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认识分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1 认识分子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4-07 16:4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示范课教案
《认识分子》教案
教学构想和设计:
课程改革最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活动化”是这一转变的重要体现。新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均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新课标强调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物理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活动教学已经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在本节物理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体现了活动教学这一主旋律,在体验中让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参与体验,联系大量图片、资料让学生想象分子的大小,同时加以视频播放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引导创新,最终达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达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认识分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大多数分子的直径数量级为10-10m.
2.知道分子非常小,一般物体含有大量分子。
能力目标
3.学习领会猜想的方法。
4.经历通过计算认识分子的多和小的过程,感知分子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
5.激发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目标1. 2
教学难点:分子的定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导入本节内容
多媒体:朗读章首诗,音配画。
同学们,在这首诗里,我们有这样三个名词:小粒子、大宇宙、夸克。你以前听到过这三个名词吗?你了解它吗?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它们的相关知识。
出示章标题:从粒子到宇宙
要认识粒子,了解粒子,我们就从分子开始吧!
出示课题 :认识分子
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阅读,师板书课题。
二. 新课教学
1. 引入德谟克里特猜想。多媒体播放图片
同学们,地球上有高山、大海、树木、花草、鸟兽,有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的生活用品。所有这些都是物质。那么,你想过没有,自然界的物质是有什么组成的呢?关于这个物体古代的思想家做过许多的猜想。
2.请大家阅读102页,了解德谟克里特猜想过程。
3.师板书——德谟克里特猜想。
4.多媒体——德谟克里特猜想______________。
5. 继德谟克里特以后又过了2000年,化学家们又发现了分子,什么是分子呢?请大家阅读103页了解分子的定义。
6.生阅读,师板书什么是分子。
7.介绍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定义,多媒体视频播放
8.认识一些分子的图片。视频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9.介绍分子的大小。
10. 播放资料,学生想象分子的大小。
11. 活动:想象分子的大小。分子到底又多大呢?
12. .播放视频:了解测量分子的直径。
13. 介绍分子的质量。
三. 学生练习
1、古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里特-----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间桥梁,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的最小微粒;
3、分子的直径很小,为 m(0.1nm);
4. 分子很小,现有直径为1×10-10m的某分子,要将多少个这样的分子一个接一个排列才能达到一粒芝麻的宽度(1mm)?
5. 1g酒精含有的分子数为1.2×1022个,将它倒入蓄满水的三峡水库中(库容为400亿m3)。如果酒精分子能均匀分布到水中,则1 cm3的水库中含有多少个酒精分子?
四. 师评价纠正
五. 小结: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古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里特-----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间桥梁,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的最小微粒;
3、分子的直径很小,为 m(0.1nm);须在下观察
六.结束
板书设计 认识分子
1.德谟克利特猜想
2.什么是分子
3.分子的大小
教后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增加了大量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去想象和体验分子的大小,同时也结合典型视频材料,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注重了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科学研究步骤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突出了物理课堂的主旋律“活动教学”。整节课学生情结高涨,积极参与,讨论热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想象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