去了“妈港”?“妈港”又于何时根据什么声明回到“母亲”怀抱的?(3)“妈港”回到“母亲”怀抱是依据什么方针进行的?这一方针是谁提出的?12.研究下面的材料及香港区域图,回答问题。 (1)香港包括①_____、②_____和③_____三部分。(2)①处是_____年,英国通过《_____》割占的。(3)香港由“失去”到“归来”给你的启示是什么?13.用下列图示小结本课的主要内容。1.A 2.C 3.A 4.D 5.A 6. D 7.D 8.C 9. C 10.(1)第一幅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第二幅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2)台湾问题尚未解决。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1.(1)澳门。中国。(2)葡萄牙。1999年12月20日根据《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3)“一国两制”。邓小平。12.(1)香港岛 九龙 新界(2)1842 《南京条约》(3)鸦片战争开始,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中国丧失很多领土和主权。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拼搏,我们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收复香港主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为香港回归指明了方向。(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等等) 13.
教学反思
改革开放设计师,
统一祖国探路子,
“一国两制”好方式,
港澳回归雪国耻。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掌 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插图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图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讨论探索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他们“最可爱”之处情感态度价 值 观学习英雄热爱祖国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自觉拥军加强国防人民军队是战胜国内外敌人的重要法宝,是维护新中国安全统一和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青年人经受锻炼和考验的好学校教学重点 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教学难点 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导入创设氛围: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电影《上甘岭》、歌曲《我的祖国》片段。播放反映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资料。各抒己见: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应该出兵吗?为什么?a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 b 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 c 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遍环境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背景:(1)1950年,美国悍然出兵侵略 ,以美军为主的所谓“ ”超过“ ”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2)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3)美国 入侵中国 ,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4)朝鲜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援助。2、探究分析:(1)假设: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出兵朝鲜参战。(2)验证:生1:中国不出兵,就会让美国侵略者打到中朝边界——鸭绿江边,助长了敌人的反动气焰。生2:美军飞机不断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生3:美国侵略者的轰炸,将会严重损害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如电力资源等。(3)结论:中国不出兵援助朝鲜,那么在朝鲜国灭亡之后,美国就会把朝鲜作为跳板侵略中国,因此,假设不成立。所以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是为了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同时,也是为了捍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3、目的: 时间: 领导人: 部队: 4、口才展示:简介抗美援朝的战况。(或播放纪录片;多媒体动画演示战役的步步推进)。P7 5、最可爱的人: 、 、 、 (1)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故事大王: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的故事。战斗集体:钢七连-上甘岭战役(2)图中学史: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介绍志愿军战士的生活。 读旧文、谈今感:《人民日报》主编邓拓读了军旅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上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非常感动,破例将该文登载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报纸送到中南海,毛泽东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这篇文章曾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你读过吗?为什么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谈谈你的感想。(3)论从史出: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阅读材料,议一议,朝鲜战争的结局对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有什么意义?(4)思维拓展:抗美援朝战争有什么意义呢?(5)动脑筋: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他们说的对吗?为什么?男孩和女孩都认识到了抗美援朝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采取了一系列扼杀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的举措,我们有义务去援助同我们友好的、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弱小的邻国,我们更要严厉阻止对新中国的扼杀和践踏,抗美元朝,不仅是为了朝鲜,更是保家为国。“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失极大”。因此,中国人民志愿军必须出兵。动脑筋: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我们要学习志愿军哪些精神品质)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以热情、乐观、决心、勇敢赢得了这场战斗得胜利。,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6、抗美援朝的结果: 巩固所学: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 2、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3、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抗美援朝 4、中国开赴朝鲜战场是因为: 5、中国和朝鲜胜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写出对于中国意义即可)?6、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保卫了中朝两国的安全和独立,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极大的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建构知识体系: 温故知新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建构知识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查漏补缺巩固所学
教学反思
1950年6月间,
美军悍然侵朝鲜,
打到中国边境线,
严重威胁我安全。
抗美援朝保家园,
彭总率兵赴朝鲜,
五战五捷定大局,
美军被赶回“三八线”,
53年7月签协定,
英雄军队才凯旋。
黄继光、邱少云,
《英雄儿女》人人敬,
中国人民志愿军,
称为“最可爱的人”。学生的学 教师教
教学目标 了解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了解863计划的涵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掌握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邓小平的批示,《“863”计划纲要》的形成及其涉及的领域,计划的总体目标。 明确目标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生生互动趁热打铁巩固所学
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863计划的制定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2) 如何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自主预习:(对于重要知识点,请在课本上做出标注,小组内进行默写训练)一、填空:1、___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在我国西部地区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了。2、1970年,我国用____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3、____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________”。4、____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________”。5、我国是继____、美国、____、日本之后,世界上第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6、____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_______________》,提出要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7、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____时代,以____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8、863计划的倡导者是____、王大珩、________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9、《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青少年有了较为完备的网络行为道德规范。二、选择:1、“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我国哪位著名科学家的名言( )A、钱学森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李四光2、我国何时开始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A、1964年 B、1966年 C、1968年 D、1976年3、20世纪90年代,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无人飞船的名字是( )A、东方红1号 B、神舟一号 C、阿波罗号 D、长城1号4、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李四光5、提出“星球大战”计划的国家是( )A、日本 B、西欧 C、苏联 D、美国6、1996年,《863计划纲要》增加的第八个科技领域是( )A、航天技术 B、信息技术 C、自动化技术 D、海洋高技术 7、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 B、毛泽东 C、邓小平 D、****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结合《历史助学》内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可与其他同学商讨:1、什么是“两弹一星”?(请在课本上标出重要的年代及事件,归纳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成就) 2、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请简要介绍他的事迹。 3、“863”计划的含义是什么?《863计划纲要》涉及哪些高科技领域? 4、请简要回答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概况,并谈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 5、问题探究:(5分钟)1)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2)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3)国家为什么要制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你如何看待此事?巩固提高1、 选择:(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的时间是( )A、1964年 B、1966年 C、1967年 D、1970年(2)我国的航天技术起步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3)1970年4月,我国用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送入太空轨道,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1号 C、神舟一号 D、嫦娥一号(4)2003年10月15日,实现我国载人飞船航天梦想的飞船是( )A、神舟一号 B、神舟二号C、神舟四号 D神舟五号(5)我国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是( )A、中近程地对地导弹 B、中近程空对地导弹 C、中近程地对空导弹 D、中近程空对空导弹(6)下列与袁隆平有关的史实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被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B、他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C、2001年,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D、如果将世界水稻都换成袁隆平的杂交品种,则总产量可翻一番(7)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一箭三星发射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升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8)“863计划”的倡导者是( )① 王淦昌 ②王大珩 ③邓稼先 ④杨嘉墀 ⑤陈芳允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9)在我国的上网用户中,青少年所占比例高达( )A、90% B、80% C、70% D、50% 2、简答:(1)结合所掌握的知识,说说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他们分别获得怎样的称誉。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能从中认识到他们的哪些精神,并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 (3)被列入863计划的首批高技术领域有哪些?同步创新训练17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A.1964年 B.1949年 C.1956年 D.1961年2.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的国际意义在于A.可以对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核打击 B.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C.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D.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3.我国拥有可用于实战的导弹开始于A.1953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64年4.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长征一号 D.长征三号5.请识图,右图是我国的A.洲际导弹发射升空 B.一箭三星发射C.近程导弹待命发射 D.长征三号待命发射6.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袁隆平的国家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7.籼型杂交水稻的亩产量比普通水稻增产在A.30%以上 B.20%以上C.10%以上 D.25%以上●思维拓展8.我国拥有核武器的意义在于①加强了弱小国家的军事力量 ②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③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④维 护了世界和平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我国拥有核武器后,对世界的承诺是①必要时可用核武器维护弱小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②在任何时候,对推行世界霸权的国家都保留核打击的权利 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④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袁隆平对人类的主要贡献是①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②推广了籼型杂交水稻 ③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育性》一文 ④作了《中国杂交水稻育种》的学术报告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11.阅读下面的材料,讨论回答下列问题:中国现代著名原子物理学家赵忠尧赴美期间,他在美国加工、采购了一些核物理实验设备和材料。1950年8月动身回国前夕被美国非法扣留。经斗争,他于1950年8月29日离美,9月12日途经日本横滨又先后遭美蒋扣留(以“携带‘原子秘密’回共产党中国”罪,被捕入狱),至11月20日始得离日,他排除重重阻挠、费尽周折终于将安装一台加速器的必需器材带回祖国。(1)你知道我国的原子弹是在怎样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研制的吗?(2)你认为我们应从我国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学习些什么?(3)我们现在的学习和国家的兴衰有关系吗?关系怎样?谈谈你的看法。12.请认真观察右图,讨论研究并回答:(1)你知道这颗卫星是在哪一年被发射升空的吗?(2)是什么火箭把这颗卫星发射升空的?(3)想一想:你能简要谈谈我国卫星和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吗?参考答案1.A 2.D 3.C 4.A 5.A 6.D 7.B 8.C 9. D 10. A11.(1)我国是在国际反华势力的重重封锁下,在核技术、核材料对中国严格保密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研制原子弹的。(2)我们应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3)有关系。我们的学习关系到我们将来能力的大小、智慧的高低和成为什么人、什么接班人的问题。如果我们采取科学的学习方式,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祖国将来就会兴旺发达。否则,就会衰落。因此青少年担负着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必须加倍珍惜,努力奋斗。 12.(1)1970年。(2)长征号运载火箭。(3)提示:介绍一下我国航天史上的几件大事同步创新训练181. 右图是“曙光2000”超级服务器,它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果之一 B.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成果之一C.596工程的成果之一 D.863计划的成果之一2.我国老科学家向中共中央建议,要发展中国的高科技,其建议正式提出的时间是A.1978年 B.1964年 C.1986年 D.1997年3.被列为“863计划”第八个领域的是A.信息技术 B.能源技术 C.海洋高技术 D.新材料4.到2001年,在民用高技术领域累计创造新增产值达五百六十多亿元的是A.“596工程” B.863计划 C.三步走战略 D.自动化技术5.右边论断的提出者是A.恩格斯 B.列宁 C.邓小平 D.江泽民6.20世纪8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A.“星球大战”计划 B.“尤里卡计划”C.“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D.“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7.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着的全球性新技术革命开始于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8.我国科学家建议中共中央,要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真正目的是①想出人头地 ②想表明他们有远见 ③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④受历史使命感驱使,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863计划”提出后,经一百多位科学家历时半年的反复论证,形成了《863计划纲要》,这表明中央对计划的态度是A.怀疑 B.拖着不办 C.科学认真 D.谨小慎微10.20世纪末,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的主要特征是A.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B.电气化技术的应用C.生物技术的应用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11.阅读下面的材料,讨论研究并回答下列问题: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你知道这是谁的论断吗?(2)你认为这一论断说明了什么?12.我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为什么还要花巨资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你认为有这个必要吗?请谈谈你的理由。参考答案1.D 2.C 3.C 4.B 5.C 6.A 7.B 8. D 9.C 10. D11.(1)邓小平。(2)这一论断说明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的重要性。 12.提示:可从高新技术对国家发展所起的作用谈起。
教学反思
十七科学技术成就(一)
“两弹”元勋邓稼先,成功研制核试验。
“一箭三星”升上天,太空遨游也实现(杨利伟)。
“杂交水稻”袁隆平,“东方魔稻”世人惊.
