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经济的发展
1.进口的泰国米因口感好、味道香而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其实,早在宋朝中国就曾引进外国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占城稻引进于
(
A
)
A.越南
B.朝鲜
C.印度
D.泰国
2.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
A.景德镇
B.邢窑
C.哥窑
D.越窑
3.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东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 )
A.茶树、烟草B.棉花、大豆C.棉花、茶树D.棉花、玉米
4.(浙江省中考)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
?
A.《送子天王图》
?B.《步辇图》
?
C.《清明上河图》
?D.《耕获图》?
5.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 )
A.耧车
B.筒车
C.曲辕犁
D.秧马
6.宋朝“神舟”是中国宋代为使节出使外国而专门建造的大型豪华海洋客船,显示出宋朝卓越的造船成就。下列对当时中国造船业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领先于日本B.落后于欧洲C.居世界前列D.比阿拉伯发达
7.(2016?泉州市)1087年,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
)
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D.安西都护府
8.“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9.它是古代中国天下闻名的四大镇之一,素来有“瓷都”之称。这座“瓷都”兴起于
(
)
A.汉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0.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 )
①南方战乱少
②许多中原人南迁
③自然条件优越
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1.《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表明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 )
A.黄河流域B.淮河流域C.珠江流域D.长江流域
12.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3.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
A.隋朝
B.唐朝
C.南宋
D.东汉
14.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
·江西景德镇瓷窑逐渐成为瓷业中心·交子、会子等纸币与铜钱等并行使用·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定局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15.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不属于该主题的是( )
A.B.C.
D.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些货币用同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
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材料二?
会子(如右图)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勊日可到。???????????????
——《文献通考》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绘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名字?出现在什么时期什么地方?
(2)它的出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耕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固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1)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以上问题的回答,请你为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一点建议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绍兴十年,仅广州一港的市舶收入就达一百一十万贯,广、泉、明三州外贸平均收入达二百万缗,占国家全部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材料二 苏常熟,天下足。
——南宋时期谚语
材料一、二体现出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情况的原因。
答案:
1-5:AACCD
6-10:CACCC
11-15:DCCBC
(1)交子。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17.(1)经济重心南移
(2)政治因素: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因素:为躲避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技术因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经验。自然因素:南方有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政策因素: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3)重视三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团结;重视教育;重视保护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18.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北方民众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工具,为南方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相对安定;政府扶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