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研讨会精品课件:物理学科命题规律研究与2012年命题趋向预测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考研讨会精品课件:物理学科命题规律研究与2012年命题趋向预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2-15 20:2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0张PPT)
全国新课标地区
2007-2011年物理学科命题规律研究与2012年命题趋向预测
CETE考试研究与评价中心
2012年2月
报告提纲
★ 一、整体感知试题,捕捉试卷结构的细微变化
★ 二、分专题(考点)纵向剖析,探讨五年物理命题周期性变化规律
考点频率分析,找出高频、中频和低频考点并给出考点变化趋势预测
★三、按题型剖析试题难度规律
★四、2012年命题趋向预测
1、物理学科整卷难度预测
2、各题型难度调整预测
★五、模拟制定2012新课标命题蓝图
★六、原创性命题相关技术
★七、复习备考相关教与学的建议
★ 一、整体感知试题结构,捕捉试卷结构的细微变化
★ 一、整体感知试题结构,捕捉试卷结构的细微变化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选择题(48分) 8个 8个 8个
8个
8个
22.实验题(15分) 2个电学,一小一大 2个,小电 大力 22、读数4分
23电磁11分 22、验证机械能4分
23半导体热敏11分
22.替代法测电阻4分
23.测加速度的设计及数据处理11分
计算题32分
力学综合15分 双星 15分 24题 冰壶 动能定理14分 24博尔特 运动学 14分 24.运动学 13分(无情境,模型题)
磁场 17分 电、磁场17分 25.电磁场 18分 25.磁场 18分
25.分区磁场 19分
选做题 (15分) 30ABCD四选一,每个模块1个大题 ,但多为两小问 30-33四选一。每个模块2个小题,分别考查两个主题 形式不一,分值不一 33-36四选一。每个模块2个小题,分别考查两个主题(选择5+计算10) 33 (3-4模块)
34(3-5)模块
二选一。填空5+计算10 33-35,三选一。选择(5个选项)6+计算9
全国新课标卷试卷特点
试题稳中求新,难度适中。
全国新课标卷试卷特点
试题稳中求新,难度适中。
试卷结构趋于稳定。必考部分8个选择占48分,两道实验题占15分,两道计算题32分;选考部分一道选择和一道计算占15分。必考部分的力学和电磁学各占约48分。
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考察;
从分析数据看,新课标卷高考不强调覆盖率,而重点以主干知识的考查为主。新课标物理科的高考考试说明中列的118个知识点来计算覆盖率,平均约为38.1%。
不刻意追求考点的覆盖率。
年度 07年 08年 09年 10年 11年 平均
考点数 41 44 43 50 44 45
覆盖率 34.7% 37.3% 36.4% 42.4% 37.3% 38.1%
全国新课标卷试卷特点
试题稳中求新,难度适中。
试卷结构趋于稳定。必考部分8个选择占48分,两道实验题占15分,两道计算题32分;选考部分一道选择和一道计算占15分。必考部分的力学和电磁学各占约48分。
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考察;
力和运动、功和能两条主线异常突出
主干知识 年年考
因此抓主干知识的复习可以事半功倍。主干知识考点虽然占总考点的30%,却占总分值的80%,相当于用30%的复习时间,达到80%的复习效果,抓住主干知识考点就等于抓住了高分。
全国新课标卷试卷特点
试题稳中求新,难度适中。
试卷结构趋于稳定。必考部分8个选择占48分,两道实验题占15分,两道计算题32分;选考部分一道选择和一道计算占15分。必考部分的力学和电磁学各占约48分。
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考察;
力和运动、功和能两条主线异常突出
对实验的创新能力 和探究能力要求较高
虽然主干知识年年考,但考察的侧重点呈周期性交替的态势
★ 二、分专题(考点)纵向剖析,把握五年物理命题周期性变化规律
1.1质点的直线运动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17.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t1时相交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Δ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时刻为t 。则下面四组t 和d的组合可能的是 A.t =t1,d=S B.t =t1/2,d=S/4 C.t =t1/2,d=s/2 D.t =t1/2,d=3S/4
v
t
O
P
Q
t1


选择题
2007年
16.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象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s内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0-10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s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5-15s内两车位移相等
D.在t=10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a(甲)
b(乙)
v/(m s-1)
t/s
O
10
10
20
5
1.2相互作用
2010年
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B. C. D.
