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八年级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课件(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八年级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课件(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07 14:5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八年级下册
知识框架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1.位置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38°N-53°N之间,位于北温带
相对位置
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临渤海和黄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2.范围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地形特征
1.地形特征
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2.“白山黑水”
人们常用“白山黑水”来形容东北地区。“白山”是指长白山,“黑水”是指黑龙江。
例1:《金史·世纪》:“生女真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读东北地区略图,“白山黑水”在图中分别是( )
A.丙和① B.乙和②
C.甲和③ D.乙和④
C
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山脉和河流。“白山黑水”指的是长白山和黑龙江。图中甲为长白山,乙为小兴安岭,丙为大兴安岭;①为松花江,②为辽河,③为黑龙江,④为乌苏里江。
气候特征
1.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因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1)气温: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2)降水:东北地区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雪较多的地区。
2.气候冷湿的原因
冷:纬度较高,紧邻冬季风源地,冬季寒冷漫长。
湿:气温低,蒸发量小;冬季积雪多;植被覆盖率高。
例2:雪期是指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下图示意东北五地某年初雪日和次年终雪日。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地,雪期最长的是 ( )
A.长春 B.漠河 C.沈阳 D.大连
(2)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
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特点是 ( )
A.房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大
B.房顶坡度小、墙体薄、窗户小
C.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D.房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
B
C
读图指导
题型一 位置与地形
例1 选项中地形名称与图中排序相符的是 ( )
A.①三江平原 ②洞庭湖平原 ③鄱阳湖平原 ④江汉平原
B.①江汉平原 ②鄱阳湖平原 ③洞庭湖平原 ④三江平原
C.①江汉平原 ②洞庭湖平原 ③鄱阳湖平原 ④三江平原
D.①三江平原 ②鄱阳湖平原 ③洞庭湖平原 ④江汉平原
C
解析:从图中可知,①为江汉平原,②为洞庭湖平原,③为鄱阳湖平原,④为三江平原。
点拨:根据区域地图中各地理事物(如河流、地形、国家、城市等)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判断该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
题型二 东北气候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例2:我国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两层窗户,房内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主要原因是 ( )
A.东北地区冬季风沙大
B.东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
C.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
D.东北地区降水少
C
解析: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两层窗户,房内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是为了御寒。
点拨: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积雪较多,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影响深远。
衣:冬季穿着皮毛衣服,以便抵御严寒的侵袭。
食:喜欢吃辣椒、大碗喝酒,以便排除体内寒气。
住:民居墙厚,窗户多为双层窗,屋顶坡度大,室内一般有火炕。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防寒、保暖,同时便于积雪滑落。
行:由于冬季寒冷漫长,地面积雪多而且厚,许多居民出行都坐爬犁或雪橇。
娱:滑雪、溜冰、打冰球等成为当地特色的娱乐活动。
易错易混全解
1.东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区域内地表起伏不大。
指点迷津: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外围是河流低地;中间北部是小兴安岭,东南部是长白山脉,南部的辽东半岛则分布着辽东丘陵;内部是广阔的东北平原。因而整体上东北地区区域内地表起伏较大。
易错易混全解
指点迷津 东北地区的河流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形成丰富的降水,河流形成夏汛;东北地区雪期长、降雪量大,每年春季由于上年冬季的积雪融化,引起河流水量增加,形成春汛。
2.东北地区的河流为什么一年有两次汛期?
指点迷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且临近冬季风源地,冬季寒冷漫长,因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且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因而空气湿度较大。
3.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其中“湿”的原因是降水多。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不均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平原地区人口多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山区人口少
黑龙江省北部山区人口相对稀疏
2.主要民族
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其中人数最多、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是满族。
例1 东北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 ( )
A.小兴安岭地区 B.长白山区
C.辽河平原 D.大兴安岭地区
C
读图指导
城市分布
1.分布特点
(1)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2)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
2.主要城市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城市
主要特点
主要工业部门
哈尔滨
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铁路枢纽
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工、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
长春
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
沈阳
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
大连
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海港,东北地区的海上门户
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
题型一 人口分布
例1 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气候 B.洋流
C.政策 D.社会经济条件和地形
解析: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位于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及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因此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条件和地形。
点拨: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很多,而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条件和地形。
D
题型二 城市分布
例2 下列城市位于东北地区的是 ( )
A.济南 B.大连
C.海口 D.拉萨
B
解析:济南位于华东地区,海口位于华南地区,拉萨位于西南地区,大连位于东北地区。
点拨:依照地图对中国各地区的主要城市进行记忆。
1.东北地区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
指点迷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黑土地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降水较多,又有众多河流,灌溉便利,农业发达;铁路网稠密,在铁路沿线及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了重工业,尤其是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北部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
易错易混全解
2.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指点迷津: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受地形、气候、交通、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1)中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区,尤其是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这里地形多为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农业发达,成为人口集中分布区。
(2)京哈、哈大、滨洲、滨绥线等铁路沿线地区,工业众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城市密集,人口分布集中。
(3)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森林密布,不适合人类居住,尤其是北部山区纬度高,气候严寒,自然条件恶劣,所以这些地区人口稀疏。
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农产品生产基地
1.农业生产条件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有利条件
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不利条件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2.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粮食作物
