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8张PPT。 品读经典传承文化? 理解内容整合知识 选修三辞赋与骈文专题教材教法分析
乐语文赋 2007江西满分作文 挈竹榼以逸致兮,披鹤氅而登台。揽清风以盈袖兮,乐语文而开怀。
乐语文也,胜景每览,好怀常开。
若夫春也,初雷数声,残冰几块;近郊紫红,远山青黛;飞絮竞逐,游丝相赛;粉蝶恋花,黄蛱绕菜;帘外燕舞堪怜,柳底莺穿可爱;鸟鸣春眠不觉,花落未扫犹在。
夏也,朝雨迷蒙,暮云叆叇;叶浮飘萍,波翻细麦;浅涧水灵,深林天籁;东海涛惊,北泽浪骇;芰荷覆水景致,牛鹭留人风采;西园草盛径迷,南岭藤多路窄。
秋也,落日榴赤,流云梨白;薄雾可织,明霞堪裁;山前秋草,庭下凉槐;静菊独傲,过雁相排;丹枫烂漫之极,白鹤野闲之太;碧落爽朗无云,银河澄莹如带。
冬也,巷陌流光,亭榭溢彩;苏幕密遮,红樱轻摆;寒烛影煌,暖日杳霭;丝竹冬丁,舟桡欸乃;翠竹环绕地阁,腊梅暗发山脉;凉风遍地骤驰,瑞雪漫天扑盖。
语文者,信有醉人之姿,更有养人之态。
语文者,如桑前之所,泉后之宅;高朋座满,雅客常来;美韵众和,佳酿频酾;歌阑箸落,宴罢冠歪。
语文者,如同窗旧交,忘机少艾;垂虹胸襟,捉月气概;可与登楚岫,渡秦淮,游阆苑,醉蓬莱,攀绝壁之青松,抚穷乡之古柏;指杏酒以约沽,临陂路而议买。
语文者,如绮阁绿眉,雕楼青睐,雾寰杏眼,云鬓桃腮;可与之泛舟江南,系马河外;尽历三湘,遍游九派;高歌土家,低吟苗寨,品笛中原,吹笳边塞。
无语文也,则竞夜无眠,终宵多hài(这个字打不出,竖心旁加“亥”,《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此字,释为:〈书〉形痛苦;愁苦。)。
苔痕侵壁隐忧,蛛网挂檐叵耐,尽怀低落之情,更无高驰之态,若抑郁于前失,如唏嘘于新败,顾瘦影以自怜,遣愁怀而无赖。
以至伤途穷而路末,怨时蹇而命乖,向墙隅以流涕,闻画角而生哀。
嗟乎!草木一秋,人生几载?每登高临远,观云望海,必曰:“不登象牙之塔,何爱鸡肋之才?不付此生语文,何惜数尺病骸?”
故出师访友,夜坐书斋;遗策常求,古书每猜;阅文沉醉,读诗尽呆;眼涩流血,骨瘦如柴;朝兢夕惕未休,口诵心惟不怠。
语文者,洵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遣怀,语文者,洵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开怀。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梁衡《晋祠》(说明文)“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议论文)
本专题文章都是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的经典《陈情表》 意真情切,志诚言美
层次分明,陈情巧妙
《阿房宫赋》借古讽今,寓意深刻沉重
铺陈渲染,语言华美锦绣
《滕王阁序》抒怀才不遇之情,委婉含蓄
写主宾宴会之盛,声律和谐
《兰亭集序》感慨人生情味隽永
文笔清新书法称绝涉及许多古代文化和文学知识古代文学家王勃、杜牧、王羲之;
文体知识:辞赋、骈文(结合泛读导引梳理)、表、序;
文化常识:谦辞、敬辞、婉辞;表官职变动的词语;
常用修辞:对偶(骈句、对联)、互文、用典、借代等等。本专题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辞赋和骈文文体特点,整合积累有关文言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
2、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并鉴赏经典名篇优美的语言表现形式。
3、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感悟古人的情怀。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文心雕龙 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选》卷三十七题作《陈情事表》。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体会作者怎样入情入理地叙事陈情的。3.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孝情、忠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重点:赏析文思缜密、脉络分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辅以策略的构思艺术。
难点:对“情”的理解和把握。
文章内容结构梳理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陈述家庭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
第二部分??写朝廷对自己的优礼有加,而自己因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
第三部分??以“孝治”为据说明不复命的原因,陈述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打消晋武帝的疑虑,以求得体恤。
第四部分??明确陈情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
教学建议思考回答:
如果你是晋武帝,会被哪些语句打动?
