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08 07:4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共40分)
1.关于黑龙江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位置最偏北的省
B.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C.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D.全年低温,降水稀少
东北的大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林区,新修筑的铁路进入林区以后,林区人民高兴地说:“货车一响,黄金万两。”完成2-3题。
2.东北的森林资源主要通过下列哪条铁路从东北运往全国各地(

A.滨洲线
B.沈丹线
C.京哈线
D.滨绥线
3.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相交于(

A.沈阳
B.长春
C.哈尔滨
D.大庆
4.小明说他的家乡在吉林省的长白山下,你觉得下列哪一项最符合小明家乡的特征(

A.房屋高大,通风透气性好B.椰子、香蕉园到处可见
C.房屋多双层窗户,以炕代床D.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
5.关于东北地区地表结构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呈半环状的三带
C.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D.黄土遍地,沟壑纵横
哈大高铁的建设,大大缩短哈尔滨到大连的客运时间。下图为哈大高铁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两题。
6.哈大高铁沿线经过的省区不包括(

A.河北省
B.吉林省
C.辽宁省
D.黑龙江省
7.有关哈大高铁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面临海,和三个国家陆地接壤
B.降水较多,主要集中在冬季
C.主要农作物有青稞、油菜、甘蔗等
D.是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
8.下列城市与其主要工业部门的连线,正确的是(

A.大庆——机械工业
B.长春——汽车工业
C.鞍山——石油工业
D.大连——煤炭工业
9.读东北地区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熟制为一年一熟
B.东北地区最典型的气候特点——冷湿
C.这里有中国独特的自然景观——吉林雾凇
D.图中D所在地区是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的松嫩平原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甲处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值约为(

A.18
000
B.19
000
C.20
000
D.22
000
11.图示地区主要位于我国


A.河套平原
B.河西走廊
C.东北平原
D.宁夏平原
12.图示地区的地形格局是


A.山环水绕
B.三山夹两盆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河汊纵横
读辽中南地区图,完成13-15题。
13.A港口的名称是(

A.大连
B.秦皇岛
C.天津
D.烟台
14.A港口所在的海域是(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15.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适合发展的主要产业是(

①钢铁工业
②机械制造业
③海洋渔业④畜牧业
⑤造船业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梅河口市地处吉林省长白山西麓,当地采松子、食松子的传统源远流长,有着“十斤汗水一颗塔,十斤松塔一斤子”的顺口溜。来自全世界的松子,在梅河口加工,并被开发出新产品,然后再销往世界各地,成为称雄世界的“松子贸易帝国”。结合材料完成下面两题。
16.“十斤汗水一颗塔,十斤松塔一斤子”,说明当时的松子加工需要(

A.大量的劳动力
B.充足的资金
C.先进的技术
D.丰富的能源
17.梅河口市发展松子特色产业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借鉴意义,不包括(

A.开发新产品
B.采用新技术
C.加强内外联系
D.开采矿产资源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结合下图“东北地区矿产城市和交通分布图”,完成第18-19题。
18.“龙江熟,天下足”,下列属于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的是(