其余年份均未单独考查
1.3牛顿运动定律
2007-2011年每年都在选择题 出现
2011年
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一直增大
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1.3牛顿运动定律
2007-2011年每年都在选择题都出现
2011年
21.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 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选择题 必修2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2011年
19.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过地球同步卫星传送。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据: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3.8×105km,运行周期约为27天,地球半径约为6400km,无线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为 )
A.0.1s B.0.25s C.0.5s D.1s
选择题 必修2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2010年
20.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T/T0)。纵轴是lg(R/R0);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0和R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
lg(T/T0)
lg(R/R0)
O
1
2
3
1
2
3
lg(T/T0)
lg(R/R0)
O
1
2
3
1
2
3
lg(T/T0)
lg(R/R0)
O
1
2
3
1
2
3
lg(T/T0)
lg(R/R0)
O
1
2
3
1
2
3
选择题 必修2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2009年
15.地球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可以看作是圆形的。已知木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轨道半径的5.2倍,则木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之比约为
A.0.19 B.0.44 C.2.3 D.5.2
选择题 必修2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2008年
23.(15分)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很普遍。利用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运动特征可推算出它们的总质量。已知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T,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为r,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引力常量为G)
选择题 必修2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2007年
14.天文学家发现某恒星有一颗行星在圆形轨道上绕其运动,并测出了行星的轨道半径和运行周期。由此可推算出
A.行星的质量 B.行星的半径 C.恒星的质量 D.恒星的半径
1.6 功 功率 机械能及其守恒
2011年
16.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1.6 功 功率 机械能及其守恒
2010年
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
A.在0~t1时间内,外力做正
B.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C.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
D.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v
t
O
t1
t2
t3
1.6 功 功率 机械能及其守恒
2009年
17.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开始受到水平力的作用。力的大小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
A.3t0时刻的瞬时功率为
B.3t0时刻的瞬时功率为
C.在t=0到3t0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
D.在t=0到3t0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
F
3F0
F0
t0
2t0
3t0
t
O
1.6 功 功率 机械能及其守恒
2009年
21.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0<μ<1)。现对木箱施加一拉力F,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的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θ,如图,在θ从0逐渐增大到90 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
A.F先减小后增大
B.F一直增大
C.F的功率减小
D.F的功率不变
θ
F
1.6 功 功率 机械能及其守恒
2008年
18.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0时其速度为1m/s,从此刻开始在滑块运动方向上在施加一水平作用力F,力F和滑块的速度v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a和图b所示。设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力F对滑块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则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
A.W1=W2=W3
B.W1C.W1D.W1=W2F/N
t/s
O
1
2
3
1
2
3
图a
v/(m s-1)
t/s
O
1
2
3
1
图b
2007年选择题中无
力学模块 选择题 高频考点
牛顿运动定律
万有引力与航天
功、功率,机械能
匀变速运动规律、运动图像;受力分析与力的平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
趋势
电学模块 选择题部分
2.1电场
2011年
20.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从a运动到c,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关于b点电场强度E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点的切线
2.1电场
2010年
17.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
a
b
P
a
b
P
a
b
P
a
b
P
2.1电场
2009年
18.空间有一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O-xyz,M、N、P为电场中的三个点,M点的坐标(0,a,0),N点的坐标为(a,0,0),P点的坐标为(a, , )。已知电场方向平行于直线MN,M点电势为0,N点电势为1V,则P点的电势为 A. V B. V C. V D. V
x
y
z
O
M
N
P
2.1电场
2008年
21.如图所示,C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a和b为其两极板,a板接地;P和Q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两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P板与b板用导线相连,Q板接地。开始时悬线静止在竖直方向,在b板带电后,悬线偏转了角度α。在以下方法中,能使悬线的偏角变大的是
A.缩小a、b间的距离
B.加大a、b间的距离
C.取出a、b两极板间的电介质
D.换一块形状大小相同、介电常数更大的电介质

α
α
b
C
P
Q
2.1电场
2007年
18.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用不可伸长的细线连结,置于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小球1和2均带正电,电量分别为q1和q2(q1>q2)。将细线拉直并使之与电场方向平行,如图所示。若将两小球同时从静止状态释放,则释放后细线中的张力T为(不计重力及两小球间的库仑力) A. B. C. D.