春小麦、水稻、玉米等。其中玉米种植发展很快,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经济
大豆
东北地区重要的油料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左右,总产量占全国的2/5左右
作物
甜菜
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甜菜主产区之一,甜菜总产量占全国的1/3左右,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3.在全国的地位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全国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
拓展延伸
“北大荒”的变迁
三江平原曾经沼泽遍布,地广人稀——“北大荒”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开发,沃野千里——“北大仓”
还林、还草、还湿地——“北大荒”
例1: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和生产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玉米种植以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相对集中
B.甜菜生产集中在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C.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D.吉林省是我国的甜菜主产区之一
C
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东北地区玉米种植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甜菜生产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东北地区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左右;黑龙江省是我国甜菜的主产区之一。
1.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东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部门。大庆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
2.东北地区有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重工业基地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1)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2)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
(5)积极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6)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7)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8)深化省区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9)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例2:读下图,作为一个传统的老工业区,今后该地区工业发展的方向是 ( )
A.大力开发资源
B.继续发展重工业
C.进行矿产保护
D.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为辽中南地区,该地区的工业发展存在资源减少、技术落后、产品类型单一、与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等问题。因此,今后该地区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题型一 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例1 :关于东北平原成为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C.人口密度很大,本地粮食消费量大
D.农业科技水平高
C
解析: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因而粮食的商品率较高。
点拨:商品粮基地一般有如下特征:①粮食生产条件较好;②人均占有粮食数量多,商品率高;③粮食生产集中连片;④以粮食生产为中心,交通运输便利。
题型二 传统工业基地的发展
例2:我国的东北地区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下列与其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轻纺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
B.随着克拉玛依等地油田的开发,该区的石油化学工业迅速崛起
C.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一直呈上升趋势
D.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当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D
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克拉玛依油田位于西北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的传统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点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点
1.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没有轻工业部门。
指点迷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以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部门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总体上,东北地区重工业发达,轻工业相对落后,但东北地区许多城市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发展了自己的优势轻工业部门,如伊春的木材加工、沈阳和大连的纺织工业等。
易错易混全解
指点迷津: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的原因主要有:①资源枯竭;②设备老化;③产业结构单一;④高科技产业不足。矿区沉陷、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也成为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瓶颈。
2.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的原因是什么?
指点迷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带,正面临着严重退化的威胁,很多地方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到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黑土退化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和不重视水土保持。东北地区的传统耕作方式是顺坡起垄,从坡顶到坡底的长垄使表层黑土在暴雨后大量流失。而土地按垄承包使这种耕作方式更难于改变。另外,在种植结构上单纯追求粮食数量,某些作物种植比例过大,有机肥施用量普遍减少,土壤养分亏缺严重以及林地面积减少等都加剧了黑土的退化。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肥沃的黑土地变得又“薄”又“黄”,有专家警告说,如果再不抓紧防治,“黑土地”也许将成为书本上的一个历史名词。
3.东北平原黑土肥沃,无需保护,可以永续利用。
核心素养全练
综合思维在东北地区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中的体现
素养解读: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不同地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时自然地理要素又对人类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综合思维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一个地区各自然要素、人文地理因素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卫视的综艺栏目《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最后一站是“去东北看雪吧”。
材料二 图甲为东北部分地区多年平均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图,图乙为东北地区图。


(1)到东北去看雪选择最适宜的季节是__________。
(2)图甲中多年平均雪期由南向北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3)下列有关图乙中山脉走向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③山脉走向相同,均为东北一西南走向
B.①②山脉走向相同,均为南北走向
C.②③山脉走向相同,均为西北一东南走向
D.②山脉走向与众不同,呈东西走向
冬季
越来越长
纬度因素
A
(4)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归纳同纬度地带山地雪期比平原地区__________(长/短)。山地最适宜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_。
(5)图乙中A地区是我国的__________平原,该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请从社会经济角度说明其形成的有利条件。(至少两点)
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林地
东北
解析:(1)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去东北看雪,应选择冬季去。(2)由图甲信息可知,东北地区多年平均雪期由南向北越来越长,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3)由图乙信息可知,①②③分别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大兴安岭和长白山都是东北—西南走向,小兴安岭为西北—东南走向。(4)由甲、乙两图中信息归纳可知,同纬度地带山地雪期比平原雪期长,山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林地。(5)由图乙信息可知,A是东北平原,由于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广布,人口较少,粮食消耗量少,所以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命题分析:本题通过两幅地图考查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素养对接
(2)受纬度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的雪期自南向北逐渐增长。
(4)通过两幅地图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东北地区同纬度地带山地雪期比平原地区长,主要是因为山地海拔高,气温较同纬度平原地区低。山地地形崎岖,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适合作为林地。
(5)东北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大型机械化作业;同时该地由于地广人稀,粮食消耗量较小,粮食的商品率较高。
素养呈现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