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三首
卖炭翁
白居易
反复诵读,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重点)
品味诗中精彩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分析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难点)
体会诗人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培养爱国、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重点)
学习目标
{22838BEF-8BB2-4498-84A7-C5851F593DF1}
作者
白居易
生卒年
772-846
朝代
唐代
字
乐天
籍贯
太原
评价
继杜甫之后,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品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钱塘湖春行》《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号
香山居士
作品风格
体裁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作者写这首诗,就是为了抨击这样的黑暗现实。
背景链接
辗( ) 辙( )
两骑( ) 敕( ) 叱( ) 系( )
niǎn
zhé
jì
chì
chì
jì
字词学习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卖炭翁
白居易
木柴。
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灰白。
做什么用。营,谋求。
整体感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使人怜悯。
希望。
天亮。
同“碾”,碾压。
车轮滚过地面碾出的痕迹。
困倦,疲乏
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
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轻快的样子。
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指皇帝的命令。
吆喝。
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
公文。
掉转。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
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吝惜不得。
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但“半匹红纱一丈绫”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
同“值”,价钱。
挂。
系向牛头充炭直( )
◆通假字
同“值”,价钱
文言小结
◆文言句式
倒装句:
伐薪烧炭南山中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南山中伐薪烧炭”)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
脸
焦黄色
鬓
灰白
手
乌黑
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课文解读
2.试对“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进行简要赏析。
这里运用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无限同情。
3.“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辗”字既写出了天气寒冷,车辙已经结了冰,突出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的辛劳。
4.“牛困人饥日已高”写出了哪些内容?
作者不写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只用七个字,就把路远、车重、雪厚、人苦全部托出。“困”“饥”“歇”
三个字形象、准确地写出
了老翁运炭的艰辛。
5.“手把”“口称”“回”“叱”“牵”几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这几个词表现了作者对他们这种强盗行径的批判,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和愤怒,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手把”“口称”
“宫使”的仗势欺人、专横跋扈
“回”“叱”“牵”
“宫使”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
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人?诗人是如何进行描写的?
卖炭翁是普通百姓的典型代表,是生活在苦难之中无以为计、遭受掠夺、衣食无着的老百姓形象。诗人通过多角度的描写来表现卖炭翁的苦难。首先是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将一个终日劳作、外表憔悴的老人形象展现了出来;其
深入探究
次是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将老人的复杂心理描摹得十分准确生动;再次从行动上进行描写,“晓驾炭车辗冰辙”“市南门外泥中歇”,将卖炭翁起早摸黑,辛苦劳作的情形描写得十分具体生动,以上种种都将卖炭翁身心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尾处的“惜不得”,则表现了卖炭翁希望破灭后的无奈和悲哀。卖炭翁承受的苦,既来自艰辛的劳作,更来自宫使的霸道。
1.通过肖像、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诗歌对人物的描写,着重从肖像、动作、心理等角度进行。肖像描写,如“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刻画了卖炭翁常年经受烟熏火燎的老迈与艰辛;动作描写,如“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刻画出宫使骄横跋扈的形象;心理描写,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矛盾反常的心理。
写作特点
2.运用对比手法。
诗中将卖炭翁伐薪烧炭的艰辛不易与宫使的巧取豪夺进行对比,将炭的价值与卖炭翁所得进行对比等。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宫市的黑暗,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与不幸。
卖炭翁
同情卖炭翁
揭露社会黑暗
烧炭之艰难
运炭之艰苦
夺炭之蛮横
卖炭翁
宫使
对 比
结构梳理
《卖炭翁》中诗人塑造了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揭露了宫市的弊端以及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主旨概括
苦辛吟
[唐]于
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抛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拓展阅读
背诵本课的三首诗。
用现代汉语把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记叙文。题目另拟,不少于600字。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