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一单元第1课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体例;
2、概括故事情节,把握窦娥的人物形象;
3、窦娥有何冤?反映了怎样的社会?
文体知识介绍
一
文体知识
1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在世界剧坛上中国古典戏剧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四种基本形式。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王国维《戏曲考原》
2
元曲介绍
元曲
散曲
杂剧
套曲
小令
唱
唱+演
(散曲+科介+宾白)
(一宫调一曲子)
(一宫调数曲子)
元杂剧: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戏曲形式,它有自身的的特点和较严格的体制 ,并形成了韵散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文体知识
朝天子·咏喇叭
[ 明 ]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散曲:小令
元杂剧常识
结构
四折一楔子
角色
旦(女角)末(男角)
净(似京剧的花脸)
杂(配角)
剧本构成
曲词、科介、宾白
杂剧的结构形式通常是一本四折,之外可以加楔子。四折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结构
剧本的构成:曲词、科介、宾白三部分
曲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思考:《窦娥冤》为“末本”还是“旦本”?
旦本
剧本构成
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zhǐ)、羽、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曲调。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规定曲的格式、字数、平仄等。
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
宫调与曲牌
思考 :《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什么意思?
表示这一折选自曲牌【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宫调。
文本解读
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
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人物对话;
独白:人物自叙;
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
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文体知识—角色分类
末是男角,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男主角叫正末,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末是元杂剧中的男性角色,如张生,陈最良。老年男子叫外末,如监斩官。
末
旦是女角,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是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旦是元杂剧中的女性角色,如窦娥、崔莺莺、杜丽娘等。
旦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角色
文体知识—角色分类
净俗称“花脸”“花面”,有正净、副净之分。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如张飞、李逵。
净
杂是杂角,如孤(官员)、袛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
杂
3
元杂剧的成就
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 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补
中国古典十大悲剧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 《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精忠旗》明·冯梦龙 《清忠谱》 清·李 玉
《桃花扇》清·孔尚任 《汉宫秋》 元·马致远
《琵琶记》明·高则诚 《娇红记》 明·孟称舜
《长生殿》清·洪 昇 《雷峰塔》 清·方成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一单元第1课
作者介绍
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
关汉卿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走进作者
1
自评
“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zhuàn zhòu),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
元代人评价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2
后人评关汉卿
元曲四大悲剧之首
中国十大悲剧之一
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
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王国维
文本解读
请概括楔子和每一折的故事情节。
楔子:窦天章把女儿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进京赶考。
第一折:婆婆遭劫,二张搭救;父子逼婚,窦娥争理。
第二折: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
第三折: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文本解读
窦娥的不幸有哪些?
3岁丧母、7岁成为童养媳、
17岁完婚、不到两年夫死
遇上无赖、含冤被斩……
【小组合作探究】
在窦娥的悲惨经历中,很多人物起到了推动作用,你认为主要是谁?
①窦天章典卖女儿;②蔡婆婆放高利贷和买她作童养媳;③丈夫的夭折;④蔡婆的引狼入室;⑤张驴儿的陷害;⑥桃杌的贪赃枉法,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
●(1)张驴儿父子,他们是窦娥悲剧的直接原因。
●(2)太守桃杌,他是窦娥悲剧的主要原因。
●(3)庸医赛卢医, 他既是造恶者,又是助恶者。
●(4)其父窦天章他是窦娥悲剧的间接责任者 。
蔡婆婆
胆小、糊涂、懦弱、逆来顺受
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高利贷剥削)
无赖、狠毒、
品行恶劣
象征横行乡里的恶势力。
贪财凶暴、
草菅人命
象征司法不公、政治腐败。(官吏贪污,狱刑黑暗)
张驴儿
桃杌
是非颠倒、善恶错位的黑暗社会
研读第三折
绑赴刑场
婆媳诀别
临刑发誓
第三折分为几个场景?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读第一层的唱词思考【端正好】、【滚绣球】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愤恨,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也是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控诉。
2、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文本解读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对于窦娥的深重冤情,天地竟无动于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窦娥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反映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文本解读
反抗的窦娥
文本解读
1、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刽子云]
你有甚么话说?
[正旦唱]
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明确: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善良的窦娥
1、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1、阅读第3部分,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文本解读
誓愿顺序
誓愿内容
所用典故
誓愿实质
第一桩
第二桩
第三桩
1、阅读第3部分,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血溅白练
文本解读
誓愿顺序
誓愿内容
所用典故
誓愿实质
第一桩
第二桩
第三桩
六月飞雪
飞霜六月因邹衍
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亢旱三年
东海曾经孝妇冤
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不屈的窦娥
血溅白练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文本解读
2、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不能颠倒。
这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
3、向天地发誓与第一场景中骂天地的情形是否自相矛盾?
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
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斥天地批判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
另一方面,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冤案。
在元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黑暗的社会滋生了他们,并纵容他们,他们相互勾结,构成了虐民的罗网。这张网下,人的生命没有了保障,哪怕她是有价值的。因此,窦娥的冤狱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悲剧的时代产生时代的悲剧。
课文中如果加入第四折,效果怎么样?
窦娥冤魂诉冤,窦天章案情重审,坏人绳之以法。
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悲剧的本质不在于悲惨,悲剧打动人心的力量来自人自身,来自主人公不甘心命运的安排,以有限的力量向强大的环境所做的抗争。他们虽处逆境,却并不一味地哀怨,叹息,乞怜,束手待毙,无所作为。相反,悲剧人物偏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按照自己对生活的要求和愿望去抗争。
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这才是真正的悲剧精神!
总结
1、窦娥感情发展:(由屈生) 冤- 悲- 恨
2、窦娥人物形象: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
3、主题: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4、语言特色: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