喜看“高峡出平湖,”更使国强和民富。
十八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一)
863计划成就大,生物、航天、自动化,
信息、激光、新材料,能源、海洋也开发。
(二)
因特网,数字化,上网便能知天下,
负面影响应抵制,健康向上人人夸。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 了解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明确目标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生生互动趁热打铁巩固所学
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改善,两国逐渐走向“双嬴”。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成就辉煌的原因预习检测:(对于重要知识点,请在课本上做出标注,小组内进行默写训练)一、 填空:1、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美国“______”政策的彻底失败。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______、______的政策。2、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_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1972年,美国总统___、日本首相___先后访华,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4、APEC是______组织的英文缩写,我国曾于____年成功举办了这一组织的会议。这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____》,_______主席宣读了该组织《_______》。5、1971.10.25,第_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多数通过提案,恢复__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6、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______秘密访问中国,同中国的_____总理举行会谈。二、选择:1、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时间是( )A、20世纪70年代初 B、20世纪70年代末C、20世纪80年代初 D、20世纪80年代2、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是( )A、美国的霸权主义 B、台湾问题 C、香港问题 D、中国反对帝国主义3、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 )A、基辛格 B、肯尼迪 C、尼克松 D、克林顿4、新世纪的第一年,中国( )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南京 B、北京 C、广州 D、上海5、下列外交成就,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是( )A、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D、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6、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中苏关系走向缓和 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C、中日关系走向缓和D、中越关系走向缓和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综合国力的增强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D、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结合《历史助学》内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可与其他同学商讨:1、简要回答:中美关系是怎样走向正常化的?(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___、_____。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2)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时间: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___ 访问中国,同___举行会谈。(4)1972年2月,美国总统____访问中国,会见____主席,并与___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_______》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5)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_______,________。2、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恢复?你对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 3、中国与日本什么时候建交? 4、“APEC”是什么意思?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什么?根据这个得到主题,上海APEC会议取得哪些成果?后来又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作什么? 4、中国什么时候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请阅读课本91页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5、想一想: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方面先后取得了哪些成就?巩固达标:1、 选择:(1)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彻底失败的标志是( )A、渡江战役解放南京,蒋介师南京国民政府垮台B、中共三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全国领土基本解放(3)外交历史上著名的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发生在( )A、基辛格秘密访华前 B、基辛格秘密访华后 C、尼克松访华前 D、尼克松访华后(4)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访问中国的美国代表团是( )A、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 B、基辛格率领的秘密访华团 C、尼克松率领的访问代表团 D、卡特率领的访华代表团(5)1972年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 )A、基辛格 B、尼克松 C、布什 D 克林顿(6)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A、1976年 B、1977年 C、1978年 D、1979年(7)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A、1970年10月 B、1971年10月 C、1972年10月 D、1973年10月(8)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处于僵持阶段 B、中美、中日关系的缓和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9)2001年的亚太经和组织通过的决议是( )
A、《领导人宣言》 B、《上海共识》 C、《上海联合公报》 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结合课文有关材料回答:(1)你认为杜勒斯拒绝与中国代表握手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尼克松总统主动与周恩来握手的原因是什么? (3)从杜勒斯拒绝与中国代表握手到尼克松总统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说明了什么? 3、1972年7月27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在当晚的宴会上,尼克松宣称:“这是改变的一周。”他满怀信心地说:“今后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建造一座跨越1.6万公里和22年的敌对情绪的桥”。你同意材料中尼克松说的“这是改变的一周”的结论吗?试阐述理由。
教学反思
十六外交事业
的发展
(一)
70年代变化大
尼克松总统访中华
中美建交签公报
两国关系正常化
(二)
五星红旗“联大飘
中国地位大提高
中日两国建外交
中外建交掀高潮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 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联系理解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归纳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唯物史观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教学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教学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提前预习一、基础巩固1、 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是在 ( )A.1952年 B.1953年 C.1955年 D.1956年2、不属于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项是 ( ) A.农业改造 B.手工业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土地改革3、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D.跨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 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 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3 第21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教师过渡讲解: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二、公私合营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2 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3 根据21页“动脑筋”: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巩固所学二、图说历史说一说以下图片反映的情景发生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农民代表向党中央报喜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报喜三、材料解析 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过去几个月来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意料。过去有些人怕社会主义这一关难过,现在看来,这一关也还是容易过的。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请回答:(1)材料中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哪一年?它的实质是什么?(2)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哪些缺点?四、学习探索从历史上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苏联和东欧采取了比较激烈的突变方式,中国则是通过有步骤的和平赎买实现的,创造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请你思考一下,为什么说和平赎买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巩固小结1.完成课本22页“练一练”:应选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根据23页“活动与探究”,鼓励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调查。 温故知新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建构知识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查漏补缺巩固所学
教学反思
五.三大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三大改造”是重点,
农业改造合作化,
手工业改造迈步伐,
“公私合营”工商业,
赎买改造资本家。
“三大改造”一完成,
社会制度全变新,
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向前进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学习目标: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邓小平提出的八项主张;两岸交往概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自主学习一、填空1、早在20世纪___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就确立了争取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___以后,党和政府又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2、改革开放后不久,在邓小平提出“______”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3、___年初,邓小平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___。4、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当前,海峡两岸经济上初步形成了_______________的局面。5、___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______措施。6、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_________,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_________。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7、___年,上述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第二年,两会在新加坡举行___(道涵)__(振甫)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二、选择:1、在“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党和政府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一中一台,两岸分治” C、“不统不独,维护现状” D、“一国两府,对等竞争”2、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是在( )A、1976年 B、1982年 C、1986年 D、1987年3、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会长是( )
A、汪道涵 B、辜振甫 C、王兆国 D、罗干4、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 )A、毛泽东的“和为上计” B、两岸“三通” C、****的“八项主张” D、一国两制”5、汪辜会谈的地点是( )A、中国北京 B、中国台湾 C、新加坡 D、菲律宾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可与其他同学商讨:1、你知道吗:(1) 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对台方针是怎样的呢? (2)中共第二代领导人的对台方针是怎样的?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缓和了海峡两岸关系? 2、改革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进了祖国的统一?(1)1987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1990年台湾成立了___________,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______。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__。(3)1992年,两会就__________________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4)1993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汪辜会谈”。其意义在于: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5)1995年初,邓小平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3、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同胞密切交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表现? 想一想:你还有哪些困惑? 检测反馈:1、选择:(1)“汪辜会谈”得以成功举办的先决条件是( )A、两岸授权进行对话 B、汪、辜私交不错 C、汪、辜分别是海协会和海基会的领导人 D、两会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了共识(2)1995年邓小平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其中不属于八项主张内容的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B、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举行 C、针对“台独”分子的活动,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是最佳方案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3)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在于( )a外国反华势力还在进一步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b台湾当局利用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背弃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断鼓吹“两个中国”,蓄意制造分裂c“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使海峡两岸关系良好发展的势头遭到破坏d分裂势力搞“台独”之心不死(4)下列对目前海峡两岸交流情况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两岸同胞往来日益频繁 B.两岸已经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与通商 C.两岸在经济上形成了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 D.两岸在文化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5)“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来的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港澳台(6)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问题,因为就其性质而言属于( )A和平统一问题 B、恢复行使主权问题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问题 D、收回殖民地问题(7)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A.民间交往 B.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 C.两岸通航、通商、通邮 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8)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 D 坚持互利互补原则2、材料题:2003年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美国时会见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等各界代表,谈到两岸关系时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shāng,衰伤的意思),乡之深愁!”请回答:(1) 材料中所说的“国之大殇,乡之深愁”是指什么?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 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明确目标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建构知识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查漏补缺巩固所学
