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时间的脚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时间的脚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7 18:0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过关卷】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8.时间的脚印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1)沟壑(

(2)琥珀(
)(3)山麓(
)
(4)龟裂(
)
(5)
沙砾(
)
(6)
wé(
)幕
(7)dǎn(
)去
(8)腐shí(

2.
根据意思写词语。(5分)
(1)裂开许多缝子。


(2))指用火燥物,烤东西。(

(3)包,包扎。(

(4)山脚下。


(5)沙和碎石子的合称。(

3.文学常识填空。(2分)
本文选自

》,作者是
(人名)。
二、提升训练(15分)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最使我彷徨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无帮助。
B.2017
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
C.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的样子。
D.对于校园暴力事件,我们既要反思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还要反思暴力事件发生之前管理者都做了什么?
5.
对联是汉语独有的文学形式,书法是民族文化的现宝,二者结合更有无穷的魅力。请欣赏下面这副对联,回答问题。(3分)
(1)将下联工整地抄写在下面。(1分)
(2)这副对联的书体是(
)
(1分)
A行书
B.
楷书
C篆书
D.
隶书
(3)如果你要将这副对联挂在家里,你认为挂在哪里合适?(

(1分)
A.
正厅
B.厨房
C.卧室
D.
餐厅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7.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县(
)(3分)
A.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排比)
B.
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拟人)
C.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比喻)
D.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反问)
8.下列句子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个文化流派?根据句意选择。(3分)
(1)
礼至用,和为贵


(2)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
)
A.
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三、阅读
古诗文阅选(5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帐,村桥原树似吾乡。
9.
这首诗的体裁是
,全诗所要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1分)
10.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2分)
11.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2分)
综合性学习(8分)
12.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
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美丽。来吧,同学们,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
(1)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4分)
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
第二环节:

第三环节:唱四季歌
第四环节:

(2)春花秋月,绿柳鸣禽,沧海大漠,名山大川……自然中的美景令人陶醉,幽美、壮丽的风光激发我们无限的灵感。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2分)
上联:山清水秀风光好
下联:

(3)总有一些景物让我们流连忘返,看那“小桥流水、鹰击长空、长河落日、鱼翔浅底”你有什么感受?任选一种景物,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示例:我看那青山换绿,感受到生机勃发的力量。
我看那
感受到,

现代文阅读(27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6分)
陪父母一场温暖
①每天早晨出门时,父亲已在菜园忙活,晚上披着万家灯火归家后,父亲鼾声正浓,住在一个家,却成难以相见的两人,偶尔急着赶路前遇上,嘴里迸出的话如出膛的子弹,父亲埋怨地说我无礼。
②天天裹着疲惫,日日忙碌如太阳,似乎只为早升晚落。这天中午,得知下午无事,可以放半天假,忽如秤砣落地,一颗久负的心有着飘的轻快。
③于是急匆匆地赶回家,父亲正在灶台上忙着烟火厨事。他很是惊讶,问我怎么现在回来了?我说想陪您喝杯酒。父亲咧着一张嘴笑了,手上动作更勤了,我坐在锅灶下偶尔添一块柴,不一会儿,一顿美味佳肴上桌了。
④父亲从床下摸出一瓶珍藏多时的好酒,一边擦拭,一边说话:“山芋收回来了,地头正在平整,白菜的种子备好了,还差一场雨。”说到这,父亲突然抬头问我:“你还好吧?”我点点头问:“您身体最近咋样?天冷了,多穿些衣,脚下要暖。”父亲说:“我这鱼烧得咋样?”我说:“这酒挺好的!”一场答非所问氤氲着温暖的菜香,母亲坐在一旁偶尔插话,电视里的新闻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地换得勤,我和父亲喝得脸上红扑扑的,弯眉紧裹着笑……
⑤饭毕,我站起身,摸摸坐在床边的父亲,他的腰板还是很硬朗,脸皮开始耷拉了,年轻时一脸的英俊被岁月带走了。儿时一直故意扎我的粗胡子。倒是剃得干干净净,老了的父亲还是很注重仪表,只是头发花白如雪,他染过。我们怕伤及他的身体便不允许他那般做了,他倒也听话,后来一直任凭这样发如雪。
⑥想起少时,我们像小鸡啄米一般,围在母亲身边挤着一屋温暖,可温暖的家里没有父亲,其时父亲在城里工作,我们时常站在路口巴望多时,总是叹息而返,只有逢年过节,父亲才火急火燎赶回家和我们团聚一下,快乐还未展开。夜里梦着第二日该和父亲说些什么,可睁眼时,父亲已在回城的路上了。
⑦那时的泪水,应该像今时父亲的埋怨,埋怨我和他说话的时间都没有。人生有很多无奈,因为不能一劳永逸,觉得必须一路追赶,于是叹息遗憾总在心疼中纠结产生。
⑧有时感慨,属于我们的岁月并不长远,而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就更少了,即使知道这一点,我们的脚步还是越行越远,可即使脚步再快,路永远走不完,身后的他们经不起漫长的等待。我们没有理由忙碌不休,让脚步停一会儿吧,让我们陪伴一下渐渐老去的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不要等到遥望的他们再也不能遥望时,才停下忙碌的脚步。
⑨有空的时候,不妨多陪陪父母,陪他们吃一餐饭,说一场温暖的家事,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足以丰盈他们久盼的记忆,在那些香浓的温暖里,一直驻扎着我们的家。
(选自《今日文摘》2018年第22期,有减。)
13.
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1)嘴里进出的话如出膛的子弹,父亲埋怨地说我无礼。
(2)在那些香浓的温暖里,一直驻扎着我们的家。
14.
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15.
请简要概括③④⑤段的主要内容,判断其主要表达方式,结合全文分析这三段的作用。
16.
仿写第⑨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有空的时候,不妨多陪陪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足以___________________。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19题。(11分)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蕴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对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此方人郝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样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遂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辟邪。
④正月十五元霄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法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相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一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
“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賞菊、饮菊花酒,人们在辟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吹、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住肴美供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高”。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选自《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有改动)
17.第②-⑦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
“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3分)。
18.请从说明文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第④段加点的词语。(4分)
19.第⑦段中引用了古籍《清嘉录》中的话,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过关卷】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8)参考答案
1.