球1
球2
E
2.1电场
2007年
21.匀强电场中的三点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的长度为1m,D为AB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电场线的方向平行于ΔABC所在平面。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4V、6V和2V。设场强大小为E。一电量为1×10-6C的正电荷从D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则 A.W=8×10-6J,E>8V/m B.W=6×10-6J,E>6V/m
C.W=8×10-6J,E<8V/m D.W=6×10-6J,E<6V/m

A
D
B
C
2.2电路
×
×
U/V
I/A
O
a
b
2010年
19.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为路端电压,I为干路电流,a、b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别为ηa、ηb。由图可知ηa、ηb的值分别为
B.
C.
D.
2011, 2008为空
2.2电路
2009年
15.一个T型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1=10Ω,R2=120Ω,R3=40Ω。另有一测试电源,电动势为100V,内阻忽略不计。则 A.当cd端短路时,ab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Ω
B.当ab端短路时,cd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Ω
C.当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cd两端的电压为80V
D.当cd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ab两端的电压为80V
R1
R2
R3
b
a
d
c
2.2电路
2007
1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E为电源电动势,r为电源内电阻,R1、R3均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当R2的滑动触点在a端时合上开关S,此时三个电表A1、A2和V的示数分别为I1、I2和U。现将R2的滑动触点向b端移动,则三个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I1增大,I2不变,U增大 B.I1减小,I2增大,U减小
C.I1增大,I2减小,U增大 D.I1减小,I2不变,U减小
A1
A2
V
R1
R2
R3
a
b
2.3磁场
2011年
14.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引起的。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
2.3磁场
18.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待发射弹体可在两平行轨道之间自由移动,并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电流I从一条轨道流入,通过导电弹体后从另一条轨道流回。轨道电流可形成在弹体处垂直于轨道面的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I成正比。通电的弹体在轨道上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高速射出。现欲使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2倍,理论上可采用的方法是
A.只将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
B.只将电流I增加至原来的2倍
C.只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
D.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其它量不变
2011
2.3磁场
2010年 为空
2009年
a
b
血流
N
S
测电动势
16.医生做某些特殊手术时,利用电磁血流计来监测通过动脉的血流速度。电磁血流计由一对电极a和b以及一对磁极N和S构成,磁极间的磁场是均匀的。使用时,两电极a、b均与血管壁接触,两触点的连线、磁场方向和血流速度方向两两垂直,如图所示。由于血流中的正负离子随血流一起在磁场中运动,电极a、b之间会有微小电势差。在达到平衡时,血管内部的电场可看作是匀强电场,血液中的离子所受的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为零。在某次监测中,两触点间的距离为3.0 mm,血管壁的厚度可忽略,两触点间的电势差为160μV,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0.040 T。则血流速度的近似值和电级a、b的正负为
A.1.3m/s,a正、b负 B.2.7m/s,a正、b负
C.1.3m/s,a负、b正 D.2.7m/s,a负、b正
2.3 磁场
2.3磁场
2008年
c
b
a


14.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处各有一条长直导线垂直穿过纸面,导线中通有大小相同的恒定电流,方向如图。过c点的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A.与ab平行,竖直向上 B.与ab平行,竖直向下
C.与ab边垂直,指向左边 D.与ab边垂直,指向右边
2007为空
2.4电磁感应
