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太阳系 教案+课件(75张PPT)+微课

文档属性

名称 3.9 太阳系 教案+课件(75张PPT)+微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07 22:27:08

文档简介

(共77张PPT)
9 太阳系
人教鄂教版 六年级下册
你们知道太阳系的哪些信息?
交流已知
太阳、地球和月球
交流已知
太阳、地球和月球
交流已知
太阳系
交流已知
在太阳系“大家族”中,还包括了哪些天体?
交流已知
行星
交流已知
九大行星
交流已知
八大行星
交流已知
你们还想了解太阳系的哪些信息?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如何来区分恒星和行星?
提出问题
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它们是怎样排列?又是怎样运动的?
提出问题
地球
月球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彗星
提出问题
进一步去了解太阳系这个“大家族”……
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
查阅文献
查阅文献
查阅文献
八大行星
太阳系
卫星
小行星
彗星
矮行星
流星
……
查阅文献
自主学习
学习卡中提到: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怎样排列与运转的?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目前属于行星范围的八颗行星具体又有哪些特点?
自主学习
太阳系的组成——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它运转的八大行星、以及围绕它们运转的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具体有哪些特点?其中最大的行星、最小的行星是哪颗?离太阳最近、最远的又分别是哪一颗……
自主学习
太阳系
自主学习
“行星”身份证 名称
画出行星的样子或者粘贴行星的图片
赤道直径/千米 到太阳的距离/万千米 具体特点
八大行星
为了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我们根据刚才的数据以及前期所了解的内容,试着建立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实践活动
建立太阳系模型,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考虑?
实践活动
行星直径大小和太阳距离计算单位太大了,需要按一定标准缩小。
实践活动
行星赤道直径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这两个单位不统一,需要我们分别按不同的标准来进行缩小。
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
按照什么标准来缩小这些数值?
地球
实践活动
如果把地球的赤道直径作为1个长度单位,其他行星相对于地球的大小分别是多少?同学们可以动脑筋算一算,并将计算的结果记下来。
实践活动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如果将地球的数值为1,其他行星相对地球的数值:
行星名称 赤道直径/千米(约) 相对地球大小
水星 4880 0.4
金星 12104 0.9
地球 12756 1.0
火星 6787 0.5
木星 142800 11.2
土星 120500 9.4
天王星 51800 4.1
海王星 49500 3.9
行星名称 赤道直径/千米(约) 相对地球大小
水星 4880 0.4
金星 12104 0.9
地球 12756 1.0
火星 6787 0.5
木星 142800 11.2
土星 120500 9.4
天王星 51800 4.1
海王星 49500 3.9
实践活动
根据刚才计算的数据,我们可以用哪些物体来模拟八大行星?
实践活动
用樱桃、杏、西瓜等模拟“八大行星”
地球
实践活动
绘制相应的圆片来模拟“八大行星”
实践活动
用超轻黏土模拟“八大行星”
实践活动
地球
如果把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作为1个日地距离,请同学们计算其他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可以核算成多少个日地距离?
实践活动
行星名称 到太阳的距离/万千米(约) 相对距离
水星 5880 0.4
金星 10800 0.7
地球 15000 1.0
火星 22800 1.5
木星 77800 5.2
土星 142900 9.5
天王星 287100 19.1
海王星 450400 30.0
实践活动
我们可以用发光的物体来代表太阳,根据缩小后的数据来制作出八大行星的模型。
实践活动
再根据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特点照着做一做,把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状态呈现出来。
实践活动
师生共同建立“太阳系”模型
实践活动
太阳、八大行星都有同学来扮演了。哪个空间能模拟整个太阳系?
