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压 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章节复习小结+综合检测+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 压 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章节复习小结+综合检测+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4-08 00:11: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章节综合检测
第九章 压 强
注意事项:1.
本卷共四大题24小题,满分100分,检测时间90分钟。
2.g取10N/kg。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B.高压锅运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的原理
C.洗手盆的排水管用U形“反水弯”防臭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D.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2.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B.在鞋底做上凹凸不平的花纹
C.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D.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3.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取决于(  )
A.外界大气压强
B.外界大气压强和管的粗细
C.外界大气压强和液体密度
D.外界大气压强和玻璃管的倾斜程度
4.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①过路涵洞
②拦河大坝
③洗手间下水管
④船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图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躺在吊床上,人感到舒服,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力
B.乙图:给鸡自动喂水的装置是利用连通器原理
C.丙图:向吸管中吹气,管中水柱上升是利用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D.丁图:将一端套橡皮膜的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可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深度的关系
6.在探究实践创新大赛中,小明同学展示了他的“液体压强演示仪”,其主要部件是一根两端开口且用橡皮膜扎紧的玻璃管(如图),将此装置放于水中,通过橡皮膜的凹凸程度变化,探究液体压强规律。如图描述的几种橡皮膜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7.图中的两个圆柱形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A、FB,则(  )
A.pA=pB,FA=FB
B.pA=pB,FAC.pA<pB,FA=FB
D.pA>pB,FA>FB
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为了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小明设想:沿竖直方向截取部分乙后叠放在甲上;小红设想:沿水平方向截取部分乙后叠放在甲上。若用“一定不行”、“可能不行”、“一定行”做三个表情包,则“可能不行”的表情包(  )
A.给小明
B.给小红
C.两人都给
D.两人都不给
9.可燃冰是海洋深处甲烷与水形成的固体,如图表示不同深度、不同温度下甲烷与水存在状态情况,已知深度每增加10m,海水的压强增加1atm
(1atm为1标准大气压)。下列情形中,甲烷与水能形成可燃冰的是(  )
A.压强为50atm,温度为10℃
B.压强为100atm,温度为0℃
C.压强为200atm,温度为20℃
D.压强为300atm,温度为25℃
10.如图,下列各容器的质量相同,底面积都是10cm2,如果在容器中都装有800g的水,那么水对容器底压强可能是7000Pa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容器下部横截面积S2是上部横截面积S1的3倍,当由管口注入重为G的某种液体时,上部液体与容器的下部等高,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
A.G    
B.G    
C.G    
 D.G
12.已知球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4πR2,R为球体的半径。若地球半径取6.0×106m,π取3.0,标准大气压取1.0×105Pa,则我们可以估算出大气层的重力为(  )
A.360N
B.4.32×1014N
C.4.32×1019N
D.3.6×1012N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3.如图所示是小朋友们喜爱的一项运动——玩滑板。小朋友一只脚踏上滑板之后与踏上之前相比,滑板对地面的压强会

14.如图所示,在易拉罐中注入少量的水,用酒精灯对易拉罐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将罐口堵住,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冷却,观察到易拉罐变瘪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的存在。
15.中国自主研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最深潜深
6699m,获取到深海岩石、沉积物及近底海水样品,以供科学研究。随着下潜,“蛟龙号”受到海水的压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蛟龙号”在6600m
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强是
Pa。(海水密度取
1×103kg/m3)
16.停在水平地面的汽车质量为2400kg,汽车所受重力为
N,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共为0.12m2,汽车对地面压强为
Pa。
17.如图所示,把饮料吸管A插入盛水的杯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往B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上升。这是因为A管上端口附近空气压强变
(选填“大”或“小”)的缘故;当杯内水的深度为10cm时,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大小为
Pa。
18.为探究液体的某些性质,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玻璃装置。首先向水槽里灌满水,松开铁夹后,水流入a、b两管,待稳定后,a、b两管中水面高度ha
hb(选填“>”“<”或“=”),其原因是
;随后拔去右端的软木塞,装置中的水立即向外涌出,此时a、b两管中水面高度h′a
h′b(选填“>”“<”或“=”),其原因是

三、实验探究题(第19小题4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8分,共18分)
19.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图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丙
p丁(选填“>”“<”或“=”)。
20.小敏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乙和丙容器中装的是同种液体)。



(1)实验中,首先必须检查压强计能否正常使用,若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都很小,则说明该压强计的气密性
(选填“好”或“差”);调节好压强计后,U形管两边液面相平。
(2)小敏把探头分别浸入到甲、乙图中的两种液体(水和酒精)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比图乙小,由此,他判断图甲中的液体是酒精,他的判断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接着他改变图乙中探头的深度,其探究情况如图丙所示。
(3)比较图
,得出探头浸入液体中的深度
(选填“越深”或“越浅”),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液体在此处的压强就越

(4)小敏发现在同种液体中,探头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体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