2.5交变电流
电学模块 选择题 高频考点
电场(一般电场、匀强电场)的性质
电磁感应
磁场
电磁感应现象及规律;电场性质尤其电容器动态分析;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尤其电路动态分析。
趋势
实验模块
力学实验
电学实验
高频考点
(1)力学实验:加速度(动摩擦因数)的创新设计;误差分析
(2)电学实验:测电阻的电路创新设计
(1)结构:小力,大电。
(2)考点:
力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动能定理;
电学:描绘灯泡或其它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多用表的使用和原理,测电动势和内阻,测电阻的方法,包括电路设计
趋势
力学计算模块
高频考点:
简单运动学
动能定理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包括运动图像、整体法和隔离法、正交分解法等 ;
(2)动力学观点与功能方法的综合应用问题,如机车启动问题,竖直轨道问题,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等多过程的组合问题。
趋势
电磁综合计算模块
高频考点: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数理结合的思想的考查)
(1)电磁感应的综合应用问题(2)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问题尤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3)电磁场的应用实例
模型:双粒子,双场(电场和磁场)
趋势
选修3-3模块
高频考点
气体的等温变化(计算)
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想气体的P V T变化的关系;内能;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两部分气体相关联
趋势
选修3-4模块
高频考点
振动及其描述(小)
光的折射 折射率(大)
选修3-4 结构 振动和波计算+光学客观题
(1)单摆及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2)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尤其振动和波动的关联分析及波的多解性问题
(3)多普勒效应

(4)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尤其光导纤维问题、
(5)视深问题
(6)平行玻璃砖光的侧位移问题
(7)双缝干涉

趋势
选修3-5模块
高频考点
光电效应
原子 原子核
动量与能量的综合
原子核(小);动量与能量的综合(大)
趋势
结构:动量计算题+原子物理客观题
核反应与核能
原子衰变与半衰期
原子跃迁
子弹射击木块模型,碰撞问题
核反应中能量与动量守恒问题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整体感知
☆ 2011年全国新课标试卷留下主干知识的多处真空地带,例如:
力的相互作用与平衡,
曲线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与平抛运动,
电磁感应
2007-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物理试题 统计难度
选择题难度变化
实验题难度变化
计算题难度变化
让我们一起来构建一幅2012年物理命题蓝图
原创命题相关技术
试题的作用:推测考生的能力。
试题的定义和组成要素
(一)试题的基本定义:在教育测试中,试题是一个测量单元,它具有刺激情境和对应答形式的规定,它的目的是要获得被试者的应答,并根据应答对考生的某些能力进行推测。
首先,“试题是一个测量单元”关注的是试题的测量功能,测量就要定量化,任何一道试题都要对考生的表现进行赋分。否则,就不可能对考生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推测。
其次,“试题具有刺激情境和对应答形式的规定”是指考生的能力表现具有环境依赖性,命题者必须创造一个让考生的能力得以表现的环境,试题的刺激情境,就是这样的一个环境。此外,考生对试题应答,必须按照试题的要求进行。这就是设问得功能。
第三,“根据应答对考生的某些能力进行推测”说明了试题的根本目的。能力是理论上的概念,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式来推测某一能力的存在以及考生展示这一能力的相对程度。试题就起到这一作用,这就是试题的功能。如果一个试题的刺激情境不能提供推测某一能力的数据,或者试题没有明确的要测量的能力,就不能称之为试题。
(二)试题的基本要素
1、测量目标
测量目标又称立意。试题测量哪一种或两种认知目标(知识和能力),完成这些认知目标需要涉及哪些学科的知识内容,这是试题的第一要素,缺失了这一要素,试题就缺失了灵魂,失去了测量的意义,达不到考试的目的。对测试目标的要求 :
a.目标明确和准确,具有层次性和相关性。完整性独立性,重点突出。
b. 正确实现考试目的,体现能力考查。
c.注重与中学素质教育相衔接。
2、情境材料
情境材料也是试题的基本要素,它的作用是对考生进行刺激,产生让考生表现某种能力的环境。情境材料实现测量目标的介质,关系着立意的表达程度。
对情境材料的要求:
a.服从测试目标,根据目标取舍剪裁知识内容,避免无用信息。
b.贴近考生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
c.科学、新颖,有一定的信息量和深度。
3、设问
设问就是对应答的规定。情境材料对考生的刺激可能是多方面的、多样的,考试不可能将考生所反应多写出来,时间不允许也没必要。我们只需要考生将我们期望能够推测的能力反应出来即可。因此,必须通过设问来引导考生作出规定的答案。好的设问能恰当地引导考生表现出期望的行为,反之,就会出现其他非期望的行为,不能实现要测试的能力。因此,一道好的试题,恰当的设问是非常关键的。
