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一中2022届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命题人: 2021.3.25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依次途经弗里曼特尔(32.1°S,115.8°E)、中山站(69.4°S,76.4°E)、长城站(62.2°S,58.9°W)和蓬塔(53.1°S,70.9°W)。下图为雪龙号此次环南极洲航行的线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大洋依次是(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D.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若雪龙号考察船沿图示航线从中山站驶向长城站,其前进方向为( )
A.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B.先向东南再向西北
C.先向东北再向西南 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2019年8月,受台风“利奇马”影响,浙江永嘉县岩坦镇出现山体滑坡并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导致近百人被洪水围困。图1为该区域局部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图2为堰塞湖疏通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1中最容易形成堰塞湖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4.有关堰塞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溢洪道与等高线走向大致一致,易控制河流流速
B.溢洪道海拔较高、坡度较大、流速更快,利于泄洪
C.堰塞体堆积物疏松,宜开凿溢洪道加快排水
D.堰塞体抬高河流水位,可大力开发水能资源
5.堰塞体两侧的水位差可能接近( )
A.60米 B.90米 C.120米 D.150米
读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海峡( )
A.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 B.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C.沟通了红海与印度洋 D.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
7.图中R河的水文特征( )
A.冬季结冰期长 B.含沙量大,水能丰富
C.有冬汛 D.夏季水量大,水位高
2019年4月28日印度尼西亚总统发表声明,首都将从雅加达迁出,另寻新址。下图是印度尼西亚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印度尼西亚( )
A.地处南亚,为印度洋的群岛国家 B.位于热带,高山高原气候广布
C.城市密集分布于最大的岛屿上 D.爪哇岛上火山孕育了肥沃土壤
9.与印度尼西亚迁都计划关联性最小的是( )
A.火山地震威胁 B.城市问题突出 C.气候炎热潮湿 D.地面沉降严重
10.有一种方案是迁都至加里曼丹岛的帕朗卡拉亚,与爪哇岛相比,加里曼丹岛的优势是( )
A.土地面积更大 B.海洋运输更便利 C.农业更为发达 D.森林覆盖率更高
乌尔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山地的中央低地,海拔1275米,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调查者发现水深夏季1—2米,春季为4—6米。湖中有红色藻类,当盐度升到一定高度时藻类快速繁殖,把湖水染成血红色。调查者还发现附近农田的向日葵花朵被塑料袋包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乌尔米耶湖水季节差异明显,其原因夏季( )
①泥沙淤积 ②入湖水量减少
③蒸发旺盛 ④下渗量增加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湖水血红色最明显的月份( )
A.2月 B.5月
C.9月 D.11月
13.向日葵种植地上,部分花朵被塑料袋包裹,以免向日葵遭( )
A.鸟类啄食 B.盐类风沙
C.保温防冻 D.水分流失
位于澳大利亚的库伯佩迪是当地一个小镇,镇上居民早期多居住在地下。库伯佩迪始建于1915年,当时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猫眼石,吸引大批矿工前来采矿。下图为澳大利亚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当地人们早期多居住在地下主要是为了( )
A.充分利用废弃矿洞 B.躲避炎热的天气
C.避免遭到野兽侵袭 D.躲避殖民者迫害
15.库伯佩迪土壤肥力低,主要是由于( )
A.长期采矿,地表碎石多 B.气候炎热,有机质分解快
C.植被稀疏,有机质来源少 D.雨季降水多,水土流失严重
目前,巴西的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巴西利用某种生物原料的独特优势,1975年就推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化石燃料替代方案“国家乙醇燃料计划”。下图为2015年巴西发电量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6.a、b、c、d分别是( )
A.水电、火电、风电、核电 B.核电、水电、火电、风电
C.风电、核电、水电、火电 D.火电、风电、核电、水电
17.巴西制造乙醇燃料的生物原料最可能是( )
A.小麦 B.水稻 C.甘蔗 D.甜菜
下图为美国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图,20世纪中叶,图中甲地区出现新的棉花种植区。完成下面小题。
18.形成美国本土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水汽由( )
A.西风从太平洋带来 B.东南风从太平洋带来
C.西风从大西洋带来 D.东南风从大西洋带来
19.甲地棉花种植区与原棉花带相比,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充足 B.降水丰富 C.技术先进 D.市场广阔
位于大西洋北部的冰岛是一个火山岛,地质活动频繁,有数百座火山,其中活火山几十座;同时岛上约八分之一的面积被冰川覆盖,被誉为“冰与火之岛”,下图是冰岛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与东南沿海相比,冰岛西北沿海的海岸线更曲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河流 C.西风 D.冰川
21.冰岛的地带性植被是苔原,但不少地方分布着呈斑块状的草甸,其最可能分布在( )
A.海岸边 B.火山顶 C.温泉处 D.悬崖上
民间习俗往往与区域自然特征联系密切。“曝伏”是三伏天将箱柜里的物品拿到太阳下暴晒以去除湿气,防止物品发霉。而人们习惯从冬至(12月22日前后)起开始“数九”的“九九歌”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四幅天气系统过程示意图中,与“曝伏”关系密切的是( )
A.B. C.D.
