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中学双案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九 时间 2.14 总序号 1
课题 6.1频数与频率 备课人 董经剑
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通过实例,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定义。了解把把数据分组后,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试验的次数,各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
重点难点 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定义,并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和运用.
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探究新知:1、结合课本p60的表格,阅读前两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⑴、“第1题选A”的频数为 。“第2题选D”的频数为 。“第3题选对”的频数为 。“第4题选错”的频数为 。“第5题选A或B”的频数为 。“第6题不选A”的频数为 。⑵、“第1题选A”的答卷数与全部答卷数的比是多少?(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 ,我们说这个数就是“第1题选A”的频率。因此“第1题选A”的频率是 。⑶、你能计算下列情况出现的频率吗?“第2题选D”的频率为 .。“第3题选对”的频率为 .。“第4题选错”的频率为 .。“第5题选A或B”的频率为 .。“第6题不选A”的频率为 .。 先引导学生回顾频数的概念,然后教师利用实际问题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并明确问题。要求学生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定义,在具体问题中能正确判断和运用即可。
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归纳:把数据分组后,某组的 与 之比称为这组的频率。3、如果6个题都选对的学生共有1826人,那么“全部选对”的频率是 。4、阅读课本p61中“实验与探究”第一段和第一个表格。⑴、你发现所有的频数之和与摸球的总次数有什么关系?所有的频率之和是多少?⑵、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所列出的频数、频率分布表也就不同。请分别完成课本中的3个频数、频率分布表。二、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p62练习题1.2、下列数据,是随机抽取的某居民小区20户居民的家庭人口数:3,4,3,3,2,5,6,6,3,3,3,5,4,3,3,3,4,6,4,3。列出这20户家庭人口的频数、频率分布表。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频率的定义,归纳:频率=;频数=;总次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摸球实验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所有的频数之和等于实验的总次数;所有的频率之和等于1.
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有质地、大小都相同的两个红球和一个白球,从中任意摸取一个,记下球的颜色后,重新放入。将球摇匀后,再任意摸取一个,……如果连续摸球100次,有53次摸到红球,连续摸球200次,有99次摸到红球。分别写出两个摸球试验中摸到红球的频率。4、某班50名学生中,身高1.50~1.65的人数为10人,那么这组数据的频数为 ,频率为 。5、某班学生参加数学考试,分数是80~90分的组的人数为20人,该组的频率为0.40,那么这个班有 人。6、对50个数据进行整理,把它们分成若干组,则各组的频数之和为 ,频率之和为 。三、回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需要帮助的同学给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对练习题中运用的知识点及时小结,反思。
师生互动过程 板 书 设 计 教师活动
6.1频数与频率一、频数与频率的含义 二、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 ⑴ 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 ⑵板书练习:
师 生 收 获 及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