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三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15 20:4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独坐敬亭山》(开发型)
教 师 陈建素 学 科 语文 执教班级 四(5)班
教学时间 2011年2 月 14日(第 1周星期一 ) 教学地点 教室
教学内容 学习《独坐敬亭山》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课型 精读课文 是否集体备课 否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17课的一首古诗。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古筝音乐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优美的唐诗。二、书写朗读古诗1、老师把诗默写在黑板上,请你照着老师认真抄写下来。 教师默写古诗,学生抄写。2、抄写好了,请认真地对照一下,看有没有抄错的地方。尤其是“亭”这个生字,看看它怎么写的?3、请你读一读这首诗吧,看谁能读正确,最好能读得有诗的味道。4、指名读,让学生把诗读正确,必要时,教师可范读。三、了解诗意1、现在大家会读了,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的意思,看看谁能根据注释和词语手册,大致地弄懂这首诗?学生自己思考诗意。2、先来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一句,这里你有最不能弄明白的字词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重点理解“尽、闲”二字。3、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呢?或者说你看到怎样的一个景象?(天上的鸟儿们都高飞远去了,万里长空中的一片白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地飘远了。)4、看看诗题,什么叫“独坐”?独自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什么样的情景?若这个独坐的人是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孤独寂寞)5、有感情读这两句诗。6、你知道这位独坐在敬亭山上的诗人是谁吗? 那么你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吗?请你下课后去查查有关的资料,那时,老师相信你更能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更能品味出诗里的味道来。7、那么是不是当高鸟飞尽,孤云飘逝,李白就这样一直觉得寂寞伤心下去了呢?请看后一句。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不明白的字词吗? 重点理解“厌”、“相看”(即谁看谁?)9、李白觉得是不是自己真的是孤单到一无所有了呢?他觉得还有令人高兴的或者说是让人欣慰的事物吗?那有是什么呢? 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我”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好像看着“我”,我们相互总也看不够,大概只有敬亭山还愿意和我做伴,做我的知己朋友吧。)10、鸟儿你要飞就飞走吧,白云你要飘也飘走吧,起码还有敬亭山和我两两相望,做我的知己朋友。从中,你有什么新的体会了吗?你对李白有什么新的认识?(体会到李白对敬亭山的喜爱,李白是个很洒脱、乐观的人。)11、有感情读这句诗。12、连起来说说诗意,再次了解一下诗人感情的变化:从感到孤独寂寞到喜爱敬亭山,乐观豁达起来。13、有感情读古诗。四、背诵五、拓展李白是个乐观洒脱的人,这在他的很多诗中都表现出来的,请大家再看一首: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鸟飞尽
          云独闲  孤独寂寞
          山相对
作业设计 会说诗意,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反思
《 望洞庭 》(开发型)
教 师 陈建素 学 科 语文 执教班级 四(5)班
教学时间 2010年2 月 15日(第 一 周星期 2 ) 教学地点 教室
教学内容 学习《望洞庭》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课型 精读课文 是否集体备课 否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和州,行经洞庭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xkb1.com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的景色。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www.xkb1.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前三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美丽,今天我们来看看祖国风景名胜的美。谈谈自己到过哪些风景名胜,激发学生对风景名胜的向往。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1、读诗。   2、解诗题:     诗题“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3、解诗句:    ⑴ 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⑵ 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⑶ 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⑷ 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⑸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如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如《望洞庭》中“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遥望”“山水”“白银盘”。   2、读着诗句让你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解答疑问:     “两相和”“镜未磨”“翠”“青螺”等词语的理解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教师可以结合资料进行说明。   4、读全诗,体会望洞庭的动之美。   5、品味吟读,入境背诵:     理解了诗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够入情入境地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就更好了。     鼓励学生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学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记忆“庭、镜、磨、螺、潭”生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我们来比较背诵欣赏。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会说诗意,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反思
《忆江南》(开发型)
教 师 陈建素 学 科 语文 执教班级 四(5)班
教学时间 2010年2 月 14日(第 1 周星期 1 ) 教学地点 教室
教学内容 学习《忆江南》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课型 精读课文 是否集体备课 否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同时,“词”这种体裁在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觉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理解《忆江南》的词意。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 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2、制作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欣赏乐曲1、 播放春晚获奖节目《雨巷》片段,让学生说一说节目表现的背景是什么地方的?通过音乐就能感受到吗?2、 启发学生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劳资描绘江南的景色,把学生带到一个美丽的大自然情境之中。3、 教师简介音乐作品,欣赏乐曲《江南好》,同时播放江南风景图,让学生边听边看,感受江南音乐的秀美清新。4、 讨论:钢琴四重奏是由哪四种乐器演奏的。学生发言后,教师再介绍钢琴四重奏以及它的表现特点。5、 再听音乐,随音乐轻哼唱旋律。二、激趣导入,学唱歌曲1 1、多媒体出示诗歌,教师配乐吟诵《忆江南》。22、师生共同赏析这首诗歌丰富的内涵及思想感情。33、听录音范唱,说一说与朗诵诗歌有什么不同?(更加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44、随老师琴声轻声唱谱,熟悉旋律。55、由学生提出困难处,大家共同解决。66、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学生无声模唱,注意一字多音的填唱。77、学生有感情的齐唱歌曲。8学生讨论用多种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分组展示。(男声领唱、齐唱;男生唱词女生哼鸣;一名学生朗诵诗,其他同学轻声伴唱~~~)98、选择适合歌曲风格的打击乐器,创编合适的旋律给歌曲伴奏。(音色要柔和,节奏要明快简单)三、积极参与,拓展延伸11、分组讨论搜集:江南好风景,春水绿如蓝。你还知道哪些与江南有关的器乐作品、声乐作品、戏曲作品?22、互相交流,共同分享,体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并予以评价。
板书设计 日出 江花 红胜火忆江南 能不忆江南? 春来 江水 绿如蓝
作业设计 会说诗意,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反思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正象这首诗词里说的那样,美丽的江南风景如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没有直接让学生欣赏钢琴四重奏《江南好》,因为学生对这种演奏形式不很熟悉,我由大家都记忆犹新的歌舞《雨巷》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江南音乐上,在学生充分体验其风格特点后才讲解钢琴四重奏,避免了让学生机械的记忆相关的音乐知识。古诗词的最大的魅力所在就是它表达了我们古今相通的人性,而为了不让这节课变成语文课,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诗词,而是在音乐背景与图片的辅助下和学生一起感受江南的美景,同是还让学生熟悉了旋律,为后面的学唱歌曲做了铺垫。在采集与分享这一环节里,我们感受了许多与江南有关的音乐作品,体会了江南音乐旋律华丽,细柔,悠扬动听的风格。但是由于学生搜集的内容不够多,大部分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