教学反思 明确目标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建构知识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查漏补缺巩固所学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海峡两岸,三通”开始。
海基海协”,成立组织。汪、辜会谈,达成共识。
八项主张,指导实施。一个中国,必须坚持。
台湾当局,背道而驰,鼓吹台独,必遭惩治。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 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整理资料形成概念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讨论探索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价 值 观爱党爱国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辩证唯物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教学难点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自主学习1.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开始于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2.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全国土地的A.百分之十 B.百分之五十C.百分之七、八十 D.百分之八、九十3.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于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4.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有关土地改革的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土地法》5.建国以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中获得土地的农民有A.1亿 B.3亿 C.4亿 D.7亿6.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废除了A.资本主义剥削土地制度 B.封建剥削土地制度C.土地私有制 D.封建剥削制度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2页“文献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2 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教师过渡:近3亿农民真正地翻身当家作了主人,将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7页《土地改革》图和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2 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巩固练习7.下列有关土地改革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B.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地区还都没有进行土地改革C.土地改革以前,广大农民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D.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8.土地改革的作用有①摧毁了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消灭了资产阶级 ③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⑤巩固了人民政权 ⑥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⑦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A.①②③④⑦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⑦ D.①③④⑤⑦9.有关土地改革错误的一项是A.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B.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C.还免除了农民每年向地主缴纳的三百五十亿公斤粮食的地租D.没收地主的土地,不分配给地主土地,消灭地主阶级●开卷探究10.观察右面图片,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人们在做什么?发生在什么运动中?(2)简要讲述这一运动的主要经过。11.认真阅读下面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结合上面材料说明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目的是什么?(2)刘少奇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这句话你如何理解?12.仔细观察右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广大农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持什么样的态度?(2)请你谈谈土地改革运动的必要性。1.A 2.C 3.C 4.C 5.B 6.B 7.B 8.D 9.D 10.(1)在丈量土地。发生在土地改革运动中。(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冬开始,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11.(1)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目的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2)这场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3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2.(1)热烈欢迎的态度。(2)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中农,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使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阻碍生产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三亿人口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温故知新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建构知识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查漏补缺巩固所学
教学反思
土地改革
1950年变化大,颁布《土地改革法》,
彻底摧毁旧制度,翻身农民当了家。
农业恢复和发展,准备建设工业化。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明确目标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生生互动趁热打铁巩固所学
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难点:对改革开放后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理解 自主预习(对于重要知识点,请在课本上做出标注,小组内进行默写训练)一、填空: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____社会。2、改革开放以前,由于____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且数量有限,色彩单调。3、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____,而且还要____。4、由于人们____的好转以及____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二、选择题:1、富裕农村的住宅小区出现于( )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 C、人们公社化运动以后 D、改革开放以后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是( )①经济条件好转 ②假期的延长 ③交通条件的改善 ④人们普遍拥有私家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3、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B、与大多数城镇居民密切相关的医疗制度改革 C、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作问题 D、“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结合《历史助学》内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可与其他同学商讨:(重要知识点请做好读书标注)1、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有哪些不同?(就你调查的有关情况与同组同学交流)。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表现有哪些? 3、你认为过去的“公费医疗”有哪些弊端?我国目前建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怎样的? 4、“铁饭碗”要不要被打破?巩固达标:(10分钟)1、 选择:(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 B、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C、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D、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2)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B、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C、国有企业的“铁饭碗” D、医疗保险制度(3)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具体表现在( )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是生活保障得到加强 ②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加强 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 ④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迈出了步伐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4)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的衣柜中不会出现的是( )A、蓝布褂 B、黄军装 C、牛仔裤 D、连衣裙(5)对改革开放前人们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而且数量有限 B、发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C、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兰色解放装 D、时装表演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6)1972年,有一位外国人来到中国,那么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A、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B、人们用来招待他的主食是玉米饭 C、大街上人们的服装只有灰色和兰色两种 D、人们大多住在简陋狭窄的房子里(7)我国正在实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者是( )A、社会统筹 B、职工单位 C、个人 D、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8)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其中对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D、联产承包责任制(9)绿色食品这一概念,其内涵主要是( )A、营养均衡 B、粗细搭配 C、科学卫生 D、吃饱吃好(10)、你认为改革开放前,粮票的流通是由于( )A、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产物 B、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 C、商品经济的产物 D、经济发展水平敌,商品供应匮乏2、材料分析题:材料一:60年代,城镇居民定量每人21斤,有人饿车了浮肿病。今天的人感到奇怪:“我们今天每月吃了21斤呀,为什么你们会饿出浮肿病呢?”因为今天中国人的物质水平发生了变化,“吃饭”这个词汇,包含着越来越多的“吃菜”的意思,而60年代,每月仅有3两左右的油和肉。在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接队到山区和郊外挖野生植物的块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的不足。材料二:近几年,吃野菜成了一种时髦。过去许多不登大雅之堂的野菜,渐为人们青睐,上了菜桌。很多天然草地上的野菜,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高维生素含量的野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常有药用功效,食疗兼宜,这几年不断被开发利用,而且具有很广阔的前景。(11)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吃野菜”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12)、“60年代,城镇居民定量每人21斤,有人饿出了浮肿病。”这是真的吗? (13)、为什么“我们今天每月还吃不了21斤,而当时还会饿出浮肿病来呢?” 3、问答题:(14)、改革开放后,“铁饭碗”逐渐被打破,人们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这反映了社会发展怎样的趋势?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 (15)、结合课本前言材料,请问从“旧四大件”到“新四大件”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对于“四大件”的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概括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生活了,你有何感受? 同步创新训练211.我国在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是在A.20世纪初 B.20世纪末 C.21世纪初 D.21世纪中叶2.粮票、布票和油票等有效票证出现于A.计划经济时代 B.商品经济时代 C.知识经济时代 D.市场经济时代3.绿色食品这一概念,其内涵主要是A.营养均衡 B.粗细搭配 C.科学卫生 D.吃饱吃好4.读图,右图中的住宅出现于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C.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后D.改革开放以后5.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出路在于A.使用清洁燃料 B.减少汽车数量C.关闭冒烟工厂 D.禁止农用机械进城6.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7.就业制度的改革使①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 ②“铁饭碗”逐渐被打破 ③促使人们不断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 ④贫富悬殊进一步加剧,引起社会混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8.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的是①减轻用人单位的负担 ②减轻医院的负担 ③使人敢看病,看得起病 ④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读右图,讨论研究后请回答:(1)你知道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现状吗?请简要地谈一谈。(2)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有什么影响?10.阅读下边的材料,分析比较后,请谈谈这一家三代在从业(或就业)观念上产生差异的原因。爷爷为了能多有几亩地,辛苦劳作了一辈子。爸爸为了能成为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矿井下干了三十多年,荣获了近两箱子荣誉证书。我要到民主、法制化程度高,能展示我的特长和个性的单位去工作。11.阅读下边的材料,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小芳的妈妈在毛纺厂工作,平时喜欢唱歌和弹古筝。后来她觉得工作太单调了,便专心学习自己所喜爱的音乐知识,并考取了音乐学院。毕业后,通过竞聘,她谋得了在一所中学从事音乐教学的工作。参考1.B 2.A 3.C 4.D 5.A 6.D 7. A 8. B9.提示:(1)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异常迅速,许多大城市之间都有高速公路。(2)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及发展等。(言之合乎情理即可)10.提示:可从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人的发展包括价值观、理想等的转变展开论述 11.提示:可从学习对生活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去思考。 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改革前后两个样,以前衣着蓝、灰、黄,购物凭票限数量,“三转一听”①是奢望食物匮乏缺营养,居住多为土墙房。如今生活变了样,衣着多彩穿名装,“四电两机”②带冰箱,饮食搭配讲营养,住进楼房讲宽敞,摩托、汽车跑四方,提高生活讲质量,齐心跟党奔小康。结束语历史知识多奇妙,学好历史人开窍,做人处世与治国,历史当做镜子照。
