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岳池赛龙初中中考化学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含答案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1、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2、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产生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3、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两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B.400人中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天
C.早上的太阳从西方升起
D.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放动画片
4、燃料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燃料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B.所有能量的获得都来自于燃料的燃烧
C.车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
D.氢气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使用
5、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C.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D.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6、使用下列交通工具出行,环境污染最大的是 ( )
A.氢能源汽车 B.共享单车 C.电动汽车 D.柴油汽车
7、2017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有关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
B.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易长久保存
C.可燃冰的成功开发利用使“水变油”成为可能
D.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8、图是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B.只有可燃性气体可能引发爆炸,可燃性粉尘不会引发爆炸
C.爆炸的条件之一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地燃烧
D.加油站、纺织厂等场所为防止爆炸需要严禁烟火
9、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氮气 B.氢气 C.液化石油气 D.天然气
10、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是( )
11、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 )
A.减少空气通入量 B.充分利用热能
C.将块状煤碾成粉末 D.净化尾气
12、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
A.氢能 B.太阳能 C.生物质能 D.石油
13、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14、最近,各地频发的火灾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1)下列行为不存在火灾安全隐患的是 。?
A.在加油站使用明火
B.商场私自乱拉电线
C.除夕夜燃放烟花爆竹
D.及时更新老化电线
(2)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或水扑救,因为二者均可与镁反应,如镁在二氧化碳中能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固体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镁着火时,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
15、乙醇俗称_____________,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的_____________,可通过高粱、玉米等发酵、蒸馏制得,属_____________能源 。
16、某气雾剂厂车间内铝粉起火,因工作人员缺乏消防知识,用水灭火,结果发生爆炸。小科查找了有关资料,发现金属铝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6H2O2Al(OH)3+3H2↑。
(1)发生这次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其实,有些物质起火也不能用水灭火,例如 (举一例)。?
17、化学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人们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18、“低碳生活”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1)化石燃料中相对清洁的是_____;化石燃料排放的_____(化学式)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
(2)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其优点是_____(答一点)。
(3)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不同产品,产品中的_____可以做汽车的燃料。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
19、(实验探究题)化学兴趣小组在鲁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探究实验,他们将剪断的火柴头置于酒精灯灯芯上,点燃酒精灯,意外的发现灯芯上的火柴头居然没烧着!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随他们一起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1: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温度低于火柴头的着火点。
猜想2: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氧气浓度太低,不支持火柴头的燃烧。
猜想3:两者均是影响因素。
【査阅资料】①火柴头主要由KClO3、MnO2、易燃物及粘合剂等组成,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火柴头的着火点约是303.4℃.②火柴头在氧气浓度为12.2%的气体中不能燃烧。
【实验验证1】为了验证猜想1,小明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定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温度?(如图1),得到的数据如下: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温度/℃ 236 243 240
(1)小明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2)仅由上表可知,灯芯上火柴头未烧着的原因是没有达到火柴头的着火点 。
(3)请写出火柴头擦燃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资料提供物质)2KCl+3O2↑ 。联想到火柴燃烧时出现的白烟,小明推测白烟的成分可能是五氧化二磷 。
【实验验证2】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用注射器抽取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气体,并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氧气的体积分数,数据如下表。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氧气的浓度/% 5.93 5.29 6.53 5.92
(4)根据实验1、2探究内容,可知猜想 3正确。
(5)小红测出的几组氧气浓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火焰的大小有关 。
【反思评价】图2是小组同学将火柴头置于装有空气的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并用氧气传感器在容器顶端测量整个过程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那么在B (填“A、B、C、D”)点时火柴头熄灭;请你根据所学推理并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氧气浓度变化的原因。①氧气的量在减小 ;②蜡烛熄灭后,随着容器冷却,下面的氧气向顶端扩散,所以氧气浓度升高 ;③最后氧气又均匀的分散在容器中,所以降低,直到均匀 。
2021年四川岳池赛龙初中中考化学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含答案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1、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答案】D
2、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产生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答案】B
3、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两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B.400人中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天
C.早上的太阳从西方升起
D.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放动画片
【答案】B
4、燃料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燃料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B.所有能量的获得都来自于燃料的燃烧
C.车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
D.氢气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使用
【答案】B。
5、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C.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D.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答案】A
6、使用下列交通工具出行,环境污染最大的是 ( )
A.氢能源汽车 B.共享单车 C.电动汽车 D.柴油汽车
【答案】D
7、2017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有关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
B.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易长久保存
C.可燃冰的成功开发利用使“水变油”成为可能
D.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答案】B
8、图是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B.只有可燃性气体可能引发爆炸,可燃性粉尘不会引发爆炸
C.爆炸的条件之一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地燃烧
D.加油站、纺织厂等场所为防止爆炸需要严禁烟火
【答案】B
9、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氮气 B.氢气 C.液化石油气 D.天然气
【答案】A
10、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是( )
【答案】D。
11、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 )
A.减少空气通入量 B.充分利用热能
C.将块状煤碾成粉末 D.净化尾气
【答案】C
12、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
A.氢能 B.太阳能 C.生物质能 D.石油
【答案】D
13、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答案】C
14、最近,各地频发的火灾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1)下列行为不存在火灾安全隐患的是 。?
