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 师 彭之恒 学 科 语文 执教班级 六(四)
教学时间 2011年2月28日 教学地点 教室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型 口语交际 是否集体备课 否
教材分析 本次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可以整合在一起进行指导。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教学重点 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
教学难点 合理地利用好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而不是抄资料。
教学准备 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课时目标: 能大方地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民风民俗。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2.回顾本组课文,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3.小结,导入:是呀,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板书:说民风民俗。二、小组内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1.明确交流内容:(1)说说你今天准备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2)小结归纳民风民俗的五大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2.根据五大主题,学生分块交流。3.小组内交流,出示交流提示:(1)把民风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3)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4)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4.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5.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三、全班交流: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xkb1.com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参加班级民风民俗发布会。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3)同组同学或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提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评议:(1)主题是否明确,条理是否清楚,特点是否突出。 (2)内容是否具体充实。(3)表达是否流畅。(4)语言是否简洁。(5)口齿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四、总结,课外延伸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2.总结:是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呀!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板书设计 主题内容 www.xkb1.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节日习俗 地方服饰 民风民俗 特色饮食 独特民居 民间工艺品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 师 彭之恒 学 科 语文 执教班级 六(四)
教学时间 2011年2月29日 教学地点 教室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课型 习作课 是否集体备课 否
教材分析 本次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可以整合在一起进行指导。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教学重点 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
教学难点 合理地利用好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而不是抄资料。
教学准备 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课时目标: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民风民俗写下来。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节口语交际课上,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二、指导学生进行习作1.指导选材:你最想介绍哪种民风民俗?或者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例如,各地不同的饮食、建筑、语言、节日、工艺品、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可以交流。如果学生有到外地旅游的经验;如果学生没有去过外地,也可以说一说本地的风土人情。2.明确习作要求:(1)民俗特点要突出;(2)内容要具体;www.xkb1.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3)语句要通顺。3.指导构思仔细回顾从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结合自己的选材想一想:自己准备怎样写,才能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才能凸现所写民俗的特点。想好后,组织学生交流,相互说说自己打算怎样写,听一听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建议。4.编写提纲(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提示:⑴ 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⑵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⑶ 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⑷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5.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xkb1.com
板书设计 主题内容 习作要求 节日习俗 地方服饰 民俗特点要突出 民风民俗 内容要具体特色饮食 语句要通顺 独特民居 民间工艺品
作业设计 完成习作并修改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 师 彭之恒 学 科 语文 执教班级 六(四)
教学时间 2011年2月29日 教学地点 教室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课时 第3课时 教学课型 讲评课 是否集体备课 否
教材分析 本次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可以整合在一起进行指导。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教学重点 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
教学难点 合理地利用好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而不是抄资料。
教学准备 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课时目标: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任务这节课就是作文讲评课,我们要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并创编班级习作集。二、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三、佳文点播台 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 3.师生互动评议。四、病文会诊室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五、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根据老师、同学的建议,再次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习作。六、汇编民俗作品集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 3.讨论作品集的题目。
板书设计 习作要求: 民俗特点要突出 内容要具体 语句要通顺
作业设计 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