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海 潮
柳永
望 海 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cēncī/十万/人家。云树/绕堤dī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qǐ ,竞/豪奢shē。
重湖/叠 /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ɡ管/弄晴,菱línɡ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jì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正音正字
《望海潮》一词,广为流播,金主完颜亮闻之,欣然有慕于“ , , ”,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思考探究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宋·周密《观潮》
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起潮时,海水从宽达一百公里的江口涌入,受两旁渐窄的江岸约束,形成涌潮。涌潮后,又受江口拦门沙坎的阻拦,波涛后推前阻,涨成壁立江面的一道水岭。
钱塘江八月观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观潮始于汉魏(一世纪至六世纪),盛于唐宋(七世纪至十三世纪),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空白演示
整体探究: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地理位置重要
社会条件优越
生活雅致,人口稠密
钱塘潮雄伟壮丽
人民富有,社会财富丰盛,百姓生活豪奢
上 阕
上阕:写杭州自然风光美丽和都市的繁华
“重湖”即西湖,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在钱塘门外筑了一条长堤,世称白堤。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和里湖。
叠巘:灵隐寺、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清嘉:清秀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
“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宋之问《灵隐寺》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白居易《忆江南》词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十里荷花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空白演示
整体探究: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
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
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西湖山水秀丽
民众生活悠闲自在
钱塘长官生活高雅
称赞与祝贺
下 阕
下阕:写西湖之美和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图景
空白演示
整体探究:
作者笔下的杭州给人怎样的印象?
富庶、祥和
安定、美丽
本词充分表达了词人对杭州风物
的惊叹、赞美和艳羡之情。
整体感知
小结:
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地理位置——重要形胜
自然景观——秀美壮丽
市井面貌——建筑美观、人口密集、繁华富足
百姓生活——祥和欢乐
官员活动——威风潇洒、治理有方
课文小结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八声甘州
(宋)柳永
八声甘州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①潇潇:急骤的下雨声 ;②关河:关塞,关防;泛指山河; ③是处:到处 ;④红衰翠减:花朵调零,绿叶枯萎。李商隐《赠荷花》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红衰翠减愁煞人”句 。⑤苒苒(rǎnrǎn):渐渐地 ;⑥物华休:美好的景致已不复存在 ;⑦淹留:久留 ;⑧颙(yóng):抬头 ;⑨天际识归舟:谢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指多少次将远处来的船误认作是丈夫的归舟,极写思情之深 ;⑩恁(nèn):如此,这样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苍凉悲壮,写尽悲秋之气。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写作特点:
1、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2、虚实结合: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楼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词意:
伫立高楼倚着栏杆和风细细,
极目远望春愁无际内心惆怅。
夕阳斜照青草映着烟霞光彩,
谁懂得我依靠栏杆时的思绪?
我想纵情狂饮直到一醉方休,
频举酒杯强颜欢笑了无趣味。
纵然衣带渐渐宽松终生不悔,
为了她值得我相思而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