如果你是晋武帝,会被这些悲苦的说辞说服吗?
如果你是晋武帝,会被哪些语句说服?
如果你是晋武帝,会同意李密的请求吗?
李密为什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1、排偶句的运用,有不少是为了通过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的内容,来强化情意的表现。?
例:“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循私情,则告诉不许。”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刘之日短。”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2、练达而概括的四字句连用,对制造情势、渲染气氛起了很大的作用。???例:“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如星火”一连?六个四字句,三层排比,短语迫促,一气呵成,造成一个上责下催,透不过气来的紧急气氛。?????“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一连四个四字句,借比喻,用夸张,将祖母刘危在旦夕的情势形容殆尽。?知识整合谦辞 敬辞 婉辞一、谦辞谦辞,是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
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
家姐:称姐姐;
家叔:称叔叔。 “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舍弟:称弟弟;
舍妹:称妹妹;
舍侄:称侄子;
舍亲:称亲戚。 “老”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
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
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
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拙”字一族。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
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
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敝人:谦称自己;
敝姓:谦称自己的姓;
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
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鄙”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
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其他:寒舍:谦称自己的家;
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蓬荜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不佞:没有才能,旧时用来谦称自己。 涂鸦:说自己的字写得很坏。
绵薄:谦称自己薄弱的能力。
见笑:被别人耻笑。
臣、仆、愚、蒙、不肖、在下、下走、下官、区区、牛马走、小人、小可、后学、晚生、侍生:指古代一般人的自称。
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古代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 二、敬辞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 “令”字一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尊(尊公、尊大人):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嫒(千斤、玉女):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
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
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
令坦:称对方的女婿。
昆仲、昆弟、昆季:称对方的兄弟。长为昆,幼为季。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拜辞:指告辞对方;
拜访:指访问对方;
拜服:指佩服对方;
拜贺:指祝贺对方;
拜识:指结识对方;
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
拜望:指探望对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
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
奉告:告诉;
奉还:归还;
奉陪:陪伴;
奉劝:劝告;
奉送、奉赠:赠送;逢迎:迎接;
奉托:拜托。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
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
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惠赠:指对方赠予自己(财物)。“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恭贺:恭敬地祝贺;
恭候:恭敬地等候;
恭请:恭敬地邀请;
恭迎:恭敬地迎接;
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垂爱(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
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
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贵干:问人要做什么;
贵庚:问人年龄,可用于中、青年人。
贵姓:问人姓;
贵恙:称对方的病;
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
贵国:称对方国家;
贵校:趁对方学校。 “高”字一族。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明的见解;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
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高堂:尊称别人的父母。“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敬告:告诉;
敬贺:祝贺;
敬候:等候;
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
敬请:请求别人做事。
敬佩:敬重佩服;
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屈”字一族。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
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
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
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俯”字一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
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
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
府第:称对方之家。
府上:称对方的家或老家。 “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
光临:称宾客到来。
莅临——称贵宾来到。
驾临——称对方到来。“叨(tāo)”字一族。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
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
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 “雅”字一族。用于趁对方的情意或举动。雅教:称对方的指教;
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指正批评。
斧正:用于请人改文章。也作斧政。 “玉”字一族。用于对方身体或行动。玉体:称对方身体;
玉音(多用于书信):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辞;
玉照:称对方的照片;
玉成:成全。 “芳”字一族。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芳邻:称对方的邻居;
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年龄;