教学反思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点: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明确目标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生生互动趁热打铁巩固所学
导入新课: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颂扬了两位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后一位是怎样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哪?自主学习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______ 开始。 _______村农民率先实行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_________________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开始富裕起来。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_________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后又增设 __________,设立 _______,形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对外开放格局。3.1985年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__________ 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______ 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合作探究一.对内改革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时间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1976年35000斤230斤32元1979年132300斤800斤200多元想一想:(1) 从表格数据中你感觉到什么样的变化? (2)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 探究讨论: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生产合作化前的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什么不同?(前者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伟大变革,其本质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而后者是在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后形成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其本质是土地私有制。)2.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1)1985年起 ,在哪三个方面进行? (2)1992年起 ,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比较: 我国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二、对外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写出中国最早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并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找出它们的地理位置:2、请根据对外开放示意图比一比、说一说被称为“一夜城”和改革开放“窗口”的城市是哪一座?并写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拓展创新:“上海浦东开发后,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请你说一说开发开放浦东对于中国经济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从地理角度看,上海面对太平洋,又地处我国海岸线中点和长江人海口的交汇处,这使上海成为了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从基础设施方面看,上海有优良的大港口和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交通网,航空可直达伦敦、纽约等几十个世界大城市;从人才和技术方面看,上海拥有高层次的人才资源。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可以浦东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的新飞跃。)检测反馈1、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 ) A反腐倡廉 B 进行“三反”运动 C 改革开放 D 实行民主法制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农村进行改革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 走集体化道路 C 开展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有一个地方从贫穷落后的小镇发展成了能够充分体现对外开放成就的窗口城市。它是( ) A武汉 B深圳 C 兰州 D上海4、随着对外开放地区的扩大,为便于外商投资,我国新增设 ____ 省作为经济特区( ) A广东 B 海南 C 福建 D 江苏5、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其特点有( ) a全方位 b深层次 c 宽领域 d多层次 e 有特色6、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引进外国的( ) a资金 b 先进科学技术 c 企业管理经验 d思想意识形态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 )A.城市改革 B.农村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沿海地区开放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9.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 )10、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 ) A.引进外国资金 B.引进外国技术 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 D.发展民族经济11.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① 国有经济② 集体经济③ 个体经济④ 私营经济⑤ 中外合资企业⑥ 外商独资企业 12.知识运用:我们党历来重视探索和解决农民和农业问题,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请帮助小明同学完成表格中的空白部分。时 期政 策意 义1950~1952年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巩固了人民政权政府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1978年以后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13.材料一:山东有个社员说“生产责任制真神,俺社才搞了一年,农民就开始显富了。”材料二:1980年,中央决定将深圳划为经济特区。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深圳发展之快。材料三: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对内、对外政策?这个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决定的?⑵你还知道哪些经济特区? ⑶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教学反思
改革开放就是好,家庭联产搞承包,安徽凤阳小岗村,创出致富路一条。
80年代的初期,改革开放建“特区”,吸收外资搞建设,引进技术和管理。
加大力度抓机遇,沿海发展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
国企改革大手笔,公有经济为主体,实行多种所有制,政企分开放权力,
按劳分配唱主角,多种方式并一体。 市场经济”建体制,优化组合新机制,
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多形式。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学习目标: 了解和掌握“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文华大革命”出现的动乱局面;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华大革命”的结束等基本史实。重点: “文华大革命”的发动及所造成的危害、二月抗争难点: 认识“文华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导入框导入。自主学习1.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对所谓的________、_________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2.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华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批评,但被诬为“____________”,受到压制和打击。3.1971年9月13日,_________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_____________机毁人亡。4.1976年10月,_________ 、________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_____________,结束了“文华大革命”这场内乱。合作探究 一 动乱和灾难1 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2 “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的事件是什么?3 “炮打司令部”中的“司令部”指的是什么?* 图片展示当时大动乱时期的有关情况,并鼓励学生阅读小字内容。* 想一想:国家主席遭到批斗,失去了人身自由,这说明了什么?* 你知道吗:“文化大革命”中的“二月抗争”是怎么回事?请说一说。* 调查活动:采访并调查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长辈和邻里,了解自己家庭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情况,或了解本地在“文化大革命”时的社会和经济状况,然后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文化大革命”。二 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阅读文革期间林彪集团反革命活动的相关材料:林彪反革命集团罪行材料《“571”工程纪要》:1971年3月21日, 林立果、周宇驰、于新野、李伟信在上海秘密所站密谋。他们分析了形势,认为,在全国范围内,"首长"(按指林彪,下同)的权力势力,目前是占绝对优势,但是可能逐渐削弱。"文人力量"(按指张春桥、姚文元等)正在发展,发展趋势是用张春桥,张春桥代替林彪的可能性最大。他们研究了林彪的"接班"问题,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林彪"和平接班"。周宇驰说,五六年就差不多了,甚至可能更短。林立果说,五六年还接不了班,即使五六年,其中变化就很大,很难说"首长"的地位还一定能保得住。当然和平过渡的办法最好。二是林彪"被人抢班"。周宇驰认为一下不可能,最起码三年以后。林立果认为,很难说,主席威信高,他要谁倒还不是一句话,"首长"随时都可能被赶下台。三是林彪"提前抢班"。可有两个办法:把张春桥一伙搞掉,保持"首长"地位不变,再和平过渡;直接谋害毛泽东,但毛泽东影响大、威信高,以后政治上不好收拾,尽可能不这样干。他们商定:争取"和平过渡",做好"武装起义"的准备。先做两件事:写个计划和让空四军组建一个"教导队" 。林立果确定计划名称为"571工程"计划。("571"为"武装起义"的谐音。)思考:林彪反革命集团是怎样形成的?他为什么发动反革命政变?其结局怎样?* 列举党和人民群众反对四人帮的斗争。* 阅读“四五运动”的内容,讨论其性质和意义。* 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什么?* 历史思考: 迈克 华莱士:邓主任刚才谈到“文化大革命”,在那时侯您和您的家人遭遇如何? 邓小平:那件事,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结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毛主席经常讲坏事转化为好事。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中“坏事”指什么,“好事”又指什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文化大革命”?今天的改革开放和这一历史教训有什么关系?检测反馈1、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 )a二月逆流 b 四五运动 c 九一三事件林彪机坠人亡 d王洪文等夺取上海市党政领导权 e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2.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是( )A当内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B经济发展太慢 C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分析 D 反对林彪、江青的反革命活动3、邓小平曾说过:“毛泽东同志犯了一个错误,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从历史上来看,这里的错误指的是( )A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C 领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D晚年发动了文化大革命4、我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二月抗争 B 四五运动 C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D邓小平被打成走资派这是个特殊的年代,也是个不可思议的时代,虽然下面的这些文学现在读来只可以是一笑而过。但是我们当时确实生活过这个年代,这些在当时有可能是天天发生的事。 “文革”时有一段时间,人们出门,无论说什么话,只要一开口,就必须说一句毛主席语录,然后再说要办的事。
群众甲:“关心群众生活---给我拿支钢笔。”售货员:“为人民服务---你买哪一种?”群众甲:“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多拿几支让我挑挑。”售货员:“反对自由主义---不让挑,买哪支拿哪支。”群众甲:“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你就多拿几种让我挑挑吧。”售货员:“在路线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说不挑就是不能挑。”群众甲:“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为啥不让挑 售货员:“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不为啥,不让挑就是不让挑。”群众甲:“注意工作方法---有这样卖东西的吗?”售货员:“一切权力归农会---爱买就买。”群众甲:“打倒土豪劣绅---你这什么工作态度?”售货员:“友谊,还是侵略---咋的,你想打架?”群众甲:“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你以为我怕你?”我见两人的战争一触即发,就急忙上前调解:“要团结不要分裂---你们有话好好说。”群众甲:“将革命进行到底---我看你还能咋的?”群众甲:“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你当个售货员啥了不起?”我看他俩谁也不肯停止舌战,我便劝群众甲一走了之:“敌进我退---你先走吧,明天再买。”群众甲听了,就顺势下了台阶,转身而去,他边走边说:“别了,司徒雷登---哼!”售货员如得胜的将军立即回敬道:“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呸!” 明确目标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建构知识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查漏补缺巩固所学
教学反思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毛主席晚年错决定,
发动“文化大革命”。
林彪江青有野心,
趁机“动乱”祸国民,
停课停产“闹革命”,
大批干部挨了整,
篡党夺权反人民,
最终阴谋未得逞。
华国锋叶剑英,
果断措施快人心。
1966——76(年),