A.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B.雨热同期,气候适宜
C.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D.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19.东北重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先进的高科技条件
C.发达的水运条件
D.丰富的矿产资源
20.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纬度高,气候冷湿,不可能成为商品粮基地
B.东北地区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已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的生物圈保护区网
C.东北地区虽然森林资源丰富,但由于过量采伐、毁林开荒、重采轻育等原因,森林面积在不断减少
D.工业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措施之一
二、综合题(共60分)
21.读人口和东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
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
旗袍
(1)由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可知,东北地区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是_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_平原,黑龙江北部山区属于人口相对稀疏区。总结一下,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征是什么?(4分)
(2)东北地区有关东和关外的别称,这里的“关”指的是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__________。
闯关东”是指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___地区的农民向东北地区的移民过程。(2分)
(3)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是从黑龙江省的__________市到云南省的__________县一线。(2分)
(4)主要分布在长白山脉一带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松花江下游与三江平原一带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2分)
(5)旗袍是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该服装源于__________族女性传统的旗装,该民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适应当地的__________气候而做成保暖性较好的旗装。(2分)
22.东北地区山川秀美,物产丰富。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2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
公顷
0.31
0.20
0.10
0.02
0.07
0.04
0.10
谷物单位面积产量
千克/公顷
5
377
7
066
5
929
6
929
6
366
6
427
5
322
(1)图中A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据上表,说出东北地区商品粮高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相对较低,试从纬度位置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根据沈阳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分析辽河的水文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地位不断下降。请你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3.(保定中考)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东北地区坐拥中国最大的平原,资源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右图为东北地区河流等封冻日线图(单位:天)。
(1)甲山脉是__________,以东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1分)
(2)读图可以判断,影响河流封冻日数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
(3)图中河流P、Q两河段中,有凌汛发生的是__________河段。(2分)
(4)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越了暖温带、__________与寒温带,在自然环境方面表现出冷湿的特点。(1分)
(5)图中显示了我国玉米主产区,该地区发展玉米种植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2分)
(6)东北地区是以汉族为主、多民族深度融合的区域,聚居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满族等。(1分)
24.三江平原是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共同汇流冲积而成,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为了保护环境,分别设立了三江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从地理四大分区看,图甲位于__________地区,图乙位于__________地区。(2分)
(2)图甲中,A__________平原,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一年收获__________次,青稞、小麦、玉米、油菜中,适宜在该地区大面积种植的是__________,请从气候角度评价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
(3)图乙中,三江源地区位于__________(填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南部,是__________(填数码)三大河流的发源地。(2分)
(4)图乙所示区域是我国多条大河的源头,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5)三江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共同保护的生态环境是__________。(1分)
25.(烟台中考)小明与同学们利用东北三省相关资料探究影响交通和工业分布的因素。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东北三省局部地区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
东北地区主要地形与铁路线分布图
(1)右图中甲地位于长白山山脉腹地,海拔千米以上,地形复杂,但是人们仍然把铁路修到了这里,对照左图说出其主要原因。(2分)
(2)左图中的虚线内是工业城市比较集中的区域。结合右图分析这里工业城市比较集中的原因。(3分)
(3)读左图可知造船工业是大连市的主要工业部门之一。大连市发展造船工业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请说出它处于什么样的地理位置。(2分)
(4)左图中的中俄输油管道纵贯东北三省,它对沿线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大量油气资源的输入对沿线城市带动明显的工业部门是什么?(2分)
(5)通过探究,小明和同学们得出东北三省铁路分布比较稠密与其资源和环境有关的结论。对此你同意吗?(2分)
(6)从上述探究中可以得出(
)(双项选择)(2分)
A.环境对交通分布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B.资源对工业分布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C.科学技术对交通分布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D.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是多样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黑龙江省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也是我国最北端的省份:受纬度因素的影响,黑龙江省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黑龙江省黑土分布广,土壤肥沃,有“黑土地”之称;我国夏季最低温位于青藏高原,黑龙江省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降水较多。
2.C
京哈线由哈尔滨至北京,可以将东北的物资运往全国各地。滨洲线、沈丹线、滨绥线全部位于东北地区内部。
3.C
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相交于哈尔滨。
4.C
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房屋多双层窗户,以炕代床,农作物一年一熟;我国的南方地区房屋高大,通风透气性好,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椰子、香蕉生长在热带地区。
5.B
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6.A
哈大高铁沿线经过的省区有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不经过河北省。
7.D
读图可知,哈大高铁所在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北临俄罗斯,东临朝鲜,南临渤海和黄海;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甜菜等;开发早,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我国传统的重工业基地。
8.B
大庆的主要工业部门是石油工业,鞍山的主要工业部门是钢铁工业,大连的主要工业部门是造船和石化工业。
9.D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熟制为一年一熟,该地区主要位于中温带,A正确;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冷湿,B正确:东北地区有中国独特的自然景观——吉林雾凇,C正确;D是三江平原,D错误。
10.B
图中显示甲处的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值介于18
000-20
000之间,B项符合题意。
11.C
由图示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判断,该区域为东北平原。
12.A
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形格局可以用山环水绕来形容。
13.A
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图中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为大连。
14.B
图中显示大连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东侧,濒临黄海。
15.B
图中显示,该区域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适宜发展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同时该区域濒临渤海与黄海,适宜发展造船业和海洋渔业。
16.A
“十斤汗水一颗塔,十斤松塔一斤子”,说明当时的松子加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即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17.D
发展松子特色产业与开采矿产资源无关。
18.D
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属于社会经济条件,前三项均为自然条件。
19.D
图中显示东北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东北地区正是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为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20.A
东北地区虽然纬度较高,但由于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温暖湿润;当地地形平坦,有肥沃的黑土;以及地广人稀的有利条件,目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二、综合题
21.(1)松嫩
辽河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山区人口偏少。
(2)山海关
华北
(3)黑河
腾冲
(4)朝鲜族
赫哲族
(5)满
冷湿
22.(1)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等(一例即可)
(2)东北地区人均耕地多于长江三角洲,人均粮食占有量多
(3)东北平原所处纬度较高,热量少;农作物一年一熟,复种指数低;多低温冻害
(4)水量较小;汛期较短;冬季结冰;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等
(5)实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观光旅游业;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等(一条即可)
23.(1)大兴安岭
(2)纬度位置(或气温)
地形地势
(3)Q
(4)中温带
(5)气温(偏)低(或热量不足、低温冷害、冷湿)
(6)朝鲜族(或赫哲族、鄂温克族、回族、蒙古族、达斡尔族)
24.(1)北方
青藏
(2)松嫩平原

小麦、玉米
有利条件: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不利条件: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3)青海省
③④⑤
(4)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水源丰富,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5)湿地
25.(1)开发矿产资源。
(2)①地形平坦;②资源丰富;③交通便利。
(3)海陆兼备的位置(或海陆位置优越,临近海洋,优良港湾,港口城市等。
(4)化学工业(或石化工业,石油工业等)。
(5)同意。(6)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