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作业”课堂教学之导学案:课题2 溶解度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零作业”课堂教学之导学案:课题2 溶解度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2-16 12:0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零作业”课堂教学之导学案
课题 编写人 授课人 课型 时间
课题2 溶解度 吕书生 新授
一、自主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能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相关的信息。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性的因素,能利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溶液状态的相互转化。
(2)初步学会运用数据、表格、图像等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二、徜徉书海活动探究
模块(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问题情境导学:
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有哪些影响因素呢?
2、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一)定温下,氯化钠在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操作 加入5g的氯化钠,搅拌 再加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mL水,搅拌
现象     又溶解了
结论  溶液 溶液 增加溶剂的量溶液变
分析:
根据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的事实说明:定温时,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质量的多少与溶剂的质量有关,溶剂越多溶解的溶质越 ;当溶质溶解达到限度时,溶液处于 状态。
(2)实验探究(二)定量水中硝酸钾溶解的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溶解 溶液不饱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有固体不溶物 可溶物在一定量水中 无限量溶解
……  
加热  固体 温度升高,溶液变为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固体又溶解 温度升高,溶质溶解的质量
冷却   温度降低,溶质溶解的质量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 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定温度下,若溶液中有不溶解的剩余可溶物,且质量不变则溶液为该温度下的 溶液;一定温度下,若溶液中没有不溶解的剩余可溶物,可继续添加少量该可溶物,若不溶解则为 ;若溶解表明溶液 。
(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升温、增加溶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
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的,改变条件可使溶液的状态发生变化。
3、想一想议一议:
(1)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2)定温下,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
模块(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之一
1、问题情境导学:
(1)如何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晶体?(2)海水晒盐的化学原理是什么?
2、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结晶:
(1)溶液中的溶质以 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2)分类:
① (降温结晶)如:提纯硝酸钾
② :如:海水晒盐
3、交流讨论:
(1)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方法: 。
(2)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氯化钠方法: 。
模块(三)溶解度
1、问题情境导学:
定温下,定量溶剂中溶解不同可溶物的质量不同,如何定量表示溶解量的多少呢?
2、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克溶剂里达到 时所溶解的 。
五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 的性质和 的性质。
外部因素: 。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分类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溶解度/g < 0.01~1 1~10 >
3、想一想议一议:
(1)“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
在20 ℃时,100克水中 溶解36.0克的氯化钠。或在20 ℃时,36.0克的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 。
(2)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那么氯化钠溶解性如何?

模块(三)溶解度曲线
1、问题情境导学:
根据溶解度定义知,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那么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如何?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2、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溶解度曲线
(1)定义: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 ,同一物质在水中的
随 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2)表示方法:① ②
(3)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①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②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曲线为“陡升型”,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曲线为“缓升型”,如氯化钠。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 http: / / baike. / view / 22899.htm" \t "_blank )随温度的升高而 ,曲线为“下降型”,如氢氧化钙 ( http: / / baike. / view / 176853.htm" \t "_blank )。
(4)从溶解度曲线中,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①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 ;
②交点表示不同物质在该温度下溶解度 ;
③可以比较相同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
④溶解度曲线上及上面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 溶液;
⑤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 溶液。
3、交流讨论:
(1)饱和石灰水与不饱和石灰水如何相互转化?
降温、增加溶剂
饱和石灰水 不饱和石灰水
升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
(2)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喜爱用银制器皿盛放食物招待客人,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人们发现,牛奶等食物放入银器皿后,不易腐败,能够保存比较长的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认为,银是不溶于水的。但实际上,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几乎没有。把食物放人银器皿后,总有极微量的银溶解于水,因此水中就有了银离子。银离子能有效地杀死细菌,因此食物就能保存较长的时间。
模块(四)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问题情境导学:
(1)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2、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 水里达到 时的气体 。
(2)五因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里、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 ;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 。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 :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 。
3、交流讨论:
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溶解度 。所以鱼塘水中溶氧量 ,鱼会接近水面游动呼吸。
当堂达标练习
一、巩固练习:
1、常温下,向一未知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经充分搅拌,发现有部分硝酸钾晶体溶解,则原溶液是(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各部分性质不相同的液体 D、无法确定
2、能证明30℃时的某硝酸钾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的正确方法是( )
A、向30℃时的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后搅拌,加入硝酸钾固体的不变
B、恒温蒸发10g水后,有少量硝酸钾晶体析出
C、将温度降至10℃时,有少量硝酸钾晶体析出
D、加入10g硝酸钾晶体,仍有少量硝酸钾晶体
3、现有下列方法: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熟石灰;④减少熟石灰;⑤增加溶剂;⑥蒸发溶剂。能用来将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因素:①溶质种类;②溶剂种类;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温度;⑥压强;⑦搅拌、振荡。其中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是( )
A、①②⑤ B、④⑤⑥⑦ C、③④⑥⑦ D、⑤⑥
5、现有60℃的硝酸钾溶液500g,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则溶液中一定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硝酸钾的溶解度
6、某温度下,将5g氯化钠放入10g水中,得到13.6g氯化钠溶液,该溶液一定是(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 稀溶液 D、无法判断
7、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气体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为比较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查得101kPa时,M、N两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SM,20℃=0.023L/LH2O;SN,40℃=0.023L/LH2O。则在101kPa、30℃时,M、N两种气体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SMSN D、无法比较
8、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0 g水中溶解20 g 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20 g
B、在20℃时,把2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
C、在20℃时,把20 g 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
D、在3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7 gNaCl恰饱和,则3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 g
9、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
(2)20℃时,在装有5g KNO3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振荡,此时所得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该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内溶液温度升至60℃,此时试管内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时,溶解过程所需要的仪器有 。
二、拓展提高:
1、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A、温度高低 B、溶质、溶剂的质量 C、溶剂的种类 D、溶质的种类
2、溶解度曲线图可表示的意义是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②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
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A、全部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3、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 )
A.过滤 B.蒸发 C.蒸馏 D.结晶
4、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60℃时,取100g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至30℃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A. 130g B.140g C.160g D.180g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
A.将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无白色浑浊出现
B.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36g,将3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溶液
C.二氧化碳溶于水产生碳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都是H+
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6、在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 g,则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A、m溶液∶m溶质=4∶1 B、m溶液∶m溶质=5∶1
C、m溶剂∶m溶质=4∶1 D、m溶剂∶m溶质=5∶1
7、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
8、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当温度为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 法(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
三、中考链接:
1、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2、下列有关溶液及其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海水的凝固点比水低
B. 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
C. 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水的量的变化而变化
D. 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汽水和蔗糖水都属于溶液
B.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在一定条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
D.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
4、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5、右图为固体物质X、Y的溶解度曲线。在温度为t2℃时分别把质量为a g的X、Y放入100 g水中,下表为对溶液状态的判断以及使不饱和溶液达到饱和采取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 )
状态 措施
A X为饱和溶液,Y为不饱和溶液 给Y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
B X为不饱和溶液,Y为饱和溶液 向X溶液加入固体X至有晶体残留
C X、Y都是饱和溶液。
D X、Y都是不饱和溶液。 把X溶液温度降低至t1℃,给Y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
6、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3)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该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
、 、 。
参考答案:
模块(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问题情境导学:
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有哪些影响因素呢?
2、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一)定温下,氯化钠在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操作 加入5g的氯化钠,搅拌 再加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mL水,搅拌
现象  全部溶解  不能全部溶解 又溶解了
结论  溶液不饱和 溶液饱和 增加溶剂的量溶液变不饱和
分析:
根据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的事实说明:定温时,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质量的多少与溶剂的质量有关,溶剂越多溶解的溶质越多;当溶质溶解达到限度时,溶液处于饱和状态。
(2)实验探究(二)定量水中硝酸钾溶解的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溶解 溶液不饱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有固体不溶物 可溶物在一定量水中不能无限量溶解
……  
加热  固体消失 温度升高,溶液变为不饱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固体又溶解 温度升高,溶质溶解的质量增加
冷却  析出晶体 温度降低,溶质溶解的质量减少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定温度下,若溶液中有不溶解的剩余可溶物,且质量不变则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若溶液中没有不溶解的剩余可溶物,可继续添加少量该可溶物,若不溶解则为饱和溶液;若溶解表明溶液不饱和。
(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升温、增加溶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
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的,改变条件可使溶液的状态发生变化。
3、想一想议一议:
(1)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不一定。对于不同种的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对于同种的溶质,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2)定温下,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
可以,如定温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还可以溶解蔗糖等其他物质。
模块(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之一
1、问题情境导学:
(1)如何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晶体?(2)海水晒盐的化学原理是什么?
2、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结晶:
(1)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2)分类:
①冷却热饱和(降温结晶)如:提纯硝酸钾
②蒸发结晶:如:海水晒盐
3、交流讨论:
(1)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方法:降温结晶。
(2)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氯化钠方法:蒸发结晶。
模块(三)溶解度
1、问题情境导学:
定温下,定量溶剂中溶解不同可溶物的质量不同,如何定量表示溶解量的多少呢?
2、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五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 的性质和 的性质。
外部因素: 。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分类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3、想一想议一议:
(1)“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
在20 ℃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0克的氯化钠。或在20 ℃时,36.0克的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
(2)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那么氯化钠溶解性如何?
易溶于水。
模块(三)溶解度曲线
1、问题情境导学:
根据溶解度定义知,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那么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如何?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2、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溶解度曲线
(1)定义: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2)表示方法:①列表法 ②图像法
(3)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①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②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氯化钠。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 http: / / baike. / view / 22899.htm" \t "_blank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如氢氧化钙 ( http: / / baike. / view / 176853.htm" \t "_blank )。
(4)从溶解度曲线中,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①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②交点表示不同物质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同;
③可以比较相同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④溶解度曲线上及上面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⑤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3、交流讨论:
(1)饱和石灰水与不饱和石灰水如何相互转化?
降温、增加溶剂
饱和石灰水 不饱和石灰水
升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
(2)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喜爱用银制器皿盛放食物招待客人,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人们发现,牛奶等食物放入银器皿后,不易腐败,能够保存比较长的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认为,银是不溶于水的。但实际上,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几乎没有。把食物放人银器皿后,总有极微量的银溶解于水,因此水中就有了银离子。银离子能有效地杀死细菌,因此食物就能保存较长的时间。
模块(四)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问题情境导学:
(1)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2、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因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里、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3、交流讨论:
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所以鱼塘水中溶氧量减少,鱼会接近水面游动呼吸。
当堂达标练习
一、巩固练习:
1、B 2、A 3、C 4、B 5、D 6、A 7、A 8、D
9、(1)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饱和 1:2 (3)烧杯和玻璃棒
二、拓展提高:
1、B 2、A 3、A 4、B 5、C 6、D
7、加入硝酸钾(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水(溶剂),任答一条即可]
8、(1)30 (2)20 (3)降温结晶
三、中考链接:
1、D 2、C 3、D 4、D 5、B
6、(1)溶解 (2)温度 (3)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