A.在加油站使用明火
B.商场私自乱拉电线
C.除夕夜燃放烟花爆竹
D.及时更新老化电线
(2)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或水扑救,因为二者均可与镁反应,如镁在二氧化碳中能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固体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镁着火时,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
【答案】(1)D (2)2Mg+CO22MgO+C 用沙土盖灭
15、乙醇俗称_____________,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的_____________,可通过高粱、玉米等发酵、蒸馏制得,属_____________能源 。
【答案】酒精 C2H5OH 燃料 可再生
16、某气雾剂厂车间内铝粉起火,因工作人员缺乏消防知识,用水灭火,结果发生爆炸。小科查找了有关资料,发现金属铝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6H2O2Al(OH)3+3H2↑。
(1)发生这次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其实,有些物质起火也不能用水灭火,例如 (举一例)。?
【答案】(1)2H2+O22H2O (2)油类着火(合理即可)
17、化学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人们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答案】太阳能 风能 地热 潮汐能 生物质能 核能
18、“低碳生活”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1)化石燃料中相对清洁的是_____;化石燃料排放的_____(化学式)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
(2)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其优点是_____(答一点)。
(3)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不同产品,产品中的_____可以做汽车的燃料。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
【答案】天然气 CO2 氢气 产物无污染 汽油 对汽油进行脱硫处理,采取措施把有害气体转化成无害物质
19、(实验探究题)化学兴趣小组在鲁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探究实验,他们将剪断的火柴头置于酒精灯灯芯上,点燃酒精灯,意外的发现灯芯上的火柴头居然没烧着!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随他们一起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1: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温度低于火柴头的着火点。
猜想2: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氧气浓度太低,不支持火柴头的燃烧。
猜想3:两者均是影响因素。
【査阅资料】①火柴头主要由KClO3、MnO2、易燃物及粘合剂等组成,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火柴头的着火点约是303.4℃.②火柴头在氧气浓度为12.2%的气体中不能燃烧。
【实验验证1】为了验证猜想1,小明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定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温度?(如图1),得到的数据如下: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温度/℃ 236 243 240
(1)小明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2)仅由上表可知,灯芯上火柴头未烧着的原因是没有达到火柴头的着火点 。
(3)请写出火柴头擦燃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资料提供物质)2KCl+3O2↑ 。联想到火柴燃烧时出现的白烟,小明推测白烟的成分可能是五氧化二磷 。
【实验验证2】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用注射器抽取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气体,并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氧气的体积分数,数据如下表。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氧气的浓度/% 5.93 5.29 6.53 5.92
(4)根据实验1、2探究内容,可知猜想 3正确。
(5)小红测出的几组氧气浓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火焰的大小有关 。
【反思评价】图2是小组同学将火柴头置于装有空气的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并用氧气传感器在容器顶端测量整个过程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那么在B (填“A、B、C、D”)点时火柴头熄灭;请你根据所学推理并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氧气浓度变化的原因。①氧气的量在减小 ;②蜡烛熄灭后,随着容器冷却,下面的氧气向顶端扩散,所以氧气浓度升高 ;③最后氧气又均匀的分散在容器中,所以降低,直到均匀 。
【答案】(1)小明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准确;故答案为: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2)没有达到火柴头的着火点;
(3)2KClO32KCl+3O2↑;五氧化二磷;
(4)3;
(5)火焰的大小有关;
【反思评价】B;氧气的量在减小;蜡烛熄灭后,随着容器冷却,下面的氧气向顶端扩散,所以氧气浓度升高;最后氧气又均匀的分散在容器中,所以降低,直到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