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队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卷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着陆 着重号 着迷 棋高一着
B.附和 和稀泥 和煦 和盘托出
C.剽窃 漂白剂 保镖 虚无缥缈
D.诽谤 光荣榜 滂沱 气势磅礴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个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下是否存在裂缝和危险区域。
B.墨西哥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C.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D.奥运村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朴素的建筑外观,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奥运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000吨。
3、下面是给屈原写的类似颁奖词的评论,请模仿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一位作家写一段评论
(1)、静静汨罗,守护着他的灵魂;皇皇离骚诉说着他的忠贞。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年代,他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 暮楚的战乱时期,他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的心,与日月争辉。
(2)、“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为了这一信仰,他受到谗言的中伤,由一个三闾大夫沦为被放逐的落魄诗人,但是灵魂的高尚足以震慑那些 卑鄙的政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诗人的志向,更是一位爱国人士矢志不渝的人生信约。不愿做亡国奴的他,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和愤恨抱石沉入 了汨罗江。作为一个诗人他是不用死的,作为一个心怀祖国的政治家,但当他知道国家灭亡的时候,他又不得不死。屈原,带走了自己的肉体,留给人们一个永不泯灭的高尚灵魂.(4分)
阅读材料,完成题目(5分)
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吏,柳氏为舆台矣。
-------胡寅《酒边词序》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3分)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2).简答题。(2分)
(a)眉山苏氏是指________,文中出现的词派名称是______。(1分)
(b)请用自己的话说明作者对柳词的评价。(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⑴??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波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⑵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⑶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甕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览观江流之胜, 胜:胜景,景观
B、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一舍:三十里;古代行军每天走三十里宿营,叫做“一舍”
C、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指数:用手指点着数清数目
D、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蓬户:用蓬草盖的房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失其所与,不知 B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 王之言盖有讽焉 D 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涛澜汹涌,风去开阖
B、夫风无雌雄之异
C、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D、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8、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全文七处点出“快”字,围绕“快哉”二字着墨,把叙事、写景、抒情与议论熔为一炉。其文笔秀杰洒脱,趣味悠远酣畅,玩味之余,令人有超然物外之思。
B、全文可分两层,前两段为一层,重在描写亭上所见景物及由此生发的历史联想,说透“快哉”的含义,为后面文字作好了铺垫;后两面为一层,重在议论,蕴含苏辙对张梦得豁达不羁的赞赏,也隐含作者对其兄的慰勉之情。
C、建亭者、命名者、作记者都是受贬谪而不得意的人,然而他们偏偏在“快哉”上做文章,这其实是对朝廷的一种变相抗议,表示不屑于为政治上的迫害而悲观消沉。
D、作乾凭吊赤壁“流风遗迹”,联想到此处发生的楚王宋玉论风、曹操孙权争雄的故事,既点明题目“快哉”二字出处,又使人生快意添上了怀古的内容。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3分
⑵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3分
⑶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曾巩传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徒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巩负才名,久外徒,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甫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
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
C.实欲携贰其徒 贰:离间
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轻:轻易
11.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3分)( )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⑥巩先期区处猝集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曾巩估计常平仓储粮不足,乡民又不能都到城里购粮,就告示属县,劝说富人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粮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年轻时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在神宗面前,他又高度评价王安石的才能,认为连扬雄也比不上。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鉴赏(10分)
1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③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④树烟。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④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简析尾联抒发的感情及其表达特色。(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⑵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⑶ ,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欧阳修)
(4)月晕而风, 。(苏洵)
(5)不识庐山真面目, 。(苏轼)
(6)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
(7)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文 赤 壁
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 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 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 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 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 满房子。当年,苏轼写 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 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 “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 观环境。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 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 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 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 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淹渍埋汰之事,落 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 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 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 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 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16.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分)(1) 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2)第5自然段:“惟有东坡在,测有游人处。”它在整 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17.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人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二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 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4分)
18.联系全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7分)(1)第7自然段 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
(2)文章最后 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胜的的原因。
19.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 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6分)
七、作文(70分)
20.唐宋八大家中韩愈三岁丧父,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苏洵27岁才读书,八人都发奋努力,考中进士,有经世济民之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颇有政绩,大多参与改革,虽屡遭贬谪,历经磨难,仍以苍生为重,以民生为念,寄情山水,思考人生,写下了流传后世的优秀文学作品,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请以“感悟人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二语文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D(bàng bǎng pāng páng;A.zhuó zhuó zháo zhāo;B.hè huò hé hé;C.piāo piǎo biāo piāo)
2.A(B项句式杂糅,C项“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不能并列,D项“使用……朴素的建筑外观”搭配不当)
3、
柳宗元
一个从唐朝的政治、从唐朝的文化走来的忧 伤文人,贬谪到永州,漂泊在柳州,仍然有着仁民爱物的情怀,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47岁的他成 为唐代具有独特文风和人格的文人官员。柳侯祠缭绕的香火,寄托了人们永远的感佩和尊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冷峻,成就了“天下第一孤独”的美 誉。更充溢了别样的“士”的精神。
4、.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1)苏轼,花间派
(2)柳词超越前人,但不及苏词。
二、文言文阅读(36分)
5、D蓬户:用蓬草编的门
6、C (C、都是“大概”的意思A、①“和”或“同”②“结交、亲附”B、①为副词,译为“却”②副词,译为“竟然”D、①为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②句末语气助词,表揣度语气,可译为“吧”。)
7C、奔放古今适用范围不同,文中指江水流泻恣肆无拘;今多指思想感情
8、D(楚王宋玉论风不在赤壁)
9、⑴长江从西陵峡流出,才流到平坦的地方,它的水流逐渐奔放浩大起来。
⑵他们流传下来的英雄事迹,也足以使世俗之人称颂畅快了。
⑶假如他心里坦然,不因外物而影响心境,那么走到哪里他会不快乐呢?