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名字。 “大”字一族。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大驾:称对方;
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
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大札:称对方的书信。 “华”字一族。称对方的有关事物。华诞:称对方生日;
华堂:称对方的房屋;
华翰:称对方的书信;
华宗:称人同姓。 “贤”字一族。用于平辈或晚辈。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
贤侄:称侄子。其他鼎力(用于请托或感谢):大力;
足下:称对方;
包涵:请人原谅;
笑纳(用于请对方收下礼物):请接纳收下;
指正(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出错误,使之改正;
赐教:给予指教;
久仰(多用于初次见面):仰慕已久;
璧还:归还物品;
千秋:称人寿辰。 (三)婉辞:指婉转的话;恭顺或委婉的言辞。 作古、归天、归西、魂游地府、永眠、长眠、含笑九泉、无常、仙逝:指人死。
坐化、圆寂、涅槃:指僧尼之死。
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见背:相背,离开了我。指父母或长辈去世。
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四)客套语 劳驾:麻烦别人。
高攀:希望跟别人一块做事或联姻。
包涵:请别人原谅。
借光: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见教、赐教:请别人指教。
教正:请别人指教改正。
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久仰:仰慕已久。知识整合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陟(提升,提拔)、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黜(废免,革职免官)、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迁(有三种情况:升迁、改任、降职,即“左迁”)
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阿房宫赋唐 杜牧 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体载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2、 学习积累有关的文言知识。
3、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理解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杜牧诗文兼擅,是晚唐著名作家。著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
杜牧诗歌创作成就突出,其以清丽自然的诗风在晚唐轻浮艳丽的诗坛上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因而称之为“小杜”;他又和李商隐同时代且齐名被人们合称为“小李杜”诗歌代表作为《华清宫绝句》等
他也是那个时期著名的“文赋”和古文大家。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的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了区别于“汉赋”、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的独特文体“文赋”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本文属于文赋(演变至晚唐时散文化的赋)。
《文心雕龙 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是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式手法。赋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有一定的诗意 。
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浓墨重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结尾多发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赋在结构上一般分为三部分:序,说明作赋缘由,使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体文;赋本身;乱或讯,对全篇作小结。
赋的作用:“或以抒下情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班固)。 西汉的扬雄在《法言?吾子》中提出了“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著名论断。扬雄认为赋的共同特点是词彩华丽,而在内容上却有着“则”与“淫”的区别。他把片面追求形式的赋称为“辞人之赋”,其特点是雕绘铺陈的泛滥(淫);把注重社会内容、有讽谏意义的赋称为“诗人之赋”,其特点是符合儒家的诗教原则。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杜牧这篇赋是典型的“诗人之赋”,它在“丽”的同时,也体现了“则”的精神。 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参加修建的工役有70万人之多。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远道运来。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千男呼哟万男喊, 巨石大如山。 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 阿房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带。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建筑,规模宏伟,气势磅礴,是秦始皇及秦二世所建的深宫禁苑。 《史记》:秦二世即位时,阿房宫“室堂未就”,因始皇“崩”,于是停工,将70万劳力全赶去修秦陵,等到这年四月“复作阿房宫”,七月陈涉吴广就反了。前后就这么点时间,显然建不成阿房宫。内容结构梳理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从兴建背景、面积规模、楼阁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榭几方面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
第二部分(第2段)写宫人来历、数量、悲惨的命运及宫中珍宝之富,揭示秦始皇的骄奢淫逸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3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揭示秦王朝的奢靡带给人民深重灾难,并迅速导致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的下场。
第四部分(第4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赋”的特点
1、语言形式的特点
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
例如: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2、思想内容的特点杜牧为何极力铺叙阿房宫的豪华和奢靡?
作者极力铺叙阿房宫建筑之精良,宏大,宫女之多,生活之奢靡,珍宝之多,突出说明秦统治者生活之奢侈腐化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维持这种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它覆亡的根本原因。因此,作者极尽详细的描绘阿房宫的富丽堂皇,目的是对秦始皇的骄奢淫逸进行揭露和批判。可见这是借秦警唐,目的在于通过写阿房宫事总结亡秦教训,使唐敬宗李湛引为鉴戒:统治者横征暴敛,荒淫无度,其结果只能是民怨沸腾,国亡族灭。
文体探究3、文学创作中艺术形象的塑造讲求典型性,本文塑造的形象是阿房宫,这个形象的典型性体现在哪里?比较阅读比较《阿房宫赋》与《过秦论》在写作手法及思想内容异同
都是借古鉴今。《阿房宫赋》与《过秦论》都是抓住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评析,总结经验教训,针砭现实。 《过》喻汉朝皇帝,《阿》喻唐朝统治者。 写作手法不同。《阿房宫赋》是赋,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它的文学色彩更浓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阿房宫赋》前三小节不拘于具体的“现实和真实”,而是发挥想象和联想极力描绘秦的奢靡荒淫。前叙后议,结论提出的方式是顿悟,并没有一个严密的推导过程。
《过秦论》虽然也具有浓厚的“赋”的色彩,但严格说应是史论,针对历史事件进行评析,所用的是逻辑推理的方法,以议论为主,以史为依据、基础,中间有一些形象描述,那是为议论服务的。?
