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
口
瀑布 梁衡
HU KOU PU BU LIANGHENG
壶口瀑布
或称纪行,是文学体裁,属于散文,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现在也多指记录游览经历的文章,记录游览经历,各具风格。
游记
瀑
布
明确所至
思考
作者几次到过壶口瀑布?
初识壶口
庐山瀑布(仰视)
……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望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
壶口瀑布(俯视)
任务一:
默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分析作者从什么角度进行描写。
惊心动魄
气势磅礴
初到壶口
任务二:
朗读课文3--5自然段,找出描写水的句子,分析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特点,并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
赏析句式:
我从 这句描写中,读出了壶口瀑布 的特点,这句话妙在运用了 (动词、比喻、拟人......)。
再访壶口
赏析:利用叠词、富有表现的动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排山倒海、波涛汹涌、雄壮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勇往直前的精神。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雪山扫碎千秋泻
,雾水冲天帝座凉
上游
赏析:运用拟人修辞,写水之险峻的特点。
“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雪山扫碎千秋泻
,雾水冲天帝座凉
上游
①拟人、比喻及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气势磅礴的壮美。
②反复,强调河水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勇往直前,表现了黄河百折不挠的精神。
“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九州飞溅瑶池液
,一醉炎黄万古春
龙槽壶口
比喻,把河水比成飞毯、钢板出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黄河水凝重、猛烈地特点,表现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
“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雪涛滚滚九霄来
,狂泻壶中浪煮开
龙槽两边
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壶口瀑布水流的各种情状,展现了其柔美的一面。
“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蒸汽冲天烫红日
,龙威万代震尘埃
龙槽两边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河水坚强,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
“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黄龙破万山
,滚滚雷声吼
眼前的河水
写景角度探究
作者在描写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时,采用了什么描写角度?
定点换景
指作者的立足点不变,而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的写作方法。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柳宗元《小石潭记》
写景角度探究
移步换景
指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下来。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所感探究
三层次
任务:对应三个层次,在文章当中找出作者的所感。
思想之花——所感
第一次 雨季
第二次 枯水季
观看感受、雄壮伟大
气势磅礴、柔和细碎、刚中带柔
由水想到个人
融景生情,情景交融
相似
什么景?什么情?
由个人→民族
歌颂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 勇往直前
百折不挠 无坚不摧
思想之花——所感
课堂小结
《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水的游记。作者梁衡调动形象生动的笔触,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情状和态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
请用定点换景写一篇200字的游记片段。
作业
谢
谢
授 课 胡琴碧
SHOU KE HU QIN 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