10.D(轻:以……为轻,轻视。 )
11.C(①③是仁政带来的结果)
12.D(应是曾巩和王安石疏远。)
13.(1)?曾巩就招待他吃饭,送给他帽子和衣服,借给他车马和骑从,在齐州四境夸示炫耀。(3分,每小句1分。)
(2)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3分,前一小句2分,后一小句1分。)
(3)我所说的吝啬,是指他勇于作为,而吝啬于改正过错啊!(3分,每小句1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14、1、(1)长期被贬到“蛮荒”之地,受尽磨难
(2)忠而见斥,内心悲愤
(3)与堂弟离别
2、 (1)“云似墨”是说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
(2)“水如天”是以洞庭水阔天长,相思绵长,相见很难。
3、(1)抒发了与从弟弟的依依惜别之情
表达特色:想象,融情于景,想象在梦中和宗一于江陵相会。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5、
(1)、业精于勤荒于嬉
(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
(4)、础润而雨
(5)、只缘身在此山中
(6)、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7)、不畏浮云遮望眼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1分)
16.? ⑴ ? 强化(或“强调”“突出”等)了对苏东坡的热爱、崇敬之情(或“强化了苏东坡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⑵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
17.? 主观情绪: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旷达的情怀。
客观环境:“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
18. ⑴阴差阳错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A? 一个文人却挂职做了武官
B 落难遭贬却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
C 本来是“赤鼻”却误以为是赤壁
D 生前命运多舛,身后却名传千古
E 无意与政敌周旋却在“文战”中获胜
F 无优美景观的假赤壁反成了旅游胜地
⑵取胜的原因: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他具备了艰难玉成的意志品质,浪漫旷达的性情使他拥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使他有 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
19.( 言之成理即可 ) 苏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诗、词、赋、散文、文论等方面都
取得了突出成就。他以理入诗,写了不少妙趣横生的哲理诗;他扩大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
的境界,以雄壮豪迈而见长,开创了北宋的豪放词派。《题西林壁》《赤壁怀古》《赤壁赋》
《石钟山记》等作品是古代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为民传颂,
尤其是在险恶的仕途上他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旷达的对待一切,更是我们学习的榜
样。
六、作文(70分)
20感悟人生
(以联系唐宋八大家生平事迹论述为好)
人生充满着春风秋雨,悲欢苦乐。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独一无二的经历,人生的每时每刻也都充满着期待,惊奇和感动。人 生如一杯醇醪,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它的真正含义。
人生是一首歌,让我们高唱它。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有起有伏的,人生中的曲折和坎坷就是一段段必不可少的插曲,快乐和希望是美妙的音符,这样所组成 的才是完整的人生。英雄和劳模的人生是壮丽的,我们应该歌颂它们,这样我们就能时刻记得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我们就会懂得如何去谱写自己的人生之歌。 歌唱人生,使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歌唱人生,使我们时刻把握住前进的方向。
人生是一轮不息的太阳,让我们燃烧它。在燃烧中获得再生,倾尽自己的热力点燃万物,人生因此而得到延长。凡高的《向日葵》就是他描绘的燃烧的生 命,他的生命在燃烧着,他的作品也在燃烧着,燃烧是离不开氧气的,而理想和信念就是燃烧的火种。当古罗马的军队偷袭叙拉古王国,75岁的大科学家阿基米德 彻夜未眠,正在地上画他的几何图形。看到鼻尖上的利剑,白发老人才从数学的迷梦中惊醒。他从容不迫地对罗马士兵说:“等一下杀我,再给我一点点时间,让我 把这条几何定律证明完,我不能给后人留下一道没有求解出来的难题啊!”残暴的士兵不理解他的话,一刀砍下科学家的头。阿基米德没有死,因为燃烧的生命是不 朽的。肉体的生命消失了,但燃烧的精神是长久的。阿基米德燃烧自己的人生,给后人点亮了一盏科学前进道路上的灯。
人生更是一座富有的金矿,让我们发掘它。人生既有昂贵的金子和钻石,又有普通的煤和铁。这一切都埋藏在坚硬的地表下面。开采它,挖掘它,就需要 时间和精力。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富有而美好的,只是我们不善于发现。我们应当找寻自己的潜力,发掘自己优秀的品质,体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 要让人生中的美好事物被埋没。理想、希望和信念,都藏在人生的富矿中,善于发掘人生的人,才是善于把握机遇和理想的人。
人生中的一幕幕闪过,沉淀下来的,惟有当初我们用心去唱过、发掘过,用生命去燃烧过的一切。人生的佳酿值得我们再一次用心去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