jūn




2.(1)龟裂(2)烘烤(3)包裏(4)山麓(5)沙砾
3.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4.
B【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标点符号运用的题。解答此种题型,要注意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木题A

“:”应为
“——”;C项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D项并非问句,不用问号,第一个改为“,”后一个改为“。”
5.
诗书见古今、
A

A
6.
A【解析】B项句式杂糅,应删去“日益”或“是可以预期的”;C项关联词和中心语位置不当,应将“不仅”与“议论”互换位置;D项宾语残缺,应在“最终失败”后加上“的过程。
7.
C
【解析】C项“好像”不是比喻词,也找不出本体和喻体,故不是比喻。
8.
(1)A(2)D(3)
B
【解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儒家主张仁爱,以和为贵,所以(1)句属于儒家学说;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所以(2)句属于墨家学说;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3)句属于道家学说。
9.
七言律诗;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思乡之情。
10.
示例: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沉寂幽静;胭红与雪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
【解析】此题考查描绘诗句所展示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应抓住诗中“颔联”“颈联”的主要景物(如“晚籁”“斜阳”“棠梨”“叶落”“荞麦花开”),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的特点。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外,还要注意题干中“运用对比手法”的要求。
11.
示例:兴长、惆怅;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对故十亲人的思念之悟。
[解析】此题是对诗中作者情感的把握。认真研读本诗,诗句中“兴长”“惆恍”很明显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从“村桥原树似吾乡”一句中:写出了睹物思乡,看到他乡景色与家乡景象相同,激起了作者思乡愁绪,心情自然有很大的变化。
12.(1)
诵四季诗文;四季常识竞赛(2)人杰地灵气象新(3)长河落日,雄奇壮观之美。
13.(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说的话伤人,引发了父亲对我的埋怨。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的家一直是温暖友爱的,这样的温暖,让人回味无穷。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1)“嘴里进出的话如出膛的子弹”,把说出的话比喻为出膛的子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由于急着赶路而缺乏了应有的礼貌,说出的话有些伤人,引发了父亲对我的埋怨。(2)本句的意思是我们的家一直驻扎在那些香浓的温暖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的家一直是温暖友爱的,这样的温暖,温暖着家里的所有人,让人回味无穷。
14.
指一颗长时间忙碌疲惫的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加点词语的理解。一颗久负的心,结合具体语境“天天裹着疲惫,日日忙碌如太阳”可知,我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每天都很疲惫的。因此“一颗久负的心”就是一颗长时间负重的心,一颗疲惫的心。
15.
第③段写父亲很高兴我回家陪他喝酒,很快整治了一桌美味佳肴;表达方式是记叙;第④段主要写我和父亲在喝酒时答非所问,喝得都很高兴。表达方式是描写;第⑤段主要写我发现父亲老了,头发花白如雪。表达方式主是描写。这三段内容与前两段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文点明中心作了铺垫。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表达方式:第③段记叙我回家,说陪父亲喝酒,他很高兴,很快整治了一桌美味佳肴,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第④段主要是父子间的语言描写,还有喝酒后的神态描写,如“喝得脸上红扑扑的,弯眉紧裹着笑”,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第⑤段主要写了我发现父亲老了,头发花白如雪。通过我对父亲的观察,写父亲“腰板还是很硬朗,脸皮开始耷拉了,年轻时一脸的英俊被岁月带走了。……只是头发花白如雪……后来一直任凭这样发如雪”,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
作用:这三段内容写我陪父亲喝酒,父子间关系亲密,其乐融融,而我也发现父亲老了,开始为父亲的苍老伤感,与前面两段写我与父亲难以见面甚至格格不入的交流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下文点明要多陪陪父母作了铺垫。
16.示例:给他们洗一次头发,按摩一下他们日渐僵硬的双腿,……让他们内心的孤寂得到抚慰。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根据原文的提示,中间空格的部分填入的应该是陪父母做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足以让父母慰怀。因此可以示例:陪他们遛一遛弯,说道说道小时候的温暖记忆……都足以抚慰他们日渐孤独的心灵。
17.时间顺序。先介绍春节和元宵节的食俗,接着介绍夏季的端午节、秋季的中秋节和重阳节的食俗,最后介绍冬天除夕的食俗。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情况。第①段“……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是中心句,即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节日饮食风俗。接下来②-⑦段依次介绍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的食俗,可见这是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介绍的,也就是时间顺序。
18.
“相传”表示没有事实根据,只是传说。准确地说明了“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的说法,没有得到证实。
【解析】此题分析词语的准确性,考查品析词语的能力。答题时,可以从词语的意思入手。或者比较删去这个词之后的意味,来分析其表达的效果。“相传”的意思是“长期以来流?线传下来的”,所以“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的说法并不是权威的记载,也并没有考证,体现了用词准确。
19.
再现了人除夕吃年夜饭的情景;为“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作佐证,使文章语言典雅。
【解析】此题分析引用资料的作用。老查作引用的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以及它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此题作答应当细致,考虑周到。首先,这是作引用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的说法:其次,这句话的“家庭举宴,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描述和再现了古人坠夕吃年夜饭的情景:再次,引用的话语言简练、雅致,使文章语言生动。从这三方面回答,就全面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