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了解作家作品。
3.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难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过程:
1、 导入: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我想问一下大家沂水的端午节都有哪些传统的风俗习惯呢?
提示:吃粽子、扎彩绳等。然后顺势导出《端午的鸭蛋》及汪曾祺。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3、 词语积累: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腌 门楣 苋菜 籍贯 城隍庙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曾经沧海难为水
方式:学生单独完成,然后由学生纠错,无误后集体诵读加深印象。
4、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方式方法:(学生自读课文的同时,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学生读后,教师及时对学生自读情况加以反馈。如:有的同学在自读中把重点字词标出,有的把重点句子反复诵读品味,这种学习方法很好)
1. 文章哪些段落写了“端午的鸭蛋”?作者围绕“鸭蛋”写了童年的端午节里哪些趣事?
生1:4---6段写了“端午的鸭蛋”
生2:挑鸭蛋
吃鸭蛋 (怀念童年)
玩蛋壳
2. 文章的其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挑鸭蛋
端午的鸭蛋 吃鸭蛋
玩蛋壳
名声
家乡的鸭蛋
特色
家乡的风俗: 系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等
5、 品味语言:
要求:请同学们速读文章,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方式:以组为单位,先在组内交流个人观点,然后小组推荐全班交流赏析。
生1: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 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玩蛋壳的兴趣)
生2: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油多、喜爱)
生3: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对家乡的热爱)
。。。。。。
6、 拓展训练
学完本文,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你有什么感受呢?
目的: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与事,做一个有心人,从中找到点滴的乐趣。
七、回扣内容,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