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3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08 10:3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人教版 2019新课标 选择性必修一 第5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节
第五章 第1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目录
前 言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不仅山峰险峻、秀美,而且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地质、地貌、生物、大气、水等其中一项特色突出的山,就能美名远扬,而黄山松、石、云、泉俱绝。黄山拥有四绝的神奇组合是偶然现象吗?你能对这种神奇组合做出解释吗?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自然环境由大气、水、地形地貌、生物、土壤、岩石等要素组成
(二)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表水丰富
河流众多
大气
水文
生物
土壤
地貌
流水作用强烈
山、丘、盆、谷交错
红壤、黄壤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三)自然环境各要素进行着物质、能量的交换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水循环
大气循环
生物循环
地理要素→物质循环→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构成整体
(三)自然环境各要素进行着物质、能量的交换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右图中有几种自然环境要素?水在各要素之间是如何转换的?
案例:生物循环将各要素联系为整体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生物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环境间的物质流动过程,周而复始的生物循环联系和改变了自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功能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备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之外,各要素间相互作用还会产生一些新的、整体的功能。

1+1>2
(一)生产功能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案例:坡度对生物生长的影响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坡度
差异
太阳辐射
水分条件
土壤肥力
风化物粗细
生物类型差异
生物量差异
生产功能差异
(二)平衡功能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2、平衡功能:指各个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案例:二氧化碳平衡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在植物和土壤中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海水中溶解的钙相结合进入海洋中
二氧化碳的消耗
+
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产生
平衡
案例:二氧化碳平衡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案例:坡面土壤厚度的稳定性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坡面土壤表层常常发生流水侵蚀。岩石不断风化,为土壤形成提供原料。流水侵蚀和岩石风化控制着土壤厚度。一般来说,如果流失侵蚀强烈,土壤薄,下覆岩石受环境影响加剧,风化加速。相反如果流失侵蚀较弱,在厚厚的土壤保护下,岩石就不易风化。表面上看,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很明显,一次降水过程就能观察到;而土壤的形成速度比较慢,短时间内难以察觉,土壤厚度似乎应该变薄。但事实上,在自然状态下植被生长良好的坡面,经过多年的土壤侵蚀与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厚度一般没有明显的变化。通过土壤与水、土壤与岩石间的物质交换,土壤厚度及自然环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活动:分析藏羚羊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海拔多在4500米以上,是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藏羚羊繁殖率各年变化不明显。存活率却变化显著。若冬季食物、水源充足,寒潮少发,藏羚羊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当数量增以后,食物、水源相对不足,避风处相对缺乏,藏羚羊存活率下降,数量减少。因此,在自然状态下,藏羚羊数量虽然随着环境变化有所波动,但基本稳定。
(1)推测可可西里地区的气候与制备特点。
(2)说明可可西里地区动物(如藏羚羊)的数量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原因。
(3)藏羚羊的数量有所波动,但基本稳定,这种现象符合什么地理原理?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一)自然环境要素在不断的演化(以地形为例)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平坦高原
流水侵蚀
高原峡谷不断拓宽,高原面萎缩
演化为
山地
逐步侵蚀
丘陵
进一步侵蚀
平原
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如下面所示的地貌侵蚀的变化:
(一)自然环境要素在不断的演化(以地形为例)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自然环境要素的演化,是环境中各要素物质交换的结果。例如水与岩石的物质交换导致流水地貌的演化。
(二)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自然环境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各要素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
思考:黄山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特色突出的“四绝”?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花岗岩体节理风化,造就“奇石”
在缺少水土的峭壁岩石缝间,发育不良的黄山松成为“怪松”;
山体高大陡峭,气流强烈抬升形成“云海”
岩浆上涌加热地下水,形成“温泉”
案例: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湖泊淤积,逐步变浅,面积萎缩。同时,水量逐步减少,生物由水生生物演变为湿生生物,湖底底泥转化为土壤,小气候也逐渐干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地貌、生物、土壤、水等要素的统一演化过程。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以此出现不同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图5.3)。
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挖补干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该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使得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导致整个自然发生改变。
与自然环境普遍存在着的正常演化相比,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快的多,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
(一)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自然干扰
陡峭山地
外力侵蚀
浑圆丘陵
灌木草地
植被演化
森林
正常演化:需要上千万年
地形
植被
遭受火灾(被干扰):需要几十年
灌木草地
植被演化
森林
植被
同步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通过自然环境要素连锁变化,不但干扰的后果常常被放大了,环境变化也越来越快。环境的快速变化往往不利于人类的适应。
(二)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人为干扰
黄土高原植被被人类大量砍伐
案例:森林过度砍伐导致东北自然环境的整体变化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东北临朐北部为寒温带针叶林,南部为真阔叶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经过100过年的大规模采伐,至20世纪末,东北林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森林面积锐减。一方面造成土壤缺乏枯枝落叶的补给,且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岭南一方面降低了森林滞留降水的功能,导致降水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水土流失家具使地面沟谷纵横、土层变薄,岩石裸露,岩石的风化速度加快。
自20世纪末,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林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森林逐渐恢复。
活动:认识修建大坝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修建大坝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诸多的影响,请根据下图提供的线索讨论这些影响,并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空白处。
第五章 第1节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