实践活动
教室
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
“八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各不相同,我们需要请“八大行星”按照核算的数据来站好……
师生共同建立“太阳系”模型
我发现一个问题:如果按照核算好的数据来模拟,教室的空间不够,有的“行星”就得站到楼道里去了……
实践活动
我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到操场或者更大的空间来进行模拟……
实践活动
模拟实验时,需要对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尽量地接近事实。
实践活动
宇宙中,这些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么地遥远,难以想象,太阳系得多么广阔。
实践活动
空旷的场地
实践活动
师生再次建立“太阳系”模型
实践活动
1.回顾已知,聚焦研究问题。
3.动手尝试,建立“太阳系”模型。
2.自主学习,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回顾反思
太阳系
回顾反思
太阳系
回顾反思
回顾反思
回顾反思
所建立的太阳系模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小行星带
哈雷彗星
回顾反思
回顾反思
太阳系
拓展应用
拓展应用
拓展应用
银河系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 学期 春季
课题 太阳系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六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科学探究: 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太阳系组成的相关信息,能用数学的方法处理太阳系行星的资料,用绘图、制作模型等方法表现太阳系行星的相对大小和相对位置关系,构建太阳系模型。 科学态度: 1.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构建的太阳系模型,能对构建太阳系模型的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并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性评价。 2.能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建构太阳系模型的任务。
教学重点: 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太阳系组成的相关信息,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能用数学的方法处理太阳系行星的资料,用绘图、制作模型等方法表现太阳系行星的相对大小和相对位置关系,构建太阳系模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引出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各位同学大家好上节课,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分析等方法对太阳、地球和月球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知道了月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月球围着地球转,地球还会围着太阳转。接下来,我们将视角继续扩大——宇宙空间中,除了地球以外,还有一些天体也在围绕着太阳运转,它们和太阳一起构成了太阳系。今天,我们继续像天文学家那样,仿佛把自己置身于宇宙空间中去俯瞰太阳系,开启对《太阳系》一课的研究。 环节意图:教师谈话,从旧知引出新课,激发探究兴趣。
二、认识太阳系 (一)获取初始概念,聚焦问题 1. 交流已知 【ppt出示太阳系八大行星图片】 提问:首先,教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系的哪些信息?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老师,根据我的了解,太阳系比前期我们研究的地月系要大很多。 学生2:我从课外阅读中了解到——太阳、地球、月球都是太阳系的成员。 学生3:宇宙空间中,除了地球以外,还有一些天体也在围绕着太阳运转,它们和太阳一起构成了太阳系。 追问:在太阳系“大家族”中,还包括了哪些天体?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4:我知道,太阳系中包括的行星还有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些行星都和地球一样,围着太阳转。 学生5:我记得,以前课外书中提到的太阳系有九大行星,后来就改成八大行星了。这是因为通过科学家的反复观测与研究,将冥王星排除了行星的行列,划分为矮行星。 教师评价:很多同学对太阳系的探索十分感兴趣,获取的信息不仅丰富,而且还关注前沿的研究成果。你们还想了解太阳系的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 学生1:老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知道了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如何来区分恒星和行星呢? 学生2:老师,受到他的启发,我也有一个问题: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它们是怎样排列?又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3:老师,我们之前学过,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着地球转。在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有自己的卫星吗? 学生4:很多同学对八大行星感兴趣,但我与他们想得不一样。据我所知,太阳系中除了太阳和行星,还有一些其他天体,比如卫星、彗星。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天体吗? 教师引导:同学们对太阳系有了一些了解。随着我们对宇宙天体学习、研究的深入,很多同学对太阳系的组成、各个行星的特点、运动规律等都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一步去了解太阳系这个“大家族”。 环节意图:了解学生初始概念,明确研究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了解太阳系组成 【ppt出示学习卡及资料库】 教师过渡语:为了让各组同学们更好地展开学习,老师提供给大家一个资料库以及学习卡。同学们可以借助资料库中的资料,个人或者分组开展学习,是不是可以解答你们的疑问?同时把你们了解到的信息记录在学习卡上。 【资料库(一)文字呈现(可以录成音频配合图片)了解太阳系基本组成,完成学习卡。】 具体内容如下:(教材的拓展与应用部分作为了资料库) 教师引导:通过学习,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可以和老师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通过阅读,我知道了太阳系有1颗恒星是太阳,以及围绕太阳运转的八颗行星,还有围绕它们运转的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 【ppt播放太阳系视频资料】 教师过渡语:有的同学通过资料库中的视频进行了学习。希望更多的同学们也能认真观看。 【PPT出示太阳系八大行星图片】 教师过渡语:学习卡中提到: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怎样排列与运转的?通过学习,结合搜集的资料,你们是怎么认为的? 