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壮大”两部分内容。教材充分利用了“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和“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直观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范围组成等特点。第二部分根据广交会展馆和深圳市蛇口的景观图对比,让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快速发展的经济及其经济特点形成初步印象,课本的活动题,有利于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全面认识。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喜欢自我表现,敢于发表见解,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能根据材料和地图分析地理问题。但是,学生的地理综合性思维还比较欠缺,地图的获取信息能力有待培养与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并分析其位置的优越性。
总结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特点。
过程与方法
根据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学会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快速发展的原因,培养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特征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
难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视频导入
观看视频
提示学生从视频里面得到的信息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明确珠江三角区域与珠江三角洲的区别
说出珠江三角区域与珠江三角洲的区别(经济区域与自然区域)
展示珠江三角洲区域与珠江三角洲的图片,提问学生说出两者的区别
明确学习内容的地理位置,便于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角色扮演: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扮演华为公司董事长;第二组扮演深圳桂晨公司总经理;第三组扮演深圳市市长;第四组扮演秘书记录组。小组根据材料讨论完之后发言
提示学生从从资金、技术、产品销售方面阐述。指导学生如何讨论
学生经过讨论,然后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仅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且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理解什么是外向型经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小结: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师生一起总结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引进来:资金、技术、设备、经验;走出去:农产品、工业产品
总结外向型经济的特点,突破教学重点
合作探究:对外开放的区域优势
思考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区域优势
引导学生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去思考
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天时
思考:政策因素 (天时)
1980年深圳、珠海被确定经济特区;1984年广州被划定为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提高学生地理的综合性思维
地利
学生说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与经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展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图片
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和
看新闻稿、广州人才市场与火车站的图片说出人和的具体体现
展示广州的一篇新闻稿与广州火车站的图片,提问学生人和的体现(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著名的“侨乡”
)
直观的图片展示,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阅读P55页活动题第2题的材料,找出不同年份主要出口的产品。
从交通、文化、出口产品的变化、饮食、城市的建设成就等方面阐述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举例子说明,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壮大
课堂总结
师生一起总结课堂所学重难点
课件展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理顺学习思路,加强知识之间的的联系性
课堂练习
集体回答与个别提问回答选择题答案
课件展示课堂练习
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3772535336550课堂练习
1.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是 ( )
A.美国 B.西欧
C.台湾地区 D.港澳地区
2.决定珠江三角洲外资来源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国家政策
C.土地肥沃 D.气候暖热
珠江三角洲,依靠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我国的“南大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3.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
B.毗邻港澳地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C.面向我国东海,海陆交通便利
D.是对外开放前沿,全国著名的侨乡
4.下列经济特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 )
A.深圳、厦门 B.汕头、广州
C.珠海、海南 D.珠海、深圳
5.珠江三角洲发展工业的独特优势是 ( )
A.靠近港澳和东南亚,许多地方是侨乡
B.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C.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D.自然资源类型齐全,储量丰富
6.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限制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能源供应不足,矿产贫乏 B.水源不足
C.科技水平低 D.劳动力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