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07 21:2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学校: 主备人: 审核人: 序号:
课题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2.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3. 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使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了解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增强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重难点 重点: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方法 1. 情景导入法、活动体验法、阅读法、问题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思想碰撞、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导入新课 利用钱学森的回归祖国的一段话导入新课:
此刻,钱学森埋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讲授新课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图片展示:

钱学森(左一)和邓稼先(左二)
2.教师提问:两位科学家对我国哪一方面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提示:国防科技。
3.学生分组找出: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
提示: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教师提问:新中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出“两弹一星”的,这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奋斗是离不开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呢?
提示: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
5.引导学生回答:取得这些成就的历史意义。
提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6.图片展示:杨利伟走出神舟五号
7.请同学们看课本,说说:改革开放后在航天上取得的成就。
提示: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实验;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图片展示:
2.教师简要介绍:袁隆平和屠呦呦的科研经历。
3.提出问题: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社会意义?
提示: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4.教师指出:为此袁隆平成为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他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5.教师提问: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有什么医学价值?
提示: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6.教师指出: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展示图片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4“文化事业的发展”的内容,回答:我国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我国在文艺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1):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提示(2):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师总结:“双百”方针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将来仍然是我国科学文化工作者应该遵循的方针原则。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走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爱国奉献、赤胆忠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品质,不为名利,默默奉献!让科技创新成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知识框架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1)成就
①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③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航天成就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地位: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影响: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2.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改革开放前
(1)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成果: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2.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反思 本节课涉及的专业科技知识较多,有的科技知识比较抽象,需要老师相应的补充。但因课时有限不能拓展深化,只能局限于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来讲解。如何使学生上一个台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通过本课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关心国防、热爱科技,从小立志报效祖国,渴望投身于国防和科技建设中去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不为名、不为利,赤胆忠心,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