十年动乱教训深。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掌 握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对比鉴别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异同讨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民族团结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教学重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教学难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第2页“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民主主义革命上溯到1840年→30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3年以来旧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当年怎样在组织机构上完成建国工作。(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合作探究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框”,讨论回答:·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指的建立新政权)·“考个好成绩”是指:召开政协会议、成立新中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教师指出:进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机构。一、开国大典1 让学生观看第3、4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4幅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教师过渡(设问并回答):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是在 会议上确定下来的。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 、地点 内容(1) (2) (3) (4) (5) (6) (7) 意义: ·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首先倡议并得到多数民主党派的支持后,由国民党政府召开的,其任务原本是要准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所以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是很快就被国民党政府撕毁。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解放战争获得基本胜利、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已经结束的历史时刻举行的,其任务就是要正式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机构,决定新中国的国家象征,产生国家政权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要领导人等。)·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他起了什么作用?[提醒学生看课文注解](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A.根据第5页“自由阅读卡·国旗的诞生”回答:国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1949年公布的《国旗制法》规定:国旗为红色长方形,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红旗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四颗,其中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B.根据第3页“动脑筋”回答: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教师联系旧课提醒学生,近现代中国首都的变迁:清政府以北京为首都,但曾经分别在1860年和1900年沦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国民党政府以南京为首都(抗战时则以重庆为“陪都”),改北京为“北平”,其中南京也曾在1937年沦于日寇铁蹄之下,被屠杀30万人以上。新中国决定以北平为首都,从建国起,恢复名称为北京。·教师联系旧课提醒学生,古今中国纪年方法的变化:“夏历”→帝王“谥号”(人死后由后代追封)→汉武帝之后的皇帝“年号”(在位自定)→“民国”纪年→新中国的公元纪年5 会议怎样产生新的国家机构和领导人?(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人为副主席。然后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6、组织学生进行第5页“活动于探究·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了表示对先烈的崇敬和缅怀,还做出了什么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 。)B.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来。)C.新中国的成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建立确实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在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分裂的状态,由于西藏的和平解放而发生了重大变化。·模拟直播:如果你是一位在现场的记者,你会怎样向人们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你知道吗:在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你知道为什么要用54尊礼炮?为什么要连放28响?·课堂讨论:为什么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它有什么伟大的意义?二、西藏和平解放1 西藏在什么时候和平解放?(1951年)2 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3 根据第5页“活动与探究·2”:毛泽东两边的西藏代表分别是谁?(左边穿深色袈裟的是啊沛·阿旺晋美,右边穿浅色袈裟的是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教师介绍教材中两幅插图,说明:①中央政府对西藏的重视(可适当介绍阿沛 阿旺晋美等);②西藏地方政府和人民对人民政府和人民军队的欢迎态度。·教师总结:新中国建立起来了,祖国大陆也实现了统一。但是,国内外敌人并不甘心失败,必然要处心积虑进行破坏活动。所以,年轻的政权必须经受住各种各样严峻的考验,才能生存和巩固下来。巩固所学: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实的标志是( )A、1945年抗日战争的结束 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D、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2、下列关于《共同纲领》的表述,正确的有( ) (1)规定了新中国的名称 (2)规定了国家的性质 (3)确定了新中国的国旗、国歌 (4)确定了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A 、(1)(2) B、(2)(3) C、(3)(4) D、(1)(2)(3) 3、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有( ) (1)中国共产党的代表 (2)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 (3)各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国外华侨的代表 (4)人民解放军代表4、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
49年9月在北京,首届政协此举行,《共同纲领》施方针,国家性质定准绳,国旗国歌此确定,首都定名为北京,建立英雄纪念碑,革命先烈人人敬,选举主席毛泽东,“十一”登上天安门,五星红旗升起来,盛大阅兵和游行,中国人民站起来,从此当家做主人。6、标志祖国大陆全部解放的事件是( ) A、三大战役的胜利 B、南京的解放C、新中国的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的设计者是( )A、曾联松 B、朱德 C、徐悲鸿 D、刘少奇8、(1)你知道《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是谁吗? (2)你会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吗?2、下列关于《共同纲领》的表述,正确的有( ) (1)规定了新中国的名称 (2)规定了国家的 (3)确定了新中国的国旗、国歌 (4)确定了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A 、(1)(2) B、(2)(3) C、(3)(4) D、(1)(2)(3) 3、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有( ) (1)中国共产党的代表 (2)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 (3)各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国外华侨的代表 (4)人民解放军代表 A(1)(2) B(2)(3) C(3)(4) D(1)(2)(3)(4)4、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的会议是( )解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刘少奇6、标志祖国大陆全部解放的事件是( ) A、三大战役的胜利 B、南京的解放 C、新中国的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温故知新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建构知识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查漏补缺巩固所学
教学反思
PAGE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2、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 明确目标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生生互动趁热打铁巩固所学
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说说看:你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你知道歌中所唱的老人是谁吗?自主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_________ 。改革开放后,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__________ 出发,建设____________ 的社会主义。1987年他又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论,并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 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0世纪末,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 ___”、姓“ ___”等问题的困扰。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途中多次强调关键是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1992年,党的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_______,并形成了以 _______ 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 __________ 为党的指导思想。合作探究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四项基本原则。1982年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十三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探究讨论: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求实行改革开放。 (2)实行改革开放后,他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在十二大上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 (4)在十三大上他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总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因此说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992年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7年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意义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共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九五”计划胜利完成,实现了第二步战略部署,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为实施“十五”计划和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以下为《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请回答:(1) 歌词中的“老人”指的是谁?请用一句话来评价他。(2)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这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指什么?(3)一九九二年春这位老人写下的“诗篇”是什么?有何影响?检测反馈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最早提出是在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十二大上 C十三大上 D十四大上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1982年中共十二大 C1987年中共十三大 D1992年中共十四大 3.十三大提出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在 ( ) A 1990年 B 20世纪中叶 C 21世纪中叶 D 21世纪末4.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写进党章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5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针对( )A资产阶级自由化 B 姓“资”姓“无”的问题 C“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D 姓“资”姓“社”的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所针对的问题是( )A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姓“资”姓“社”的问题C党内“左”倾错误 D党内右倾错误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的经验
教学反思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好形势,
感谢小平设计师,
特色理论有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三步”走,
“一个中心”“两个坚持”,
富强民主和文明,
基本路线是宗旨。
92年南方去巡视,
澄清姓“社”和姓“资”,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个有利”是尺子。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 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教学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明确目标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生生互动趁热打铁巩固所学
自主学习: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A.大杂居、小聚居 B.小杂居、大聚居 C.汉族在东、少数民族在西 D.按民族划分居住区域2.右图主要体现了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C.地区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3.市级民族自治地方是A.自治区 B.自治县 C.自治州 D.民族乡4.山东援藏好干部的杰出代表是A.焦裕禄 B.雷锋 C.王进喜 D.孔繁森5.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A.商品粮基地 B.橡胶基地 C.棉花基地 D.石油基地6.据右面的材料判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A.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 B.提出自治申请的地方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一地方 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王昭君。)2 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合作探究:一、民族区域实行的自治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 ____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____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2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师按下表启发归纳)历史传统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经济文化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政治利益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它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它有助于国家富强,也有助于各民族繁荣。它有助于各民族巩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大家增强热爱本民族的情感。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二、各民族共同发展1、学生阅读课文,回答: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藏族百万农奴翻了身,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了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2、指导学生说出当时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名称。(克拉玛依油田、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包头钢铁公司等。)教师归纳指出:人民政府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有——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②.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③.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④.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⑤.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F.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3、引导学生观看本课插图,回答:这些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4、根据 “动脑筋”,从孔繁森的先进事迹中,说说他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提倡?(忠诚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等。)练习巩固7.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①促进民族团结 ②缩小东西差距 ③各民族共同发展 ④政府依法行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体表现在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④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曾长期享有自治权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9.1994年至2001年,中央政府向西藏投资达48亿元,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援助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关键B.