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08 11:0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下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高中历史3月
月考考试卷
考试范围:文化与交流、中外历史纲要下;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 )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2.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
A.是宗法制的产物 B.与宗教信仰关系密切
C.受宗族观念影响 D.重视历史传承和教育
3.中国的炼丹术传入阿拉伯,直接推动了阿拉伯炼丹术的兴起,阿拉伯炼丹术又影响了欧洲炼丹术,而现代化学便是在欧洲中世纪炼丹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说明
A.中国古代科技成果都通过阿拉伯人西传
B.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C.同一科技成果在中西方的发展进程趋同
D.中国古代科技外传以自然科学理论为主
4.被称为“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我国古代发明的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印刷术
C.火药、指南针 D.造纸术、指南针
5.某校《中学生守则》中指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 这一守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是
A.仁者爱人 B.经世致用 C.克己复礼 D.民为邦本
6.下列有关玛雅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 ②玛雅历以365天为一年
③玛雅文字是一种独特文字 ④创造了20进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下列属于封建时代日本和朝鲜共同点的是( )
A.神道发展 B.学习中国隋唐文化
C.形成特殊的武士阶层 D.长期实行锁国政策
8.下面两图分别反映了古代两个区域文明的政治制度,下列文明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
A.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D.古阿拉伯文明 古苏美尔文明
9.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古代埃及文化和古代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
①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 ②留下完整的成文法典
③留下了辉煌的建筑和艺术 ④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0.世界上著名的网络公司“阿里巴巴”是马云在1999年创办的。“阿里巴巴”最初是阿拉伯一部文学著作中的人物,这部文学著作是(  )
A.《天方夜谭》 B.《吉尔伽美什》 C.《荷马史诗》 D.《摩诃婆罗多》
11.这一城市是今天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新闻、贸易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在世界古代史上,它的陷落曾标志着千年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这一城市”指的是
A.耶路撒冷 B.罗马城 C.君士坦丁堡 D.莫斯科
12.在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中,中国文化
A.日益走向衰亡 B.汲取了新的营养
C.被其他民族文化所同化 D.在世界文化中独领风骚
13.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令,西行出使西域,其主要目的是联合某民族合击匈奴人。这里的“某民族”最有可能是
A.印欧人 B.日耳曼人 C.凯尔特人 D.大月氏人
14.在印欧人的早期迁徙平息下来之后,按其迁徙的路线和大致时间判断,形成的帝国不包括
A.亚述帝国 B.赫梯帝国 C.波斯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5.美国是外来移民大聚会的国家,这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包容性强,允许世界各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 B.种族差异造成的不平等现象突出
C.汇集世界人才精华,促进经济的发展 D.通行各种语言
16.下面关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演变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于秦朝时期 B.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可到达欧洲
C.广州、泉州、长安是重要的交易枢纽 D.郑和下西洋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17.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其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是
A.昭君出塞 B.文成公主入藏 C.张骞凿空 D.班超投笔从戎
18.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D.经济贸易取代了殖民战争
19.二战后,随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1948~1966年世界贸易增长了6.6%。由此可见,关贸总协定
A.加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 B.消除了经济危机的根源
C.建立起了新的政治格局 D.推动了战后经济的发展
20.中国知名汽车企业已基本以各种形式和世界汽车集团合资,如一汽与大众、奥迪、丰田;上汽与大众、通用;东风与标致、雪铁龙、日产……这现象主要体现了世界经济
A.全球化 B.制度化 C.多极化 D.体系化
21.16世纪以来,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这首先得益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世界市场的形成
22.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8世纪中期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该帝国是(  )
A.阿拉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波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23.中世纪时,西欧的很多城市掀起了自治斗争,主要斗争的对象有 (  )
①教会 ②世俗封建主 ③资产阶级 ④市民阶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4.下表反映了某一时期一些代表性艺术家作品的特点。据表可知当时是(  )
作者
赋予恋人的角色
但丁
将贝特丽丝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引导他进入天堂的女神
彼特拉克
将劳拉描绘成不肯揭开面纱的“恶心的美人”、圣母
薄伽丘
直接描写玛丽娅的外貌:她那鹅蛋脸儿才真像百合花般洁白
A.启蒙运动 B.宗教改革 C.资产阶级革命D.文艺复兴
25.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
A.平民的民主 B.贵族的民主 C.奴隶主的民主 D.国民的民主
26.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有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部分人”是
A.妇女 B.外邦人 C.公民 D.奴隶
27.“浮动园地”(见下图)是一种创造性地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创造它的人是(  )
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 D.班图人
28.下列为某同学整理的关于古代非洲的桑海帝国与美洲的印加帝国的相同点的表述,其中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 B.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C.都扩大了奴隶制对外贸易 D.都实行移民政策稳固统治
29.1929-1933年发生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股票市场的盲目投机 B.毫无顾忌的贷款消费
C.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30.下列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其中代表北非文明成就的是(  )
A.狮身人面像与金字塔 B.克里特的王宫遗址
C.空中花园想象图 D.罗马广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31.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近代以来,欧洲与中国间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文化交流变成了作为落后一方的中国向作为先进一方的欧洲学习的进程。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就中国方面而言,就不简单是一般意义上的落后向先进学习,而是为着寻求解决中国政治危机、救亡图存而向对手学习。随着对于救国方案探讨的深入,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对于欧洲文化的注意力,渐渐便转移到了探讨如何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构成进行改造上。
——摘编自林延清、丁伟志《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
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8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
材料二 开辟“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在于: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摘编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开辟目的的不同之处(6分),并评析“一带一路”倡议(8分)。
2020-2021学年度下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高中历史3月月考
答案
选择题(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B
C
A
B
B
A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D
D
D
D
C
B
D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A
D
C
C
B
A
D
A
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40分
31题、(16分)
特点:不平等下的中国向西方学习;在列强侵略下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具有救亡图存的政治目的;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答出任意3点得8分)
原因:1、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西方文化的传播;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4、仁人志士的推动。(答出任意3点得8分)
32题、(24分)
(1)因素:①陆上丝绸之路受气候、地形限制;②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阿拉伯国家长期对峙;③经济重心南移;④技术的进步(造船和指南针);⑤统治者的对外开放政策;⑥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的影响。(答出任意4点得10分)
(2)不同之处: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主要为实现军事及政治目的,“一带一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6分)
评析:“一带一路”借助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前提下,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体现了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这一倡议的实施将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造福世界各国人民。(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