学生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太阳系中,有8颗行星。 学生2: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PPT出示太阳系八大行星自转、公转方向示意图】 学生3:我来补充,根据我搜集的资料,了解到这八大行星自转的方向与绕太阳运行的方向基本一致,多数都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但金星和天王星是两个例外: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是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天王星几乎是“躺”在轨道上,一边打滚,一边绕太阳公转。它的自转与金星一样,是顺时针运转。 学生4:记得在之前的学习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逆时针,听你这么一说,我进一步发现,水星、火星、木星、土星、海王星的自转与公转与地球一致,而只有金星和天王星截然不同。 学生5:我知道了太阳系中,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自转同时围绕地球转。除了水星和金星之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在围绕着自己运转。同时,我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其他行星的卫星都有几颗? 学生6:老师,我是一名天文爱好者,平时喜爱搜集人类探索宇宙领域的相关信息。2006年,原来被认为是一颗行星的冥王星被确认是一颗矮行星。这不禁让我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冥王星从行星范围降级成了矮行星?目前属于行星范围的八颗行星具体又有哪些特点? 教师评价:同学们通过边阅读、边思考、边交流,不仅知道了在浩瀚的宇宙空间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且还知道了太阳系的组成——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它运转的八大行星、以及围绕它们运转的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同时,有的同学又提出了想去深入了解八大行星的新问题。 教师过渡语: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同学一定都产生了共鸣。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具体有哪些特点?其中最大的行星、最小的行星是哪颗?离太阳最近、最远的又分别是哪一颗?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八大行星,具体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基本介绍以及太阳系8颗行星的有关数据】 教师引导:相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获取了很多有关八大行星的相关信息。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再结合前期搜集的资料尝试着制作“行星身份证”,可以几位同学分工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大家准备笔、硬卡纸和剪刀,动手来试一试。 【ppt出示“行星”身份证】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我重点制作了“水星身份证”。赤道直径是4880千米,到太阳的距离是5800万千米。具体特点是水星距离太阳最近,它没有自己的卫星。由于离太阳最近,水星上白天气温很高,赤道区,正午时温度高达430摄氏度,到了夜间,温度一直降到零下173摄氏度。日夜温差达600摄氏度。水星是个没有空气、没有水、也没有生物的干燥世界。 学生2:对土星特别感兴趣,因为它是太阳系最漂亮的。我制作了“土星身份证”。土星的赤道直径是120500千米,到太阳的距离是142900万千米。土星最显著的特点是它那舒展而美丽的光环。光环不仅光彩夺目,而且使得土星的总直径还巨大增长。土星也是八大行星中卫星较多的,周围有31颗卫星绕它旋转。 学生3:天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很远。到太阳的距离分别是28700万千米、450400万千米。所以,我重点制作了这两颗行星的“身份证”,如果想很快地记住这两颗行星,不妨记住他们最显著的特点:天王星旋转的样子十分独特,几乎“躺”在轨道上,一面打滚,一面绕太阳公转。而海王星经常被天文学家称为是“计算”出来的行星。 教师评价:同学们制作的“行星身份证”重点突出,易于理解。在这过程中,大家对八大行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有的同学还发现了问题,让我们来听一听: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老师,我在制作“行星身份证”的过程中,发现虽然八大行星的大小以及与太阳的距离数据我都清楚,但它们到底在太阳系中是什么样的?我却没有印象。 环节意图:自主学习,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三)实践活动:建立“太阳系”模型 教师过渡语:这位同学很会思考,在对宇宙的探索过程中,他不仅仅局限在掌握数据或者对文字资料的学习上,而是更希望将视角聚焦到宇宙空间中,来看一看太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我们所描述的这样?相信其他同学对此也想一探究竟吧。下面,为了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我们根据刚才的数据以及前期所了解的内容,试着建立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1.处理行星相对大小的数据 教师引导: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太阳系8颗行星的有关数据》,想一想,要建立太阳系模型,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考虑?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通过读取数据,我发现,行星的直径大小和到太阳的距离计算单位太大了,需要我们先来按一定的标准缩小才行。 学生2:同意你的想法,我又发现行星赤道直径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这两个单位不统一,需要我们分别按不同的标准来进行缩小。 学生3:你们说的都对。但按照什么标准来缩小这些数值呢? 学生4: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地球。如果以地球大小为一个标准,其他行星的大小是不是就好计算了呢? 教师引导:同学们思考问题不仅全面,而且思路清晰,积极动脑筋想到的办法也不错。按照同学们所说,我们先来看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一组数据,如果把地球的赤道直径作为1个长度单位,其他行星相对于地球的大小分别是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动脑筋算一算,并将计算的结果记下来。同学们是否听明白了,也可以动笔计算一下。 【PPT出示结果】 教师引导:同学们计算得可真快,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如果将地球的数值为1,其他行星相对地球的数值: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如果将地球赤道直径作为1厘米,其他行星相对地球大小分别是:水星直径为0.4厘米,金星直径为0.9厘米,火星直径为0.5厘米,木星直径为11.2厘米,土星直径为9.4厘米,天王星直径为4.1厘米,海王星直径为3.9厘米。 教师过渡:同学们可真棒!接下来,根据刚才计算的数据,我们可以用哪些物体来模拟八大行星呢?