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 必修 下册 第五单元
演讲人
2021-03-30
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 教学设计
02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03
教学重难点
04
教学过程
05
布置作业
目录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 教学设计
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02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了解演讲词的相关常识及写作背景。
反复诵读文章内容,学习演讲词从演讲的目的、场合和对象等方面把握其针对性。
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
教学重难点
03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04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马克思1856年4月14日在纪念英国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的宴会上发表的一篇演说。那么,在这篇演讲稿里马克思说了什么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写作背景
《人民报》是英国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 琼斯在伦敦创办。1852年10月至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予帮助。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代表参加《人民报》创刊四周年宴会并发表了这篇演说。演说词发表在1856年4月19日《人民报》第207期上。
教学过程
作者介绍
卡尔 马克思,全名卡尔 海因里希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教学过程
题目解说
本文是马克思参加《人民报》创刊四周年宴会时所作的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著名演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01
:评价1848至1849年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指出其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指出当时的革命气氛,点明19世纪“工业和科学的力量”与“衰颓的征兆”互相冲突的事实。 第三部分:列举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
02
全文分析
为什么说“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代表工业革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由这一生产方式产生了无产阶级;而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是1848年革命的参加者,由他们发起的革命必将被无产阶级革命取代,所以说“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更危险”。
全文分析
“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这种对抗”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原因是什么?
表现:(1)机器提高生产效率却带来工人的贫穷和劳动强度的提高;(2)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大多数人更加贫困;(3)无序竞争使社会道德日益沦丧;(4)人成为物质的奴隶;(5)人所创造的技术反过来成为束缚人自身的枷锁。
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使现代工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站在了人们生活福祉、社会安定和谐的对立面。
全文分析
本文在论述时,用到了哪些论证手法?
比喻论证:将革命形象地比喻为“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把蕴含的革命力量描述得生动形象。
引用论证,运用典故。“狡狯的精灵”“好人儿罗宾”出自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这些形象都用来比喻革命。
布置作业
05
完成第91页单元学习任务一。
布置作业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