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符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C.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D.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0.右图主要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A.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 B.对完全自治的渴望 C.行使自治权利 D.宗教信仰自由11.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2)新时期党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出了哪些努力?12.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和地图,研究回答问题。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2001年国家共投入资金1300多亿元生态环境建设(1)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2万公里(2)共建铁路新线1327公里,复线975公里,电气化铁路440公里(3)新建和改扩建机场22个(1)退耕还林:到2001年底,1867.3万亩,今年1~7月,2460万亩(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到2001年底,1635.1万亩,今年1~7月,2291万亩(1)了解西部地区所属的12个省、市、自治区。并按序号填出五个自治区的名称。③_____,④_____,⑩_____,??_____,??_____。(2)据上面的材料,你认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何重大意义?(3)请你为西部大开发提几点合理化建议。1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各民族间既有刀光剑影,也有“和同为一家”的佳话。请你翻阅历史,探究下面的问题。(1)汉唐时期有三位公主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佳话,请用一句话概述她们的事迹。(2)请你列举汉、唐、清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管辖。(3)今天,我们为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央提出的战略是什么?14.用下列图示,将民族自治地方的三级行政区域及与中央的关系表示出来。1.A 2.B 3.C 4.D 5.B 6.D7. 解析:这是一道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对问题的理解能力。①③在课本中均有体现,也符合题意。②项实际上和③项表述的是同样的意思,西部大开发就是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的发展、繁荣。关键是④项,选项本身是对的,但不合题意。试想,没有西部大开发,政府依然应依法行政。故选A。 答案:A 8.C 9. 解析:此题是一道理解题。既考查对题干(材料)的理解,也考查对党的政策的理解。A项中的“关键”一词不妥,只能是原因之一。C、D两项与题干没有关系。B项符合题意,即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故选B。 10.A 11.(1)平等、团结、互助。(2)进一步落实各项民族政策,帮助他们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民族经济。近期又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行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12.(1)③宁夏 ④新疆 ⑩西藏 ??广西 ??内蒙古 (2)可以大大改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吸引外资等。对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言之有理即可) (3)略。 13.(1)汉朝昭君出塞。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2)①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②东汉打败北匈奴,重设西域都护府。③唐太宗和武则天时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④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3)西部大开发战略。十一、民族团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平等团结是一家,区域自治是国策,共同发展变化大,如今西部大开发,各族人民乐开花。
教学反思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教材分析
本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西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减少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西藏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学生以前学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基本掌握 了学习会议的基本方法,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学习会议应该从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意义等方面来进行学习,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老师在学生学 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基本方法,自学本部分内容。学生通过电视等,对西藏问题很感兴趣,这是我们学习本课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
2.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形成国际意识,理解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分析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3.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认识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丑恶行径,理解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四、重难点突破
本课的重点内容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重大决定,至今还是学习熟悉的,如国旗、国歌、首都、政府主席、人民 英雄纪念碑等,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内容,同时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本课的难点为新中国的成立的历史意义和 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可以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历史材料,通过分析西藏和 平解放的进程,进一步认识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丑恶嘴脸。
五、教法设计
范例导学-自主探究-及时巩固-拓展提升教学法
情感体验法
材料解析法
对比研究法
六、教学材料准备
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达赖集团策划西藏暴乱的相关音像材料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前置引桥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出从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因为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有些学生对学习的方法可能掌握得不太好,所以采取小组合作、“兵教兵”的方法进行回顾,同时用以解除第一节课的紧张感。
自主探究 教师要求学生用3分钟的时间,按照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有关内容 学生自己在课本上标注出相关的内容,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本部分的内容较多,如果让学生设计表格填写,可能用时较多,为节省学生书写所用时间,所以采取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注的学习方法
即时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是:一个文件:《共同纲领》;一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一个主席:毛泽东;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一首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个首都:北京;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一种纪念法:公元纪年。 学生用3分钟的时间根据这“八个一”进行有意义的识记,然后用2分钟的时间互相提问,检查掌握情况,结束后向教师汇报检查情况。 通过归纳的方法,把学习内容进行简化,有助于学生记住所学的内容。
自主探究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师放映开国大典的片断,要求学生说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人是谁?谈谈观看《开国大典》录相的感受 学生观看录相后,谈感受:庄严肃穆、令人振奋等。 因为新中国的成立的时间等内容学生非常熟悉,所以对此不再强调,利用观看录相,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设计 教师鼓励学生模仿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讲话声音、声调。 学生模仿,领悟毛泽东当时的心情。 通过模仿,使学生理解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人民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自主探究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要求: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师运用新、旧中国对比的方法,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第3页的内容,得出如下结论: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结束了一百年多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壮大和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新中国的成立,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理解中国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含义。
自主探究 结合“西藏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达赖集团在西藏策划的“打、砸、抢”活动,以“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解决西藏问题的?”导入本目的学习。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西藏和平解放”一目,你认为应该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哪些内容? 学生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用4分钟的时间进行交流: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谈判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把学生的个人自学和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学生个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优势。
活动设计 学生设计本课的大事年代 学生设计大事年表: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编制大事年表是学习历史的必备手段,通过编制大事年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序。
即时巩固 设计以下练习题1.“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国歌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国歌的原名是A.《铁蹄下的歌女》B.《义勇军进行曲》C.《黄河大合唱》D.《东方红》2.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A.毛泽东 B.朱德C.周恩来 D.高岗3.标志着祖国大陆统一的历史事件是A.新中国成立B.政治协商会议召开C.开国大典D.西藏和平解放4.请你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习题,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答案:1.B 2.A 3.D 4.国内: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结束了一百年多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国际:壮大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及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为下面的拓展提升打下基础。
拓展提升 对照下面的阅读材料,分析一下是谁在祸害西藏人民?仔细研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学生在回答第一问的基础上,完成读后感的写作。 把历史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以写读后感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西藏问题的认识,知道是达赖集团及其支持者在祸害西藏人民。
布置作业 学生搜集西藏问题的相关文章,向家长宣传我国政府对西藏问题的态度,澄清实事。 学生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以谈话的方式向家长介绍西藏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加强学生和家长的沟通。这一作业可以持续的时间长一些。
附阅读材料:
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 4月3日光明日报发表西藏社科院研究员、国际藏学会理事巴桑旺堆的署名文章《是谁在祸害西藏人民?》,全文如下:
众 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同时宪法对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予以保护。3月14日 发生在拉萨的极少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的暴力犯罪事件,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严重破坏了西藏正常社会秩序,这些不法分子理应受到法律的制 裁。违反法律法规,对公众财产实施暴力损坏,伤害无辜群众,在任何法治国家都是不允许的,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准则。事实证明,达赖集团在祸害西藏人 民。
作为当代西藏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我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西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耳闻目睹,感触颇深。和平解放50多 年来,西藏发生了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巨大变化,告别了贫穷落后、封闭停滞的封建农奴制,走向了不断发展进步、文明开放的现代人民民主社会。西藏在当 代的变化,彻底改变了极少数封建农奴主垄断西藏政治权力和物质文化资源的局面,全体人民成了管理西藏社会的主人,成为社会物质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人民的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社会迅速改变了长期封闭的状态,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生活大大改 善,社会事业空前发展,呈现出全面进步的态势。我想告诉世人,新中国彻底废除了民族压迫和歧视,各民族一律平等,西藏的民族特性和优秀传统文化,在宪法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下得到充分尊重和大力保护,并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被赋予了反映人民群众新生活和社会进步新需要的时代内容,在科学的继承中得到了弘扬 和发展。西藏人民从自己亲身的经历中,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在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祖国大家庭中是无上的福祉。
十 四世达赖及其追随者作为旧西藏极少数封建农奴主利益阶层的代表,也就是曾经宣称“政教合一制度永远不改”的那些人,一直打着民族、宗教旗号,装扮成西藏人 民利益的代表,却从来没有做过一件有利于藏族人民的好事。他们长期美化、顽固坚持封建农奴制度,根本不以人民的利益为念,上世纪50年代末发动了旨在分裂祖国的武装叛乱,60年代又重组叛乱武装,对边境地区进行了长达10年之久的军事袭扰;70年代借助西方广播,制造和散布大量的谣言,挑唆民族矛盾,鼓吹暴力对抗;80年 代末一手制造拉萨骚乱事件。十四世达赖出卖祖国、出卖人民,数典忘祖,长期在宗教的外衣掩护下从事政治分裂活动,甚至在宗教法会这样的庄严场合也要编造 “西藏从来就是一个独立国家”的谎言。近年来,十四世达赖口口声声表示放弃“西藏独立”暴力活动,可惜他说的和做的完全不一致。“3·14” 事件这一达赖集团有计划、有预谋、有组织的制造分裂、祸害人民的活动,向世人再一次展示了达赖“和平”、“非暴力”的虚伪性。这次事件时间虽不长,但完全 可以称之为人权的灾难,听命于达赖的那些不法僧尼根本没有一点佛教徒的操行,鼓动少数的不法之徒到处殴打各族群众、沿街砸毁车辆、四处放火烧掉民房,肆意 抢劫公众财物,甚至残忍地把人烧死,砍死,在这次事件中受害的不仅有执法人员,还有无辜群众,包括藏族、汉族、回族等,尤其是对在现场表明身份,实行人道 主义救护的医务人员进行残害,更是违背文明社会的起码准则。颠覆人道主义,祸害西藏人民,这就是达赖集团干的事情。
我还想提请国际人士注意一个基本的事实:十四世达赖以“西藏人民的代言人”、“人权卫士”自居,毫不顾忌自己过去统治旧西藏野蛮践踏人权的历史记录,编造谎言,说“中国在西藏侵犯人权”,多年来,达赖集团经常在国际上讲“中国在西藏杀了120万藏人”,而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管理西藏地方的噶厦政府自己统计上报的人口也仅仅是114万,照达赖集团的逻辑,西藏早已是无人区了,何来今天西藏自治区人口280多万,其中藏族人口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5%以上。
藏族谚语说得好:“贪婪的土狗一次次受骗,智慧的大象不会落入陷阱。”我相信,世界上所有具有公道心、正义感的人们在了解西藏历史、看清事实真相之后就会清楚:是谁在祸害西藏人民?