大家有好主意吗?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我想到了生活中大小不同植物或种子,比如樱桃、杏、西瓜等。用它们来模拟八大行星。 学生2:你这个主意真不错。根据数据,我们还可以绘制相应的圆片,用来模拟行星。 学生3:老师,我们上一个单元学习地球内部构造时,用超轻黏土制作过地球模型,我们也可以使用超轻黏土制作八大行星的立体模型。 2.处理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 教师评价: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像天文学家一样,有根据地细致思考 制作出了八大行星的模型。根据最初的计划,还需要按照一定标准,将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进行核算。与刚才的方法一样,如果把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作为1个日地距离,请同学们计算其他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可以核算成多少个日地距离: 学生读:如果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1米,水星到太阳的距离为0.4米,金星到太阳的距离为0.7米,火星到太阳的距离为1.5米,木星到太阳的距离为5.2米,土星到太阳的距离为9.5米,天王星到太阳的距离为19.1米,海王星到太阳的距离为30米。 教师引导:同学们根据数据,进行了合理地核算,接下来,大家可以亲自扮演太阳以及八大行星,根据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特点照着做一做,把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状态呈现出来。哪些同学愿意来扮演呢?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我们来扮演太阳和八大行星! 3.建立太阳系模型。 (1)在教室里建立模型 教师引导:太阳、八大行星都有同学来扮演了。哪个空间能模拟整个太阳系呢?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老师,我认为教室里就可以,把桌椅挪开,让“太阳”站在教室的中间,其他“八大行星”围着他依次站好就可以了。 学生2:你的想法不错,但我们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八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各不相同,我们需要请“八大行星”按照核算的数据来站好。 教师引导:两位同学说的都很好,现在如果整个教室就是“太阳系”,请扮演太阳和八大行星的同学们各就各位,同学们也可以照着做一做。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如果按照核算好的数据来模拟,教室的空间不够,有的“行星”就得站到楼道里去了…… 学生2:老师,我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到操场或者更大的空间来进行模拟…… 教师引导:看来,很多同学在模拟过程中都发现了这个问题,引发了你们怎样的思考?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最初,认为太阳和八大行星的大小模拟接近事实就可以了。觉得在教室里模拟太阳系,空间足够了。可是后来发现空间远远不够。这是因为模拟时忽略了八大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这启发我,模拟实验时,需要对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尽量地接近事实。 学生2:没想到教室的空间不够模拟太阳系,可见,宇宙中,这些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么地遥远,难以想象,太阳系是多么广阔。 教师评价:伴随着我们的研究深入,同学们的分析也是层层递进。大家不仅积极投身于研究中,而且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太阳系的认识。提高了实验研究的能力。 (2)到操场上建立模型。 教师过渡语:既然大家一致认为,需要找到更大的空间来建立“太阳系”模型。同学们请跟随我们来到操场上。根据刚才模拟的方法,我们再次模拟“太阳系”。 【PPT播放视频】 确定太阳的位置,如操场中央。 依次用皮尺测量出八颗行星与太阳的相对距离,以太阳为圆心画出近似圆形轨道。 9名同学分别拿着太阳及八颗行星模型,找到自己对应的位置站立。 教师评价:同学们,你们看,经过不懈努力,反复思考,“太阳系”的模型初见雏形。大家在模拟时不仅关注了行星的大小、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环节意图:动手尝试,建立太阳系模型,认识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三、回顾与反思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首先回顾已知,聚焦研究问题,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动手尝试,建立“太阳系”模型。回顾今天的研究过程,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为什么叫“太阳系”因为是以太阳为中心,八大行星按照一定顺序,有规律地围绕太阳运转。 学生2:我给你补充:太阳系中还有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都在围绕着太阳运转。 学生3:今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活动。我扮演的是海王星,体验了一下,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联想到真正的太阳系,那是一种什么景象呢?真是太神奇了!我真想到太阳系的边缘、甚至是太阳系以外去看一看…… 教师引导:在刚才所建立的太阳系模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在我们建立的“太阳系”模型中缺少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这些天体也是可以模拟出来的。 学生2: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的,模型没有表现出来。我们还需要掌握更全面的信息,完善我们的“太阳系”模型。 学生3:今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活动。我扮演的是海王星,体验了一下,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联想到真正的太阳系,那是一种什么景象呢?真是太神奇了!我真想到太阳系的边缘、甚至是太阳系以外去看一看…… 教师评价:同学们,老师十分认同你们的想法。更欣慰地是看到你们对太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PPT出示银河系结构图】 教师提问:大家仔细观察,对比中思考:在广袤地宇宙空间中,太阳系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学生:宇宙很大,太阳系反而很小。 教师总结:在浩瀚地宇宙中,太阳系仅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除了太阳系之外,宇宙中还有其他星系吗?下节课,我们会将视角继续扩大,探索太阳系之外的宇宙空间,期待你们在探索宇宙单元有更多的收获。 环节意图:回顾,总结收获。提高模拟研究能力。
四、机动环节 教师过渡语:最后,让我们学唱一首动听的歌曲——《太阳系之歌》 【PPT播放《太阳系之歌》音频和歌词】
板书设计
太阳系 1.回顾已知,聚焦研究问题 2.自主学习,了解太阳系组成 3.动手尝试,建立太阳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