23.“七九河开”的河,应该是下列河流中的( )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入新疆之初,为了开发新的耕地,兵团人多就近建造半地下式的地窖房子,俗称“地窝子”。下图为“地窝子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兵团人最初建造的“地窝子”主要分布在( )
A.绿洲中心 B.山前荒漠
C.矿山地区 D.戈壁地区
25.“地窝子”的主要功能是( )
A.御寒防风防沙 B.体现地域风格
C.节省建筑材料 D.保护自然环境
26.现在保留部分“地窝子”的主要目的是( )
A.粮食仓储 B.旅游教育
C.饲养家畜 D.应急避险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每年有数十万走南闯北的农机手,驾驶收割机进行跨区收割作业,被称为“机械麦客”。近年来,许多机械麦客收入逐渐减少。右图是某年“机械麦客”收获粮食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推测“机械麦客”在5月初在苏、豫收割的粮食作物最可能是( )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棉花
28.“机械麦客”在江苏省出现收获期间隔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
A.播种的面积特别大 B.播种时间的差异
C.种类与成熟期不同 D.生产力水平差异
29.东北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收割量巨大,却极少有机械麦客“光顾”的原因主要是该地( )
A.机械化程度较高 B.粮食成熟期较早
C.距商品市场较远 D.交通运输较落后
30.每年数十万“机械麦客”能走南闯北“大行其道”的首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鼓励 B.种植面积扩大
C.农业结构调整 D.交通条件改善
第Ⅱ卷
二、综合题(2题,共40分)
31.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枣树喜温,果实成熟期温度要在18~22℃,且耐旱涝盐碱。陕西榆林市佳县十年九旱,但据考证,该县的泥河沟村是我国枣树的起源地,栽培枣树有3000多年历史,并将红枣文化融于当地民俗传统文化中。这里的村民几乎将所有土地都种上了“铁杆庄稼”枣树,尤其在乱石丛生的黄河滩地上生长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千年枣树群,它是先民将野酸枣引入后经过不断培育形成的优良古枣园。2014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把泥河沟村古枣园系统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分析泥河沟村先民选在此处建村落的优势条件。(6分)
(2)推测泥河沟村几乎所有土地用来种植枣树的原因。(4分)
(3)分析泥河沟村村民将枣树种植在黄河滩地对提高红枣品质的作用。(4分)
(4)指出泥河沟村古枣园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主要条件。(6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螺蛳是我国淡水螺的统称,多生活在湖底,肉质紧实、螺黄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广西柳州的传统街头小吃螺蛳粉,以米粉、螺蛳、酸笋为主要食材,具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2008年,柳州螺蛳粉手工制作技艺入选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柳州螺蛳粉”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近年来,螺蛳粉逐渐成为了深受大众喜爱的“网红”食品,尤其是预包装的方便螺蛳粉(预先半加工并定量包装好,开袋稍加工即可食用),在疫情期间更是大火,曾经一度供不应求。
材料二: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认定广西省柳州市柳南区螺蛳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该园区主要以柳州市螺蛳粉小镇和柳南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基础,范围涵盖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等3个乡镇,共31个行政村,总面积72.9万亩。示范园以螺蛳粉为主导产业,集螺蛳粉原料生产、加工、贸易、科研、文旅开发于一体,属“产业延伸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下图为柳南区螺蛳粉特色小镇“一镇五区”发展模式示意图(下图)。
分析广西柳州建设螺蛳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优势区位条件。(8分)
根据材料,分析柳州市柳南区螺蛳粉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立对当地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
(3)为保证当地螺蛳粉方便食品具有长久的市场竞争力,请你从园区整体角度出发,提出宝贵意见。(6分)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1-5 AACAC 6-10 BCDCA 11-15 CCBBC 16-20 ACDAD 21-25 CCADA 26-30 BACAD
二、综合题(40分)
31.(20分)
(1)分布在黄河沿岸,海拔较低,地形较平坦;临近黄河,取水方便;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便于躲避寒风。(6分)
(2)黄河滩地,土壤贫瘠,不适合其他作物生长;水旱灾害多,枣树适应性强,能解决粮食短缺问题。(4分)
(3)黄河滩地的石块白天吸热,晚上放热,为枣树提供热量;昼夜温差大,利于红枣糖分积累。(4分)
(4)是中国枣树的重要起源地,栽培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枣树群景观特征;独特的红枣文化和传统民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生态功能。(6分)
32.(20分)
(1)气候高温多雨、水稻种植面积大、水域广阔,制粉所需的笋、水稻、螺丝等原料丰富;螺蛳粉为当地传统小吃,制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制作技艺入选非遗、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国家扶贫攻坚等政策支持;预包装螺蛳粉食用方便,消费人群广泛;疫情期间,餐饮堂食缩减,居家饮食增加,网络消费方式极大地带动了螺蛳粉生产;喀斯特地貌广布,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临近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消费市场,市场广阔。(8分)
(2)促进农业相关产业(水稻种植、螺蛳养殖、产品加工)等多元化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农业发展规模,提高农业产值;注重科技投入,增加产品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吸引当地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回流,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促进当地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治理和保护。(6分)
(3)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稳定原料和产品的品质;打造品牌,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开发不同口味的螺蛳粉,满足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物流基地的建设,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电商和直播平台的宣传推广螺蛳粉文化,拓宽销售渠道。(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