对设问的要求:
a.语言准确、简明通俗。b.方式新颖、恰当巧妙灵活c.根据情境选编,围绕目标设问。
4、答案及评分参考
答案及评分参考是判断考生能力的依据,也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及评分参考制定的好坏直接影响试题的信度和效度
对答案及评分参考的要求:
a.单项选择题答案要唯一具有排他性。
b.主观题答案与评分参考关系要一致,答案符合要求,评分参考应明确给分的方法。
c. 主观题评分参考要鼓励考生的创造性,评分细则可操作性强,易于控制误差。
25.(18分) 0.265
扭摆器是同步辐射装置中的插入件,能使粒子的运动轨迹发生扭摆。其简化模型如图Ⅰ、Ⅱ两处的条形均强磁场区边界竖直,相距为L,磁场方向相反且垂直干扰面。一质量为m、电量为-q、重力不计的粒子,从行板电容器MN板处由静止释放,极板间电压为U,粒子经电场加速后平行于纸面射入Ⅰ区,射入时速度与水平和方向夹角
(1)当Ⅰ区宽度L1=L、磁感应强度大小B1=B0时,粒子从Ⅰ区右边界射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也为
,求B0及粒子在Ⅰ区运动的时间t0
(2)若Ⅱ区宽度L2=L1=L磁感应强度大小B2=B1=B0,求粒子在Ⅰ区的最高点与Ⅱ区的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h
(3)若L2=L1=L、B1=B0,为使粒子能返回Ⅰ区,求B2应满足的条件
(4)若
,且已保证了粒子能从Ⅱ区右边界射出。为使粒子从Ⅱ区右边界射出的方向与从Ⅰ区左边界射出的方向总相同,求B1、B2、L1、、L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式。
(2011山东理综第25题)
立意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以甄别能力 和素质不同的考生
情境
对于几乎所有考生来说,相对新颖和陌生,保证背景材料的公平性。
设问
立意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以甄别能力 和素质不同的考生
情境
对于几乎所有考生来说,相对新颖和陌生,保证背景材料的公平性。
设问
融入想要考查的知识和方法。注意层次性、科学性及方便测量性。
25.(18分) 0.265
扭摆器是同步辐射装置中的插入件,能使粒子的运动轨迹发生扭摆。其简化模型如图Ⅰ、Ⅱ两处的条形均强磁场区边界竖直,相距为L,磁场方向相反且垂直干扰面。一质量为m、电量为-q、重力不计的粒子,从行板电容器MN板处由静止释放,极板间电压为U,粒子经电场加速后平行于纸面射入Ⅰ区,射入时速度与水平和方向夹角
(1)当Ⅰ区宽度L1=L、磁感应强度大小B1=B0时,粒子从Ⅰ区右边界射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也为
,求B0及粒子在Ⅰ区运动的时间t0
(2)若Ⅱ区宽度L2=L1=L磁感应强度大小B2=B1=B0,求粒子在Ⅰ区的最高点与Ⅱ区的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h
(3)若L2=L1=L、B1=B0,为使粒子能返回Ⅰ区,求B2应满足的条件
(4)若
,且已保证了粒子能从Ⅱ区右边界射出。为使粒子从Ⅱ区右边界射出的方向与从Ⅰ区左边界射出的方向总相同,求B1、B2、L1、、L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式。
(2011山东理综第25题)
立意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以甄别能力 和素质不同的考生
情境
对于几乎所有考生来说,相对新颖和陌生,保证背景材料的公平性。
设问
融入想要考查的知识和方法。注意层次性、科学性及方便测量性。
答案及评分标准
从生活中找创意和灵感
300
450
600
1
2
3
4
t
v
O
t
v
O
t
v
O
1
2
2
1
1
2
1
2
t
v
O
A
B
C
D
突破思维定势 组合也是一种创新
关注高等教材 关注高科技

电子枪
电子感应加速器
t
B
巧用量纲分析和极值法解决一类选择题
例1.(2009年北京理综卷)如图为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状均匀带电平面,其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取环面中心O为原点,以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为x轴。设轴上任意点P到O点的的距离为x,P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下面给出E的四个表达式(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其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此处的场强E,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E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A.
B.
C.
D.
例2.(2010年理综福建卷)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一定必须通过计算才能验证,有时只需要通过一定的分析就可以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如图所示为两个彼此平行且共轴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两圆环上的电荷量均为q(q>0),而且电荷均匀分布。两圆环的圆心O1和O2相距为2a,联线的中点为O,轴线上的A点在O点右侧与O点相距为r(rA.
