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新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5《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新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2-16 15:1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由于一些无法解释的原因——或许仅
由于巧合——在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遥远的
地区,在大约同一个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
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
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
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
的根本原则。”
——[美]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重要认识:人类精神开始觉醒。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文精神(humanism)
狭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性.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①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人性;
②对真理的追求---理性;
③对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求---超越性。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是humanism,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1. 萌芽:西方奴隶制时代(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人文精神的萌芽——古希腊思想家们(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的思想;
2. 发展:14-17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体现的思想;
3. 成熟:17-18世纪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弘扬——启蒙运动。
发展历程
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典型代表:
公元前5世纪、雅典。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大海给了我们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黑格尔《历史哲学》
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柏拉图
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黑格尔《历史哲学》
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柏拉图
海洋文明──开拓、冒险、平等、诚信。
公元前
8世纪
雅典
城邦
萌芽
公元前
6世纪初
改革,
雅典民主制
度基础奠定
公元前
6世纪末
改革,
雅典民主
政治确立
公元前
5世纪
改革,
雅典民主
政治发展
到顶峰
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
半费之讼
普罗泰格拉教一个学生学习法庭辩论术。事
先约定学生先付一半学费,剩下一半,等学生打
赢了第一场官司再付,假如第一场官司打输了,
则证明教学效果不佳,那么另一半学费就可以免去。
该学生毕业后,迟迟不交另一半学费。普罗
泰格拉就向法院提出了诉讼。普罗泰格拉认为:
如果学生打赢了这场官司,按照约定,他应该给
我另一半学费。如果学生打输了这场官司,按照
法庭裁决,他也应该给我另一半学费。
但学生认为,如果官司我打赢了,根据法庭
裁决,则不应该交另一半学费。如果官司我打输
了,根据约定,我也不该交另一半学费。
法官不知所措,无法裁决。
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公元前5世纪)
①工商业发达,城邦经济繁荣。
②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③人的地位的提高。
④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
传统精神。
2.探索的主题:
人和人类社会。
普罗泰格拉
普罗泰格拉(Protagoras),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智者学
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民主派政治家
伯利克里的至友。他一生旅居各
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是
当时最受人尊敬的“智者”。据说
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
《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
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遇难。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是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
属社会的审判者,是人类自我意识的
第一次觉醒。
在社会生活中,人为自己立法,制定规则,
确立制度。惟有人才有资格对这些人定的法规
进行评估、修改和裁断。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
于人的感觉。正如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
有人觉得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
普罗泰格拉的言论: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⑵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认为判断
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
⑴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3)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局限性: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认为没有是非之别,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
积极意义:
①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②是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起了思想启蒙和解放的作用。
③对后世(尤其是西方)有相当影响。
4.智者学派的影响: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评价不正确是
A.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B.这一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它呼唤人类关注社会、政治与法律,教
人们如何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
D.人没有资格和力量,也没有权利重新规
范自己的生活
课堂练习
D
课堂练习
我们称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
源地,主要是因为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
B.希腊涌现出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希腊先哲最早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强调
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开始研究自然哲学
C
苏格拉底(Σωκρ τη ,
英译:Socrates;前469—前
399年),著名的古希腊哲学
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
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
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
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二、苏格拉底
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
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苏格拉底问过路人:“对不起!我有一个问
题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苏格拉底问过路人:“对不起!我有一个问
题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过路人:“忠诚老实,不骗别人,就是有道
德。”
苏格拉底问过路人:“对不起!我有一个问
题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过路人:“忠诚老实,不骗别人,就是有道
德。”
苏格拉底:“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
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苏格拉底问过路人:“对不起!我有一个问
题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过路人:“忠诚老实,不骗别人,就是有道
德。”
苏格拉底:“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
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过路人:“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
自己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问过路人:“对不起!我有一个问
题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过路人:“忠诚老实,不骗别人,就是有道
德。”
苏格拉底:“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
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过路人:“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
自己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
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援军已经到了,大
家奋力突围吧!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
也不道德吗?”
苏格拉底问过路人:“对不起!我有一个问
题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过路人:“忠诚老实,不骗别人,就是有道
德。”
苏格拉底:“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
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过路人:“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
自己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
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援军已经到了,大
家奋力突围吧!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
也不道德吗?”
过路人:“那是战争中的迫不得已啊,日常
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
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
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苏格拉底:“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
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
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过路人:“……,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
的。”
苏格拉底:“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
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
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过路人:“……,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
的。”
苏格拉底:“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
德的。看来,道德是不能用骗不骗人来判断的。
请你告诉我,究竟用什么来判断呢?”
苏格拉底:“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
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
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过路人:“……,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
的。”
苏格拉底:“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
德的。看来,道德是不能用骗不骗人来判断的。
请你告诉我,究竟用什么来判断呢?”
过路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
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
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
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过路人:“……,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
的。”
苏格拉底:“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
德的。看来,道德是不能用骗不骗人来判断的。
请你告诉我,究竟用什么来判断呢?”
过路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
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
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
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2)“美德即知识”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苏格拉底的主张:
二、苏格拉底
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
而知识又是美德存在的条件
3、评价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 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 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二、苏格拉底
思考:苏格拉底和智者的异同
二、苏格拉底
相同:
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都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
不同:
智者学派:强调人的自由,忽视道德
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性, 重视教育
苏格拉底之死
罪名:不敬神和败坏青年
苏格拉底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在场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狱卒也流下眼泪。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始混乱,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1、柏拉图(Plato):
著作很多,代表作《理想国》
2.观点:
反对民主政治
3.意义: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其他哲人
■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2、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观点、贡献:
(1)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真理高于一切。
(3)强调理性,但也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认为如果没有感觉,人们就不能理解任何东西。
与柏拉图一起,被称为对西方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力的两人之一。
思考:苏格拉底和智者的异同
二、苏格拉底
相同:
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都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
不同:
智者学派:强调人的自由,忽视道德
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性, 重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