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西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07 18:3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2、通过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能根据具体的生活情境、直观、感性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能根据具体实物判断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课件、小刀、长方形纸张60张
教学过程
活动1 [导入]一、认识生活中的四边形,归纳四边形的特征
1、从图片物体形状中寻找常见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2、从直观认识到的四边形中归纳四边形的边与角的特征:①有4条直的边;②有4个角。
3、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进行简单分类。
活动2 [活动] 二、通过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2)量一量:量长方形4条边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对边相等。课件演示理解“对边”)通过观察得知4个角是什么类型的角?(直角)怎样验证?(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
(3)折一折:上下、左右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对边完全重合)这验证了什么?(对边相等。)
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2)量一量:量正方形4条边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4条边相等。)通过观察得知4个角是什么类型的角?(直角)怎样验证?(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
(3)折一折:上下、左右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对边完全重合)这验证了什么?(对边相等。)还可以怎么对折?(沿对角线对折)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邻边相等)验证了什么?(4条边相等。)
比一比:说说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点。
演示说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折一折,剪一剪,把长方形纸张变成正方形,并说明原理。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活动3 [讲授]三、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各部分名称
1、课件演示说明长方形较长的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2、课件演示说明正方形的每条边都叫做正方形的边长。
活动4 [练习]四、巩固深化理解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完成课本79页“做一做”第2题:在点子图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四边形。你能画出几个?指名展示。
2、完成课本80页“做一做”第1题:在格子图中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指名展示。




3、数出右边图形中有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
活动5 [讲授]五、谈收获
学习了这节课,说说你都有什么收获。(复述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等。)
活动6 [作业]六、布置作业
在课本上完成82页的第6~7题。
活动7 [活动]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四边形:1、有4条直的边;
2、有4个角。
长方形 正方形 相同点 不同点
都有4条边,4个直角,对边分别相等。 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长方形只有对边才相等。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难点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这一节课让学生对它们的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做准备。虽然是看似简单的一些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材内容的安排也较少,且小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概念本身就较生疏。为此,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图画,例如:乒乓球桌面、钟面的框等。引出对旧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2、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把自己想从哪些方面研究图形的方法,与同桌互相交流,让学生在友好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示出来。创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主动积极地学习。?
3、在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把长方形纸张变成正方形,说说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在有趣的动脑、动手实践中深化对“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和“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理解。
4、让学生在教室中把自己看到的平面图形记下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这节课我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了形式新颖,情境意识强烈的题目和问题。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下完成了所有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下课时还未减退,他们拿着笔、纸在操场上寻找图形,或者重新折、剪正方形…… 学生能够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学生学得主动,就会学有成效。?
  数学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同时更要将它看作是一种文化。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