相关链接:
1.我看第十四世达赖啦嘛和他的那个集团
http://news./newscenter/2008-04/16/content_7989183.ht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2.法制国家岂容暴力犯罪
http://news./newscenter/2008-04/08/content_7942204.ht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3.坚持法制 保护人民 维护稳定
http://news./newscenter/2008-03/21/content_7835544.ht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学习目标: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了解全面展开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情况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导入框导入。自主学习1.“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高考中断了___年。第一个站出来纠正中断高考错误的是________,他提出要“________,________”。在他的支持下,_______年10月高考恢复了。2.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给中国积累了许多________问题和_______问题,人们强烈要求对“文革”中的___________进行平凡。3.1978年5月,全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______的讨论,讨乱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__________运动。4._____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_____________。从此,中国历史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时期。5.1982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____部宪法。合作讨究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北京此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准备)2、主要内容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3、有什么重要意义?*结合“文化大革命” 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平反冤假错案 2、全国立法工作的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部)19821980年下半年,在叶剑英委员长直接主持下,我国开始对宪法进行大规模、全局性的修订。经过两年多的讨论、修改,并经过全民讨论,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现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第四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立法工作有哪些新的变化?拓展创新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今天我们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1.你都知道些什么“法”?2.你知道“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3.结合政治课所学的法律知识,说一说提高法制观念的必要性,或不遵守法制的危害。检测反馈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首先发表在( )A《人民日报》 B《光明日报》 C《中国青年报》 D《解放军报》2.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 )A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B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C“两个凡是”和“实践”那一个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问题 D“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3.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四项基本原则 D 实事求是4.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是( )A都实现了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 B都决定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都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 D所提出的路线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坚持了下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使我国逐步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其中最重要的事件是( ) A反冤假错案 B 加强全面立法工作 C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 D 恢复律师辩护制6.中共党史上有两次具有重大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A七届三中全会 B 八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十二届三中全会7.1982年颁布的第四部宪法及此后颁布和实施的法律反映了( )A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B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 C 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D 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8.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尖锐地指出,对于“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邓小平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并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光明日报》的文章和邓小平讲话是针对什么指导思想的?批判的是什么思想方针?*这个错误方针在什么时间的什么会议上受到彻底批判?*会议重新确立了什么思想路线? 明确目标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建构知识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查漏补缺巩固所学
1978年年底,
中央北京开会议。
拨乱反正”求真理,
两个“凡是被抛弃。”
解放思想讲实际,
工作重心大转移。
经济建设是中心,
改革开放始兴起。
三中全会”了不起,
中国进入新时期。
冤假错案要平反,
民主法制要完善。
依法办事成共识,
系列法律把国治。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学习目标: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了解全面展开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情况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导入框导入。自主学习1.“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高考中断了___年。第一个站出来纠正中断高考错误的是________,他提出要“________,________”。在他的支持下,_______年10月高考恢复了。2.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给中国积累了许多________问题和_______问题,人们强烈要求对“文革”中的___________进行平凡。3.1978年5月,全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______的讨论,讨乱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__________运动。4._____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_____________。从此,中国历史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时期。5.1982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____部宪法。合作讨究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北京此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准备)2、主要内容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3、有什么重要意义?*结合“文化大革命” 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平反冤假错案 2、全国立法工作的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部)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立法工作有哪些新的变化?拓展创新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今天我们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1.你都知道些什么“法”?2.你知道“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3.结合政治课所学的法律知识,说一说提高法制观念的必要性,或不遵守法制的危害。检测反馈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首先发表在( )A《人民日报》 B《光明日报》 C《中国青年报》 D《解放军报》2.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 )A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B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C“两个凡是”和“实践”那一个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问题 D“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3.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四项基本原则 D 实事求是4.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是( )A都实现了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 B都决定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都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 D所提出的路线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坚持了下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使我国逐步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其中最重要的事件是( ) A反冤假错案 B 加强全面立法工作 C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 D 恢复律师辩护制6.中共党史上有两次具有重大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A七届三中全会 B 八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十二届三中全会7.1982年颁布的第四部宪法及此后颁布和实施的法律反映了( )A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B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 C 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D 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8.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尖锐地指出,对于“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邓小平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并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光明日报》的文章和邓小平讲话是针对什么指导思想的?批判的是什么思想方针?*这个错误方针在什么时间的什么会议上受到彻底批判?*会议重新确立了什么思想路线? 明确目标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建构知识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查漏补缺巩固所学
教学反思
1978年年底,中央北京开会议。
“拨乱反正”求真理,两个“凡是被抛弃。”
解放思想讲实际,工作重心大转移。
经济建设是中心,改革开放始兴起。
“三中全会”了不起,中国进入新时期。
冤假错案要平反,民主法制要完善。
依法办事成共识,系列法律把国治。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 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联系理解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唯物史观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自主学习1、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 ( ) A、解放战争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3、你怎样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4、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在 年颁布的,是在 上提出的,此大会在 召开。宪定: ,特点: 。 5、简单介绍一下武汉长江大桥。 6、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建设的重点在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交通运输业7、下列有关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结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B.完全实现了国家工业化C.我国工业基础得到极大的改善 D.初步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在 A.1949年9月 B.1951年10月 C.1953年6月 D.1954年9月9、有史以来,我国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 )A.《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宪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单元学过”建国初期的任务”(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政权、统一大陆、民族团结 保家卫国 满足农民需要召开新政协、成立新政府 和平解放西藏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合作探究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作好标记,然后加以理解记忆: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教师小结、过渡:由于“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符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友好国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组织学生利用好地图)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 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 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3 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巩固所学1. 图表解析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中 国(1952年产量)印 度(1950年产量)美 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公斤4公斤538.3公斤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 (1)上述表格说明了什么问题?联系图说明党和政府为此采取的重大举措。(2)依据图,说明这一举措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2、下面是毛泽东的诗句: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诗中划线的第一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五计划中的哪一个建设工程?(2)划线第二句是毛泽东当年设想的什么工程?3、联系新中国成立的史实,思考一下,为什么把重工业发展放在首位?这一决策对中国经济有什么积极作用?又有什么不足之处呢? 4、解放前,中国吃穿用的很多东西的名字都带有“洋字”,如,洋油、洋钉、洋灯、洋火、洋伞等等。解放后,特别是1957年后,“洋……”之类的东西,几乎在中国绝迹。这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何关系? 温故知新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建构知识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查漏补缺巩固所学
教学反思
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工业化的起步
(一)
三年经济得恢复,现代工业要起步,
穷白面貌要改变,“一五计划”展宏图。
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牌汽车跑中华,
喷汽式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
工业落后始改变,齐心迈步工业化。
(二)
民主政治着手抓,54年9月制《宪法》,
两个“坚持”定方向,人民掌权治国家。学生的学 教师教
学习目标:了解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和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建制;国产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战略导弹的威慑力量;掌握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趋势。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自主预习:(对于重要知识点,请在课本上做出标注,小组内进行默写训练)一、 填空:1、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名称是_____海军。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军已发展成由水面舰艇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兵种组成的部队。3、人民空军是在____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刚一诞生就经受了______战争的考验。4、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____任务。____年,我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____、____和南海舰队。6、20世纪50年代,人民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___多架。抗美援朝期间,人民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共击落敌机____多架。7、我国导弹部队已陆续装备了____、_____、洲际导弹核武器及其他导弹,具有较强的战斗力。二、选择: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建立于( )A、新中国成立后 B、新中国成立前 C、改革开放后 D、改革开放前2、1971年,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 )A、导弹驱逐舰 B、“深圳”号 C、战略核潜艇 D、“太仓”号3、以陆军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是( )A、海军 B、海军陆战队 C、空军 D、“第二炮兵”部队4、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是( )A、我国自行研制 B、从国外购买 C、仿制国外 D、中外合资制造5、我过仿制成功“歼5型”歼灭机是在( )A、1974年 B、1964年 C、1957年 D、1956年6、我国导弹部队主要担任的任务是( )A、核反击 B、核攻击 C、核威慑 D、核追击合作探究:(一)自学探究: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结合《同步训练》、《历史地图册》内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可与其他同学商讨:1、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2、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20世纪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3、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 4、我国什么时候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二)问题探究:其一: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其二:你如何理解“百万大裁军”? 巩固达标:1、 选择:(1)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海军舰队有( )① 华东军区海军 ②北海舰队 ③东海舰队 ④南海舰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2)核潜艇具有很强的海上攻击力,是现代海防不可缺少的锐利武器。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是在(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海军兵种的是( )A、潜艇部队 B、海军航空兵 C、海军陆战队 D、野战部队(4)建国初期,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任务是( )① 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受侵犯 ②保卫人民的政权 ③革命化建设 ④正规化建设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人民空军装备自己的国产飞机是在( )A、1949年 B、1950年 C、1956年 D、1959年(6)请你按时间顺序排列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① 海军诞生 ②空军组建 ③核潜艇研制成功 ④成立导弹部队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7)下列各项不符合新中国海军建设成就的是( )A、海军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自行研制成功了导弹驱逐舰B、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1949年建立的华东军区海军 C、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海军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D、海军建立初期的装备相当简陋(8)下列不是按同一标准分类的选项是( )A、中程导弹 B、核导弹 C、远程导弹 D、洲际导弹(9)中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是在(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10)、1971年由我国自行研制,后来多次担任科学试验和外出访问任务的舰只是( )A、巡航舰 B、导弹驱逐舰 C、太仓舰 D、核潜艇2、根据史实获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阅读完下列史实之后,请按照例题说出你所获取到的信息。例:史实 1999年10月1日,国庆五十周年。中国战略导弹方队作为阅兵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参加新中国五十国庆大典,从而引起人们对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发展壮大的特别关注。信息:发展壮大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参加了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史实1 一九五五年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发表了拟对中国和东方红色阵营实行“大规模报复”的核讹诈演说。被激怒的毛泽东再一次向世界发出旷世之声: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在原子弹成功爆炸之后,中国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国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信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实2 一九九五年,某重大国防工程胜利竣工。一批批不同型号、不同发射方位、不同样式的,能打、能防、能指挥、能生活的战略导弹阵地,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之上。信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目标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建构知识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查漏补缺巩固所学
教学后记
钢铁长城真威风,
保卫祖国建奇功。
人民海军发展快,“舰、潜、空、陆”多兵种。
人民空军硬作风,
抗美援朝逞英雄,
击落敌机三百多架,保家卫国后人颂,
如今空军现代化,
钢铁卫士保领空。
导弹部队新兵种,
50年代建成功,
中、远、洲际、核武器,
水陆发射地对空。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 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贡献。 明确目标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生生互动趁热打铁巩固所学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难点: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美国霸权的本质)预习检测:(心中有数了吗?)一、 填空: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2、在新中国建国的第一年里,同___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____态度,实行_______政策。3、我国首次提出和倡导的___________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4、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____和_____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5、1955年亚非国家自行召开的万隆会议,主要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_______和__________。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二、 选择: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前提条件是( )A、独立自主 B、屈从于苏联C、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强大D、与资本主义阵营相对抗2、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我国同多少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A、15个 B、16个 C、17个 D、18个3、建国初期,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的是( )A、不结盟国家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煤钢阵营 D、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4、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周恩来接见( )A、苏联代表团时 B、印度代表团时 C、南斯拉夫代表团时 D、缅甸代表团时5、中国亚非独立国家首脑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 )A、1955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6、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在亚非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 C、适用于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关系 D、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7、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异”是指( )A、殖民主义 B、种族主义 C、保卫世界和平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8、中国为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提出的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互不侵犯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反对殖民主义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结合《历史助学》、《历史地图册》内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可与其他同学商讨: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请简要回答建国第一年中国外交情况。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的?(1)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______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_____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___、缅甸总理____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4、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主要内容?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在这次会议上形成的“万隆精神”指什么? 5、认真观察课文中几幅插图,思考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知识。6、请阅读材料后回答:材料一: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出席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战败的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的正义要求,但遭到拒绝。材料二: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决议。讨论思考:对比以上两段反映新旧中国不同外交情况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巩固达标:1、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是( )A、周恩来 B、乔冠华 C、朱德 D、陈毅2、新中国成立后,下面哪一个国家与其他三个国家对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决然不同( )A、苏联B、保加利亚 C、美国 D、南斯拉夫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 B、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C、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 D、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4、2006年是中、印、缅三国总理发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多少周年( )A、49 B、52 C、53 D、505、新中国20世纪五十年代的外交活动有(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倡导不结盟运动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②④ D①③④6、1954年,在日内瓦国际会议期间,美国代表团团长、国务卿杜勒斯严令美国代表团:不准任何人与中国人握手。这表明( )A、杜勒斯十分仇视中国 B、美国人缺乏礼貌,不够友好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害怕中国 D、所有西方国家的代表都对中国不友好7、回答:(1)假如你是一位新闻工作者,曾目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53、1954、1955年的外交大事,请用简单的原因介绍你的所见所闻,并谈谈你的感受。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由谁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有什么意义?
