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研究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指导液体的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认识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连通器。
过程与方法
3.经历模仿帕斯卡裂桶实验的过程,体会帕斯卡裂桶实验的意义。
4.经历U型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过程,学习通过实验发现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STS栏目,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动机。
6.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的综合法
教学准备: 压强计、烧杯和水、盐水、教学课件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看潜艇深潜漏水遇险视频导入。
二、新课教学
1.液体的压强
活动1:帕斯卡裂桶实验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演示实验:8-15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将少量红色的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红色的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
由于水具有流动性,对阻碍它的器壁是否也具有压强?
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活动2实验:
(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这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不宜重接,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问题: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压强计中,用什么反映薄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教师示范一遍.
(3)讲述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让学生把橡皮膜放入溶液中,看看在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否会有压强?
学生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
第2课时
3.连通器
(1)连通器的定义
问:装置形状、大小不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回答出:上端开口,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板书连通器的定义)
(2)连通器的原理
设问:连通器内盛有液体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连通器的各容器中水面的高低关系后演示:
(3)连通器应用举例,船闸的工作原理。
三、课堂小结:
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连通器。
四、当堂检测:
1、潜水艇潜入水中越深,受到海水的压强越 ,它在水下航行的同一深度不同部位处受到的压强 。
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 ,当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 。船闸是根据 原理修建的。
3、探究:下表是小阳同学在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的实验数据:?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差/cm
1
水
3
朝上
2.8
2
3
朝下
2.8
3
3
朝侧面
2.8
4
6
朝上
5.8
5
9
朝上
8.4
6
盐水
9
朝上
9.2
?
根据左表中的数据:
(1)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2)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
(3)比较序号为5、6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
4、在洪水季节,河水中的含沙量增大时,河水对拦河坝的压强将有何变化?为什么 ?
五、板书设计: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连通器定义、原理及应用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