B.
C.
D.
P
r
l
20.一对靠得很近的等量异号电荷构成带电体系,称为电偶极子。如图,其带电量分别+q为和-q,间距为l,中垂面上一点P距两电荷连线中点O的距离为r,请利用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关于P点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是(其中ε0为真空中的介电常量,数值为8.85×10-12N.m2/C2)( )
A.
,水平向左 B.
,水平向右
C.
,水平向左 D.
,水平向右
命题最新动向:擦边球现象 愈来愈频发
关于备考过程教与学的问题
考生答卷分析
1、考生失误失分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1)只抓主干知识,忽略细末知识
学习的内容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考试说明也有知识层次(Ⅰ,Ⅱ级)之分,这是高考的需要。但有些考生平时理解失之偏颇,对重点知识不厌其烦的训练,而对一些细末知识不重视,特别是一些知识点高考从未涉及,就错误地认为以后也不会考查,在学习中就不看不学了,而这些知识考试说明明确规定可能要考的,只不过要求层次属于了解性的Ⅰ级,这就导致一旦高考考到这些知识点,考生就茫然不知所措。
如2009年和2010年14题均考查的物理学史,本来属于了解和识记层面的,但考生缺乏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只注重公式、定理、定律的运用,对细末知识不重视,从而导致学习新课过程中阅读教材就可得6分的内容失分严重,从统计的难度系数看,09年14题难度系数为0.346,10年14题难度系数为0.499,本来很容易得分的题却成了试卷中名符其实的难题。
再如2011年第14题,考生识记了地磁场 磁感线从南极到北极,但不知在地球内部磁感线从北极到南极这个很浅显的知识,导致 环形电流方向判断出错,痛失6分。
(2) 数学基础薄弱,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欠缺
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用图像表示或解决物理过程;②用数学函数关系或三角函数关系式定量推导;③用数学几何关系定量推导。
如2008年第17题是用v-t图像求解两物体相遇的问题。考生不会用图像解决问题,结果该题难度系数为0.233.
如2008年第19题是表示线圈在磁场中产生交流电的问题,考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不会用图像表示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导致该题难度系数为0.311.
如2009年第21题考生不会用数学函数式结合三角函数关系定量推导出功率P的表达式,只是定性分析P的变化,得不出正确答案C,该题难度系数为0.270。
再如2010年第25题,考生不能找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圆周运动时的几何关系,使解题走入死胡同,结果该题难度系数仅为0.134。
考生答卷分析
(3)实验知识薄弱,探究创新性实验能力较差
纵观2007—2011年这五年高考实验题,都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特别是探究创新性实验每年必考,虽然实验原理源于课本,但考查的实验技能却高于教材,考生往往缺乏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实验设计等技能,导致实验题得分率历年不高。
如2009年实验题23题,是一个青岛奥运会设计用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控制路灯电路开关的创新性试题,考生不会用给定的器材设计电路,不会计算最大电压和保护电阻的阻值范围等,从而使该题成了全卷最难的试题,难度系数为0.193.