教学反思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
(一)
中国外交有政策
独立自主为总则
领土主权不侵犯
他国内政不干涉
平等互利搞建设
和平共处五原则
(二)
万隆会议在印尼
共产主义遭攻击
恩来上台把话讲
求同存异定大局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新中国诞生后,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也步入了新时代,成就辉煌。掌握:邓小平“三个面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两个文学艺术创作高峰期里出现的代表性作品,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重大赛事中的夺冠人物);两个文学艺术创作高峰期里出现的代表性作品,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重大赛事中的夺冠人物) 明确目标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生生互动趁热打铁巩固所学
重点: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文艺作品在人民生活中所拥有的地位和作用,体育事业的成长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一面旗帜。难点: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的“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导意义。文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自主预习:(对于重要知识点,请在课本上做出标注,小组内进行默写训练)一、填空:1、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________》,到_____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________”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____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3、20世纪90年代,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教育部启动了将____、____等若干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4、目前,我国____、____发展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5、党和政府把________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要求实施________,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6、由中国青少年基金会首倡并组织实施的一项募集海内外资金、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学校的公益事业,称为“________”。7、新中国第一次派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是在___年,____为中国取得了奥运会金牌榜上“零”的突破。第二十七届悉尼奥运会时,中国获得金牌总数排名____。二、选择题:1、九年义务教育属于( )A、高等教育 B、小学教育 C、基础教育 D、中等教育2、我国在( )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A、1986年 B、1990年 C、1997年 D、2000年3、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高等教育 B、幼儿教育 C、九年义务教育 D、高中教育4、我国于( )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A、1986年 B、1978年 C、1987年 D、2000 年5、下列关于我国基础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基础教育 B、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C、各地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D、我国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居发达国家前列6、下列选项,由邓小平直接提出来的有(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向科学进军 ③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863计划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④7、新中国成立后,为繁荣文学艺术,党中央提出的方针是( )①百花齐放 ② 百家争鸣 ③向科学进军 ④推陈出新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8、描写改革开放后农民走上致富之路的长篇小说是( )A、《草房子》 B、《平凡的世界》 C、《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D、《芙蓉镇》9、中国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是( )A、庄则栋 B、容国团 C、李富荣 D、许海峰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结合《历史助学》内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可与其他同学商讨:(重要知识点请做好读书标注)1、建国后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1)1983年,邓小平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2)1986年颁布实施了《____________________》。(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_____”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__”,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_____”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_____教育,全面贯彻党的_____,培养__、__、__、__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两个方面) 3、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文艺方针是什么? 4、请列举出几部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名称。 5、为什么说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强国?你最喜欢的体育名人是谁?为什么? 6、见课本99页、103页“动脑筋”。训练达标:(1)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九年义务教育 B、加大教育投入 C、希望工程的启动 D、三个面向的提出(2)小李就读于某中学九年级,他所接受的教育属于( )A、高等教育 B、小学教育 C、基础教育 D、中等教育(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什么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科技 B、教育 C、文艺 D、体育(4)中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在( )A、1998年 B、1999年 C、2000年 D、2001年(5)现在中国的教育处在____的前列(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最不发达国家 D、发展中人口大国(6)中国竞技体育首次走出国门,赢得世界瞩目的是下列哪个项目( )A、乒乓球 B、女子排球 C、体操 D、射击(7)1990年在我国成功举办的亚运会是( )A、第十届 B、第十一届 C、第十二届 D、第十三届(8)首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没有下面哪本书( )A、《东方》 B、《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C、《李自成》 D、《茶馆》(9)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诗歌集《女神》、历史剧《武则天》等,他是( )A、鲁迅 B、茅盾 C、郭沫若 D、巴金(10)、在现代中国起步最晚,但发展却是最快的艺术形式是( )A、话剧 B、戏曲 C、电视 D、电影2、材料分析题:(11)、某地有一名正在上七年级的女学生,一天没有来校上学,老师找到她家了解情况,她的家长却说:“女孩子,只要会认字,数数就行了,读那么多书干什么,还不如在家里面帮我干点家务活。”你认为这位家长的做法对吗?请运用你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判断。 (12)、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有这样一种说法:“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同步创新训练191.《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的小学、初中发展迅速,其发展水平已A.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B.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居于中等发达国家前列 D.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前列2.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A.只允许国家投资办学 B.向公办学校捐资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C.公办学校不能向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D.允许社会力量捐资办学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什么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A.教育 B.经济 C.国防 D.高新技术4.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A.素质教育 B.创新教育 C.八年制义务教育 D.九年制义务教育5.我国正式实施学位条例是在A.20世纪80年代初 B.20世纪80年代末 C.20世纪90年代初 D.20世纪90年代末6.在2000年,我国毕业的博士生有A.九万多人 B.四万七千多人 C.两万一千多人 D.一万一千多人7.九年制义务教育属于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基础教育 D.小学教育8.“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说明我国的教育将走向①开放 ②封闭 ③科学化④专制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9.我国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A.经济落后 B.文化落后 C.思想观念落后 D.教育落后10.我国教育部启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主要是为了①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 ②打破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垄断 ③为第三世界培养高素质人才 ④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依法治教水平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1.读右图“博士论文答辩”,研究回答:(1)简要谈谈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2)试一试,展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12.阅读左图,讨论研究并回答:(1)看了右图后,你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有何感想?(2)你认为希望工程的“希望”在哪里?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D 2.D 3.A 4.D 5.A 6.D 7.C 8. D 9. D 10. D11.(1)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从整体上看,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在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上也有明显提高,并且高等学校的科技工作成绩显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重要方面军。(2)提示:可从国家建设的需要,国家和世界发展的潮流对人才的需求谈起。12.(1)建国后我国基础教育有了巨大发展,到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还有不少儿童失学、辍学,国家、政府、社会采取多种形式的保障,努力解决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2)提示:可从我国的国情和我国发展的方向及党的宗旨等方面来考虑。同步创新训练201.中共提出“双百”方针的时间是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89年2.《平凡的世界》描写的是A.改革开放后农民走致富之路的故事 B.地下工作者保卫重庆迎接黎明的故事C.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D.当代少年儿童生活的故事3.描写一位善于研究青少年心灵的老师,如何疗救被“四人帮”坑害的学生的短篇小说是A.《春辉》 B.《凤凰琴》 C.《班主任》D.《十六岁的花季》4.在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中,获奖的是A.《冬天里的春天》 B.《茶馆》 C.《暴风骤雨》 D.《骆驼祥子》5.右图剧照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A.《花为媒》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天仙配》 D.《桃花扇》 6.左图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比赛节目A.维吾尔族 B.哈萨克族 C.藏族 D.蒙古族7.为中国夺得第一块奥运金牌的是射击运动员A.容国团 B.许海峰手 C.邓亚萍 D.李宁8.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走向繁荣的主要原因有①新中国的诞生,使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 ②中华民族的独立,使作家焕发出创作的激情 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超过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右图是我国运动员夺取冠军时的留影,其夺取冠军是在A.亚运会上 B.奥运会上C.世界杯比赛上 D.世界锦标赛上10.北京申奥成功说明了①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 ②中国的经济实力提高了 ③中国已成为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国家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了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阅读下面的材料,讨论分析回答: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艾青《盼望》(1)你能谈谈这两个海员在起锚和抛锚时,分别处于什么样的心情吗?(2)根据自己的经历,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在出发和到达时的感受。参考答案1.B 2.A 3.C 4.A 5.B 6.D 7.B 8. A 9.C 10. D 11.提示:只要言之有理,合乎实情即可。19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育改革成绩大, 实施《义务教育法》, 科教兴国是战略, 实现“普九”意义大。高等教育发展快, 大步跟上新时代, 规模数量大发展, 狠抓科技育人才。20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一) 1956年定战略, “双百”方针出成果, 文学繁荣题材多, 《红岩》长篇好小说,《青春之歌》唱赞歌,《平凡世界》新生活, 《宝葫芦的秘密》童话多,话剧《茶馆》是佳作,“文革”以后更活跃,优秀作品流成河。(二) 电影电视显生气, 《大决战》中“三战役”, 《日出东方》连续剧, 历史故事《林则徐》,《开国大典》与《决择》,《丝路花雨》大舞剧, 绘画、书法和戏剧, 音乐、舞蹈和杂技,不同风格和流派,艺术发展繁盛期。(三) 回忆苦难旧中国,“东亚病夫”不快活。自从建立新中国,体育列为重点课。全民健身大开展,竞技体育更不错。90承办“亚运会”,08“奥运”到中国。参加五届奥运会,获得金牌100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