作者对秦亡原因的认识不同。《过秦论》作者认为秦亡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杜牧认为秦亡是“不爱其人”。
27中研究课介绍知识整合互文 合叙互文互文是互文见义的简称,又称互言、互辞、互见、互体。可分短语互文、单句互文、偶句互文、多句互文、隔句互文等类型,多见于辞赋、骈文、诗词,偶见于散文。
古人写作时为求结构整齐、避免行文单调重复,或因格律平仄、字数限制,或有意铺排加强语势常常使用互文。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即把应当放到一起说的两个词,放到两处说,而分别省去一个词,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我们理解它时,要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考虑,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例如:①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 “秦”、“汉”互文,意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 “烟”、“月”互文,意为:烟月既笼寒水又笼沙。
??? ③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 “主人”、“客”互文,意为:主人客人下马,主人客人在船。
??? 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 “喜”、“悲”互文,意为:不以外物的好坏而喜而悲,不以自己的得失而喜而悲。
练习:
翻译下列各句:
①烟斜雾横……?
②直栏横槛……?
③朝歌夜弦……?
④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⑤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合叙“合叙”又叫并提分承,即把两件或几件相关的事放在一起说,后面再承接,既显得简洁明快,又显得文气畅通。 例如:“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渔于江,侣鱼虾;樵于渚,友麋鹿。”(《前赤壁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韩愈《师说》)
???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否焉。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水经注》)
???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若有作奸犯科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若有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赏。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夫庸知其年之先生于吾乎?后生于吾乎?”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滕王阁序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粗知大意;
(2)了解骈文特色,鉴赏语言美;
(3)赏析语段,理解作品内涵;
(4)比较阅读,进一步把握作品思想内容。骈 文 骈俪文,又称骈体文、骈文。又因它通篇四、六字句,亦称“四六文”。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但运用得当,内容丰富,也能增强文章艺术性。
特点:1.讲求对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
2.平仄相对,音律和谐。
3.多用典故,讲究藻饰。
《滕王阁序》全篇采用对偶句,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律县)人,初唐文学家。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
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教学建议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理清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概写洪州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第2、3段):从不同侧面描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第4、5段):写欢娱宴游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第6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三、把握文体,品语言美
四、品赏语句,体悟内涵
1体味语言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即云似岭,望水若天。 ?????袁宏《东征赋》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 吴均《与朱元思书》
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 萧绎《秋思赋》
教学建议2 、高阁宴饮,良辰美景,胜友如云,高朋满座,本是“四美俱,二难并”,为何还会“兴尽悲来”?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王勃身处困窘却不甘沉沦的慷慨悲歌,反映了他理想的人生境界,表现了他积极用世的情怀。这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的达意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知识整合用典 用典(用事),即在诗文中引用古书中的故事(事典)或词句(言典),以较少的词语来表达较多的含义。是古代诗文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古人写诗作文时喜欢用典,或借此曲折达意,或以此炫耀才情。用典在古代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诗、词、文里都有,韵文尤甚,了解有关知识非常必要。
用典的作用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表达和修辞效果。可使作者意思表达得委婉曲折、含蓄蕴籍,使语言典雅精练、言简意丰、辞近旨远。
用典的首要目的是增强说服力,加强论证。
用典可以把有些不便直说的内容表达得委婉、含蓄
运用典故,还可以使语言典雅精炼。
用典类型
古诗文中的典故变化很多,情况复杂,归纳起来,大致有明用、暗用、正用、反用、借用、化用,最常用的是明用、暗用、正用、反用。知识整合对偶
对联例如: 2008年重庆卷
18.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孵蛋图配上一段文字。(4分)
要求:(1)能够揭示漫画的寓意;(2)句式整齐,有讽刺意味;(3)20~40字。
18、(参考答案)母鸡高高在上,自以为劳苦功高;鸡蛋默默在下,说不出冷暖凄凉。
2008年重庆卷
19.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始终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现。请以此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做一副对联。(4分)
19、(参考答案)珠峰白云含情迎圣火吉祥,碧空彩虹有心祝奥运成功
2009安徽卷。
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万山金? 座凝香
?新春对联 上联:?? 下联: ? ? ? ? ? ? ? ? ? ? ?
