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蜀道难》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蜀道难》课件(4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8 11:2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蜀 道 难
唐·李白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初唐成就最高的是陈子昂。
  盛唐出现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盛唐成就最高的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
  中唐的代表有“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和“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关于唐诗:
诗歌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分。
现实主义真实反映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与疾苦,风格多沉郁顿挫,如杜甫的《三吏》。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等主观情感,语言热情奔放,常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想象瑰丽神奇,多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
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豪放派词气势豪放,意境雄浑阔大。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婉约派词则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1、诗歌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强烈的抒情性: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充满作者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
2、和谐的音乐美: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讲究押韵。
3、语言凝练,形象,含蓄。
5.按题材给诗歌分类,以了解主旨。
3.了解诗人经历、思想和艺术风格。
2.借助意象,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
1.寻找有效切入点,关注所有信息。
4.了解诗人所处时代,以知人论世。
古代诗歌鉴赏题一般方略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
明背景,知常识
本诗大约作于唐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蜀道难”,古乐府旧题。
乐府诗
乐府原是汉武帝设立的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收集和创作民间诗歌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与古体诗没有区别。后世将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称为乐府诗。
《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目的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它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26岁后“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胸怀“济苍生安社稷”的凌云志,遍游大江南北;42岁,因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供奉翰林,得唐玄宗宠幸,故有“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等传说,但不久即遭谗去职; 45岁再游大江南北,在洛阳与杜甫结为挚友; 晚年(安史之乱)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卒年62岁。
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伟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李白一方面受传统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影响,有治国安邦的远大志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另一方面又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贵,粪土王侯。
李白简介
李白,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听读、诵读
要求:1、读准字音字词。
2、注意停顿和情感。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文中多次出现,总共出现了几次,多次重复是何用意呢?
自读思考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 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 结尾跟开篇相照应。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2、本诗三段内容各从哪些角度写蜀道之“难”的?
自读思考
一叹其高
二叹其险
三叹其险、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第一部分)
结合注释默读第一段,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蜀道之高?(结合艺术手法分析)
正面、侧面
1、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高。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渲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上下对举
虚实结合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反衬、夸张
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细节描写
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古栈道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第一部分)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五丁开山故事、作用)
一叹高而难行
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虚实结合
1、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2、开辟蜀道的艰难
映衬夸张
细节描写
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侧面写高
正侧面写高
行人角度
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整体概括,面的描写
点的描写
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险峻?第二部分:叹自然环境险
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蜀道之险峻?(结合艺术手法分析)
第二节从哪些角度(方面)来突出蜀道之险?
1.环境凄清
2.山高水险
视觉、听觉
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
“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写法:烘托、渲染(以景衬情)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凄清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行走在蜀道上,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也影响人的情绪。
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387
提示背诵
二叹险
可畏
视觉:——
听觉:-----
环境凄清
静景:——
动景:——
山高水险
以环境烘托渲染蜀道之难
以山水险恶烘托蜀道之难
二叹险而可畏
山水险恶
景物凄清
悲鸟号古木,看
雄雌绕林间。
子规啼夜月 听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险峻?第二部分:叹自然环境险


借景抒情
环境烘托
运用夸张
风光奇险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写蜀道的险而可畏
(第三部分:叹社会环境险)
第三节,诗人从哪些方面写蜀道的险、乱?这样写的目的和作用?

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险要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战祸之烈,安居之难
引以为戒,警惕战乱
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张载的语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
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杀人如麻
写作目的: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三叹蜀道险要
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杀人如麻

蜀道如此险峻,为何远道之人还要来这里? (第三部分:叹社会环境险)
从地形险要,社会现实环境险恶的角度写出居留之难
慨叹: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易守难攻
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剑阁铭》........位置重要
环境险恶
?1、此诗即事成篇,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表达对友人的担忧和关心。
2、表面写蜀道的艰难,实则写仕途坎坷,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
3、写蜀道艰难,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
诗歌主旨
赏析艺术特色
(1)构思巧妙,想象丰富
(2)笔法夸张,雄放豪迈
(3)一唱三叹,韵律婉转
极富浪漫主义特色
想象离奇
运笔如神
夸张新颖
飘逸、雄奇
浪漫色彩
拓展: 从对文章的诗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行文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是什么?显示了作者的什么风格?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1.噫吁戏,危乎高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西当太白有鸟道
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猿猱欲度愁攀援
7.青泥何盘盘


多么

沟通相连
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越过
梳理重点字词
1.但见悲鸟号古木
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枯松倒挂倚绝壁
6.飞湍瀑流争喧豗
7.砯崖转石万壑雷
拟声词用作动词

跟随
使动用法,使……凋谢



急流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所守或匪亲
3.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4.锦城虽云乐
5.侧身西望长咨嗟


同“非”
互文见义
虽然
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