如2011年第23题是一道利用光电装置测加速度的实验,考生缺乏基本的数据处理—作图的技能,作图不准,导致加速度读数错误。
再如2008年第22题Ⅱ,是一个利用纸带求动摩擦因数的探究性实验,考生缺乏误差分析要从实验原理着手的实验技能,导致失分严重,该题难度系数为0.354,它包括22题Ⅰ多用表读数这个简单实验题,如果只统计22题Ⅱ的难度系数,则比0.354还要低的多。
考生答卷分析
(4)缺乏正确的分析问题的习惯 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严重
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消极的方面表现为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它会引导解题思路走入误区,限制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如2008年第20题,绝大多数考生思维定势,把小车的运动方向当做了加速度方向,从而导致该题失分严重,难度系数为0.167,本来的选择题却成了08年最难的试题。
如2011年第15题的运动与力的问题,很多考生思维定势,想当然的认为力和运动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发散思维能力较差,从而漏选D,丢失3分。
再如2009年选做题35 ②“光线以45o的入射角从AC边中点M射入”,很多考生思维定势只按法线左侧45o入射解答,而漏了法线右侧45o入射这种情况,导致丢失一半分数5分。
考生答卷分析
(1)高考理念与教学观念不能有机地融合 无研究高考意识
高考虽然强调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高中物理教学,但由于命题人以大学教师为主,更加关注和考查的是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而我们高中教师关注的则是有利于高中教学,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高考理念和教学观念的分歧,二者不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导致“考”“教”两条线独立,最终考生不能适应高考,在高考时败北。
因此,在平时高中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规律,知道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尤其要重视与考生以后进入大学的学习和发展相关连的能力和知识,这是大学教授高考命题时重点考查的,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否则只关注怎样完成教学任务,不注重研究高考,即就是高考理念的落后,只有把教学观念和高考理念融合,才能融会贯通,事半功倍。
2、教学误区的分析
(2)教学观念陈旧,阻碍了学生的探究创新。
由于高中物理课程多而难,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上应以讲为主,面面俱到,恐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这种灌输式的落后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的表现,而现在高考中探究创新性的试题占有很大比重,以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为例,探究创新性的试题占了37分,比重为满分的33.6%,而这些试题恰恰是考生失分严重或感到无从下手的问题,他不是靠教师在课堂上讲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来逐步培养创新能力的。而教师教学观念的陈旧,教学方法的落后,教学手段的简陋则直接阻碍了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也与当前高考的命题趋势背道而驰。
2、教学误区的分析
2、教学误区的分析
(3)教学中学生陷入题海,机械低效劳动。
教学中学生解题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教学的重要一环。但训练不是毫无目的,越多越好。思想支配行动,教学观念的陈旧必然导致教学手段的落后,有些教师错误的认为学生考试丢分是训练不到位,训练强度不够所致,认为只要学生加班加点大量做题最终就会水到渠成,能力自然而然就练出来了,让学生陷入了漫无边际的“题海”中,殊不知学生只是一味做题,缺乏总结反思的时间,就无法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更谈不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机械低效劳动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养成了考生遇到问题不是认真思考、独立分析的习惯,而是首先想到这个问题与以前做过的哪个题相似,从而套用原来的解题方法导致思维定势,这是“题海战术”事倍功半的结果,是教学的大忌。
(4)只讲重点知识,忽略细末知识。
教学内容有重点非重点之分,考试说明也有知识层次(Ⅰ,Ⅱ级)和能力层次之分,这是教学与高考的需要。但有些教师理解失之偏颇,对重点知识不厌其烦的讲练,而对一些细末知识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特别是一些教师在研究了历年高考试题后发现有些知识点从未涉及,就错误地认为以后也不会考查,在教学中就不讲了,而是让学生自己看书,甚至越过不学,教师的轻视势必引起学生的不重视,而这些知识考试说明明确规定可能要考的,只不过要求层次属于了解性的Ⅰ级,这就导致一旦高考考到这些知识点,学生就一无所知,2009年14题和2010年14题考查物理学史的问题,考生得分率很低,难度系数分别为0.346和0.499,命题人本来送分的题结果变成了难题。
再如2009年35题①受迫振动、共振,2010年33题①晶体、非晶体等题目属于教学的次要内容,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没讲,导致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失去了该模块选做的余地。
2、教学误区的分析
(5)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思维训练不到位
高考考查学生自己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培养的,老师们都能认识到这一点,但真正到了课堂上,为了追求做题的数量和课堂的效益,有时又不自觉地充当了“保姆”的角色,包办代替,让学生失去了独立思维的机会。
有的教师习惯了代替学生读题审题,这本来是学生解题 的必要一步,应当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来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审题能力,却成了教师读题审题,而学生被动地听。长此以往,学生就习惯了听教师读题审题,高考时就会造成阅读速度不快,导致做不完题目;审题不清就要盲目下笔,南辕北辙。
有的教师对学生不放心,审题时特别指明哪个地方要注意,这个地方恰恰是解题的突破口,是学生的思维误区和盲点,本应该让学生掉进题目涉及的知识和能力的“陷阱”,自己进行一番“自救”,教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爬出“陷阱”,以此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却让教师包办代替,弄巧成拙,这就会导致考生在高考时遇到难一点的题,离开了“外援”,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而无从下手。
2、教学误区的分析
(6)教学中重“量”不重“质”,不重视审题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2、教学误区的分析
2012复习备考策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