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08 08:0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2.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3.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重难点
重点: 《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难点: 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1.情景创设法:本课因为是文学艺术的内容,故需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归纳法:本课主要讲了两目的内容,可以采用归纳法帮助学生归纳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总结、概括、比较能力。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思想碰撞,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导入新课
利用1987年《红楼梦》导入新课:
87版《红楼梦》剧照
[教师讲述]1987年首播的央视版《红楼梦》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摄制的一部古装连续剧。《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讲授新课
 一、《红楼梦》
[活动探究1]走进《红楼梦》
主题:你了解的曹雪芹与《红楼梦》
要求:谈谈你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了解和看法。
[教师讲解]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活动探究2]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毛泽东称《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说在《红楼梦》中“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根据材料,谈谈我们该如何评价《红楼梦》。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提出问题]什么叫昆曲?昆曲是如何形成的?
[展示图片]
[展示图片]
孔尚任的《桃花扇》
洪昇的《长生殿》
[提出问题]京剧是如何形成的?从京剧形成的过程分析,它为什么能成为“国粹”呢?
[教师讲述]京剧形成的过程与成为国粹的原因。
[活动探究2]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材料 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等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1)京剧的角色有哪些?
(2)为什么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
[展示图片]京剧脸谱
蒋干《群英会》  赵高《宇宙锋》
   项羽《霸王别姬》      赵匡胤《龙虎斗》
[教师讲述]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联合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课小结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压榨人民,这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恨与反抗;另一方面明清商品经济繁荣,这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反封建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以反封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戏剧也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板书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红楼梦》
1.曹雪芹创作《红楼梦》
2.《红楼梦》的内容、社会历史意义
3.《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昆曲
2.京剧:国粹
教学反思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公认的、意见统一的定义,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起来更是困难。有鉴于此,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生活化,提出前两个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回答。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课,通过学生对内容的学习,逐渐形成自己对明清文化特点的理解。
提升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第一回小诗
材料二 某古典名著中有这么一段对话:佛祖……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大圣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1)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小诗蕴含的深刻含义的?
(2)材料二对话选自哪部小说?
(3)在材料二小说中,作者借助神话故事反映人间现实。你认为“佛祖”和“大圣”分别代表了什么?孙悟空的话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你认为这部小说有什么不足之处?
【答案】(1)不能将《红楼梦》简单地看作爱情小说来读,应该通过小说的描写,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从中领悟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西游记》。
(3)“佛祖”代表封建统治者,“大圣”代表不甘遭受压迫的下层人民。反映了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压迫的精神。书中带有宗教迷信色彩,宣扬因果报应、宿命论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