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解剖”原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3“解剖”原子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4-07 16:4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3“解剖”原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由原子组成,知道电子和原子核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了解原子核内还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等是由夸克组成。
2.大致了解原子结构的汤姆生“枣糕模型”和卢瑟福“行星模型”,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支持“卢瑟福”行星模型。
3.了解当今物理学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已经进入对夸克的探索当中。
过程与方法:
3.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应用猜想、实验、模型等方法,了解原子的模型及原子核、质子与中子等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电子的发现历程,两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历程,以及建立微观世界的难度。
教学难点:
通过电子的发现历程,认识到原子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包含那几点?
学生回答: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教师点评。
二、新课教学:
(一)分子可以再分吗
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113页。
问题:分子还可以再分吗?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学生展示,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追问:多原子分子和单原子分子有怎样的区别?
学生展示: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叫多原子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叫单原子分子。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典型的多原子分子和单原子分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通过视频展示:原子的结构特点。拓展学生视野。
[设疑]:原子能不能再分呢?
(二)把原子“切开”
教师介绍:直到19世纪末,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但在十九世纪后期,人们发现了阴极射线。
教师展示实验视频:阴极射线。
教师介绍:198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磁场对阴极射线有力的作用。
教师介绍:实验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
提出问题:阴极射线与通电导体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学生展示,教师介绍汤姆生通过深入的实验研究,最终确定了阴级射线的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被命名为电子。
教师介绍: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也是可分的。
学生阅读课本114页,了解电子的一些知识。如:① 电子的质量多大?
② 电子的半径是多少?③ 一个电子带的电量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予以激励性评价。
(三)原子结构的两种模型
教师介绍:电子发现后,科学家就思考:电子带负电,而当时的科学家就已经知道原子是不带电的,这给我们认识原子的结构有怎样的启示?
教师介绍:由于电子太小,当时无法观测。于是,科学家们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类比,并提出了多种模型。
金钥匙:建立模型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物理模型是在一些事实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它是否正确,需经过实验的验证。
多媒体课件展示:汤姆生枣糕摸型
汤姆生提出的枣糕摸型是否正确,需经过实验的验证。如何验证呢?
通过多媒体展示视频:α粒子散射实验
学生观察后教师介绍:1911年,卢瑟福巧妙地利用放射性物质发出的α射线(带正电的粒子流),去轰击金箔。实验发现绝大部分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但个别а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甚至极个别а粒子被反弹回来。
提出问题:大部分а粒子在穿过金箔时不受任何阻碍,这说明原子内部是否很空呢?个别а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甚至极个别а粒子被反弹回来,这又说明了原子内部是否全部是空的呢?
学生思考交流后展示,教师点评。
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得出:金箔的原子内部绝大部分区域是空荡荡的,但金原子内部某个地方还是有粒子的,且该粒子占据了原子的大部分的质量。
介绍: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提出问题:请大家阅读教材P115-117页,思考: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中有哪些正确的部分?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核外的电子以怎样的形式绕核运动?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电子和质子各带什么电?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视频:原子的结构特点。
学生归纳原子的结构特点:原子中央有一个体积很小的核,集中了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电子在核外以电子云分布形式绕核旋转。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原子核中的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量而核外的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量,并且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教师设问:既然原子核也是可以分的,那么,质子和中子能不能再分呢?
学生阅读教程后展示:科学家正在进一步探索这些粒子的内部结构,并且已经取得巨大进展。认为质子、中子也有内部结构,它们是由“夸克”组成的。夸克有六种,分别是上夸克、下夸克、顶夸克、底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质子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
多媒体展示视频:夸克。
人们的探索物质组成的脚步是永不止步的。夸克能不能再分呢?电子是由夸克组成的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需要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去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微观世界的尺度。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物质组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师生通过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当堂训练:
1.请把下列物质按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细菌、夸克、质子、分子、原子、原子核
2.碳原子里有6个电子,则原子核里有 个质子。
作业布置:
1.基础训练P70页
2.请上网搜索与物质组成有关的新闻报道,了解更多与物质组成有关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整理后与同学们分享。
3.帮老师解惑:一个质子或中子的质量是多少?本节课教材编写有没有不够严谨的地方呢?
六、教学反思:
物理学习应给学生带来快乐。教学不仅仅是让学习者记住它,掌握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它的快乐,感受它的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学生对物理的感觉,同时应不断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课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没能关注和照顾到个别学生,对他们的举手及回答机会 没能充分保证,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今后,课前预设中要合理进行规划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