?教师办公室对联 上联: ? ? ? 下联:? ? ? ? ? ? ? ? ?
答案:新春对联? 上联:翠柳迎春千里绿
??????? ??????????????????????下联:黄牛耕地万山金
?
教师办公室对联 上联:桃李满园春绣锦
?????? 下联:芝兰绕阶座凝香
2009北大卷。
根据出句,写出对句。
出句:博雅塔前人博雅(6分)
对句:
参考答案:清华园内/水清华
陶然亭畔/鸟陶然(“陶然”为偏正结构,勉强)
圆明里/月圆明
颐和园内/客颐和
朗润园内/水朗润
对联知识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仄起平落)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知识整合借代例一、(05全国卷)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译文:裴侠说:“为了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
例二、(06四川卷)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答案:(1)不合礼义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
一、借代运用的情况1.以动作行为或其特殊方式代指事物。
(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过秦论》
2.以事物最突出的特征代指事物。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3.以与事物相关的事物来代指事物。
(1)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借代运用的效果1.形象具体,感染力强。
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2.言简意赅,概括力强。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3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与陈伯之书》1.《滕王阁序》中的借代用法
(l)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
(2)檐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
(3)帝阍:代朝廷。
(4)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5)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马相如的赋。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兰亭集序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字、词、句,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
2、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3、把握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的写法。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41人。为过“修禊日”宴集于此,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这次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王羲之为之作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背景:文章内容结构梳理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三个关键词,领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并思考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与原因。
情感变化:乐→→痛→→悲
因时、地、景、人、物、事而乐;
因生命短暂、人生易老而痛;
因“前人”、“后人”对“生死”的感慨相同,故生“万古同悲”之叹(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人的生命终将归于寂灭,此乃亘古不变之规律,故悲)。 ?
2整理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3反复诵读,理解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的写法。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哲思。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积极情感。
难点探究
如何理解认识作者在文中流露的“痛”和“悲”? 《古文观止》评《兰亭集序》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注的《古文观止》如此评《兰亭集序》: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五、拓展
探讨比较古今人物对生与死的态度、看法和追求。
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大丈夫当战死疆场,“马革裹尸”;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鲁迅:“寄意寒星痊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毛泽东赞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藏克家:“有的人活者,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等。 关于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讨论古诗:“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陶渊明:“人生似虚化,终当归空无”“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天生我材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人生如梦,一樽还泪江月”等。谈谈自己的人生观。比较阅读,提高能力
1 、《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都是序文,两篇文章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试比较它们的异同。(可从形式和内容入手)
形式上都记叙游宴集会,语言优美典雅,讲求词采对仗。
《兰亭集序》语言骈散结合,句式参差变化,音韵和谐,使得表意舒缓,流畅。
《滕王阁序》追求形式美,逢句必对,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但因过分追求形式,堆砌典故,使得达意晦涩。
内容都从眼前的盛宴写起,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乐极生悲,因事伤怀,抒发人生的感慨。基调较低沉,而后由低沉转向高昂,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取向,最后收笔都落于眼前事。
《兰亭集序》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较含蓄地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热爱生命,珍视美好的人生。写景淡雅空阔。
《滕王阁序》所写之景壮观,色彩绚丽,蕴藉丰富,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抑郁和愤懑,抒情更直露,淋漓畅快。
比较阅读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这篇短文是桃花丛中欢宴的记实,写法与《兰亭集序》相近,抒情、叙事、议论融为一片,而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的情怀是全篇的主干。)
27中课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