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07 17: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三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地理 3月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修改答案,应使用橡皮将错选项方框涂点擦干净,并将改选项的方框涂黑。
3.回答第II卷时,使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指定的区域书写答案,在题号指定答题区域以外及草稿纸、试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本试卷自行保管,试卷讲评时使用。)
第I卷 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区域间有着从属关系 B.各区域是按照特定指标划分的
C.各区域没有任何联系 D.各区域间有明确的界线
2.图示各个区域(  )
A.从区域类型看属于功能区 B.空间尺度较小,描述内容较宏观
C.面积、范围经济变化 D.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3-5题。
3.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
A.都位于入海口处 B.都位于我国季风区
C.土壤都比较肥沃 D.都是平原地区
4.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越的地理位置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以矿石开采、加工、冶炼为主导产业的矿业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目前,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正在面临着痛苦的转型。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以煤炭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是(  )
A.佳木斯  B.大庆 C.攀枝花  D.大同
7.矿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B.绿地面积减小 C.地质灾害频发  D.水土流失加剧
8.为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政府应该(  )
A.严格禁止资源开采  B.倡导实施清洁生产 C.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D.建立大型产业园区
510286022860右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9-10小题。
9.人为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10.关于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候干旱  ②黑土广布  ③植被稀疏  ④水源充足
399351560325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读中原城市群分布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图中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
A.洛阳提供的服务种类比开封多 B.郑州的服务范围覆盖图示整个区域
C.新乡和焦作的城市等级不同 D.许昌的服务范围包含了漯河的服务范围
12.下列关于中原城市群建设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推动河南省城市化建设
B.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
C.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D.带动全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无论是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还是产业竞争力,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都堪与世界一流城市群匹敌。不过,粤港澳大湾区又是极其特殊的存在,故粤港澳大湾区设计出“广深港澳(位置见下图)四大龙头均为中心城市,同时它们在功能定位上又各有分工,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思路。据此完成13-15题。
13.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湾区引领作用的是(  )
A.广州 B.深圳 C.香港  D.澳门
14.在功能定位上的分工和侧重会促进广深港澳(  )
A.交通条件改善 B.环境质量提高 C.就业岗位增加 D.产业结构优化
15.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有利于港澳(  )
A.增加城市用地规模 B.扩大城市服务范围 C.改变城市服务职能 D.降低城市人口密度
以色列地处地中海东南沿岸,以干旱缺水著称。为合理配置水资源,以色列修建了著名的北水南调工程,将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沿途设多座水泵站加压。起始水源地是以色列东北部的太巴列湖(-213米),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向南注入死海(-415米)。以色列沿海有狭窄平原,中北部为丘陵、裂谷,南部为沙漠,南北长约400千米。据此完成下列16-17各题。
16.以色列北水南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势北高南低 B.需水北少南多 C.河网北密南疏 D.降水北多南少
17.以色列北水南调需消耗大量电能,主要原因在于沿途( )
A.裂谷众多 B.路程遥远 C.高差悬殊 D.河网密布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18-20小题。
18.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19.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20.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第II卷 非选择题(40分)
二、综合题
1.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主管道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简要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6分)
长三角地区需要调入大量能源的原因有哪些?(4分)
西气东输工程还不能彻底解决长三角地区能源短缺问题,请你从开源方面提出三条缓解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6分)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粤港澳大湾区以珠江口为核心,由广州、佛山、深圳等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下图)。“十三五”期间,广东重点打造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地铁、轨道交通、城际列车、高速公路、高铁、航空、水运等多种方式,实现广州与珠三角各市1小时通达,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各市陆路2小时通达,与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通达。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化工、玩具和电子装配等工业向粤东、粤西和粤北一带转移。
说明珠三角地区传统工业向粤东、粤西、粤北等区域转移的主要原因。(4分)
(2)简述珠港澳大桥等交通线路的建设对珠三角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
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分析图示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6分)
(2)有人建议该区域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8分)
三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地理 3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D
D
D
A
C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A
D
B
D
C
B
A
D
非选择题
21.(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6分)
(2)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不足。(4分)
(3)从国外进口油气资源;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核电、风能、海洋能等其他替代能源;依靠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等。(6分)
22.(1)珠三角地区劳动力价格上涨;地价上涨;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增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4分)
(2)交通方式多样化发展与布局,形成了区域综合交通网;交通线路不断拓展,区域联系更为密切;完善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区域分工与合作;便捷的交通运输网,利于物流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6分)
23.(1)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位于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度低;土质疏松(6分)
(2)(8分)
观点一:大力植树造林。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区域地处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在地势较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
观点二:不适合种树。该区域地处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降水变率大,土壤含水量小,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因此不适合种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