21.小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设计的方案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将活塞推至注射器顶端,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排尽空气。实验中,小虎同学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活塞刚好被拉动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实验室有甲、乙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5cm2和2cm2,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实验时应选用
(选填“甲”或“乙”)注射器。
(2)下面是小虎同学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空白处内容补充完整。
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N
活塞的横截面积S/cm2
大气压强的值p/Pa
6.0
0.5
/
(3)根据计算出的大气压的数值请你分析,该数据与标准大气压不相同的原因可能是
,为减小该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小明对小虎同学所做实验进行改进:“在原实验基础上,取下橡皮帽,将活塞推到注射器底端后,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这一实验步骤,小明计算出的大气压强值是
Pa。
四、计算题(第22小题5分,第23小题6分,第24小题9分,共20分)
22.在有漩涡的河中游泳极其危险,当人接受漩涡时就会被一股很大的“吸力”吸入水底。漩涡是由于河床的沟壑变化而产生的漏斗形旋流,漩涡处水流速度突然加快,如图所示。请用物理知识解释漩涡产生“吸力”的原因。
23.如图所示,质量为500g的薄壁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底面积为80cm2,内装1.5L的水,已知ρ水=1.0×103kg/m3,求:
(1)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4.我国最新自主研发的中型民航客机C919在浦东机场成功起飞,打破了欧美国家民航技术的长期垄断,成为我国“大国制造”的标志之一。该机在某次试飞时飞机以300km/h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了2h;估计该机质量为40t,着陆后静止在水平地面时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4m2。求:
(1)飞机在这2h内水平飞行的路程;
(2)飞机水平匀速飞行时受到的升力;
(3)飞机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1.
C
2.
A
3.
A
4.
C
5.
D
6.
B
7.
C
8.
A
9.
B
10.
B
11.
A
12.
C
13.
变大
14.
大气压
15.
增大
6.6×107
16.
2.4×104
2×105
17.

1000
18.

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内液面相平

b管下方细,水的流速大,压强小
19.
(1)海绵的凹陷程度
(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
20.
(1)差
(2)错误
(3)乙、丙
越深

(3)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1.
(1)甲
(2)1.2×105
(3)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
1.0×105
22.
解:漩涡处水流速度突然加快,压强减小,而漩涡边沿水流速度较慢,压强较大,漩涡中心的压力远远小于漩涡边沿的压力,当人接近漩涡时,在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就会被一股很大的“吸力”吸入水底,这就是漩涡产生“吸力”的原因。
23.
解:(1)1.5L水的质量:m=ρV=1×103kg/m3×1.5×10-3m3=1.5kg;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容+G水=m容g+m水g=5N+15N=20N;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2.5×103Pa。 
(2)因为容器是连通器,所以水深h=10cm=0.1m,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ρgh=1×103kg/m3×10N/kg×0.1m=1000Pa;由p=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1=p1S=1000Pa×80×10-4m2=8N。
24.
解:(1)由v=可得,飞机在这2h内水平飞行的路程:s=vt=300km/h×2h=600km。 
(2)因为飞机水平匀速飞行时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受到的升力和自身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飞机水平匀速飞行时受到的升力:F=G=mg=40×103kg×10N/kg=4×105N。 
(3)飞机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力:F压=G=mg=40×103kg×10N/kg=4×105N,对地面的压强:p===1×105P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章节复习小结
第九章 压 强





类型1 液体压强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
命题点:(1)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和压力的大小;(2)液体压强的计算。
经典例题1
如图所示,往木桶中匀速注水直至注满。下列表示此过程中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解析】据图可知,木桶的形状是上宽下窄,所以在向木桶中倒水时,相同时间倒入相同质量的水,但水在木桶中的增加的高度越来越小,所以根据p=ρgh可知,木桶底部所受的液体的压强的增加量也会越来越小,故B正确。
【答案】B
类型2 大气压强的应用
命题点:(1)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2)大气压强的大小。
经典例题2
如图是小明为家里的盆景设计的一个自动供水装置。他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后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这样盆景盘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塑料瓶中的水不会立刻全部流掉的原因是(   )
A.受浮力的作用
B.外界大气压的作用
C.盆景盘支持力的作用
D.瓶口太小,水不易流出
【解析】当把装满水的瓶倒放入盆景盘的水中时,由于大气压作用在盆景盘中的水面上,所以水不会从瓶中流出来,当盆景盘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会有水流出,使盆景盘中水位升高,瓶口再次被水浸没,瓶中的水停止外流,这样盆景盘中的水位就可以保持一定高度。
【答案】B
类型3 固体压强的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
命题点:(1)压强公式的应用;(2)比较压强的大小。
经典例题3
按照规定,我国载货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00kPa以内,但有些司机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顾国家利益,肆意超载。有一辆自重为2t的6轮汽车,核准载货量为4t,实际装货8t,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m2。(g=10N/kg)求:
(1)实际装货后该车对地面的压力多大?
(2)通过计算说明,该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否超过规定?
【解析】(1)根据G=mg求出总重力,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总重力;(2)根据p=求出货车对地面的实际压强,然后和控制压强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解:(1)实际装货后该车对地面的压力:F=G=(m车+m货)g=(2000kg+8000kg)×10N/kg=1×105N。
(2)实际装货后该车对地面的压强:p==≈8.3×105Pa>700kPa,所以该车对地面的压强已经超过规定。
类型4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命题点:(1)利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设计实验;(2)实验结论分析。
经典例题4
如图所示,为小丽在“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的图示。
A
B
C
D
E
F
(1)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丽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通过实验小丽得出结论: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小丽的结论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压路机的碾子很重,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解析】(1)本实验中,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多个量的关系,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其次,通过海绵或泡沫的形变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还用到了转换法;(2)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大小不同,由图示实验可知,应选择图D、E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物体间的压力相等而受力面积不同,应该通过图中的E、F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3)由图D、E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而物体间的压力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由此可知,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由图E、F所示实验可知,物体间的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由此可知,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由此可知,小丽的结论是正确的;(4)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增加受力面积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压路机的碾子很重,这是利用了增大压力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答案】(1)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D、E E、F (3)正确 (4)增大受力面积 增大压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