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鲁教五四版化学八年级全学期第6单元《燃烧与燃料》高频易错题集1带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年鲁教五四版化学八年级全学期第6单元《燃烧与燃料》高频易错题集1带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4-09 15:2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年鲁教五四版化学八年级全学期第6单元《燃烧与燃料》高频易错题集1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碳的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循环”指的是碳单质循环
B.绿色植物可以将CO2转化为O2
C.大气圈中CO2有百利而无一害
D.化石燃料是循环的环节之一,它是可再生能源
2.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创新意识特别强,学生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在课后同学们设计了如图几个装置,请你分析以下,下列装置在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  )
A.
B.
C.
D.
3.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收集一瓶氧气
B.检验二氧化碳
C.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D.观察氧气的流速
4.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不正确的是(  )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5.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宜的方法是(  )
A.煅烧石灰石
B.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C.燃烧木炭
D.燃烧煤
6.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量的多少不影响测定结果
B.可用手移走热的蒸发皿
C.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7.如图为改良版的“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用一根铁丝穿4片紫色石蕊试纸,按图示将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1、3变为红色,2、4不变色
B.若将稀硫酸换成稀醋酸也可以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因它们都属于酸
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四个实验改成一个实验,对比性强
8.固体二氧化碳可作为制冷剂,其俗称是(  )
A.冰
B.干冰
C.石灰石
D.小苏打
9.下列物质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CO
B.SO2
C.CH4
D.HCl
10.某兴趣小组用图1中实验装置对二氧化碳性质进行探究。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85mL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40%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约90s后,同时振荡烧瓶,冷却至室温。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象(如图2)下列结论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B.对比曲线a和b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是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
D.对比曲线b和c可知,40%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低碳生活”是全世界的主题,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根据如图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2)甲醇(CH3OH)燃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何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你选择的试剂是 
 。
(3)该流程能够实验的转化有 
 。(选填下列序号)
A.无机物和有机物的转化
B.光能和化学能的转化
C.酸碱盐之间的转化
D.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2.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中盛放稀盐酸,B中盛放块状石灰石,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B.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气压相等
C.该装置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其原理与启普发生器完全相同
D.B中储满某气体,通过A向B中注入水可将其排除,则该气体的性质是 
 
13.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用方程式表示) 
 .
14.如图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问
(1)指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须进行的操作是 
 。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实验时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如图是康康做的有关二氧化碳制取的有关实验.
(1)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和丙的实验目的分别是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
碳循环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生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经食物链传递,又成为动物和细菌等其他生物体的一部分。生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一部分作为有机体代谢的能源经呼吸作用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储存的能量。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碳储存于地壳岩石中,岩石中的碳因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化学作用分解后进入大气和海洋,同时死亡生物体以及其他各种含碳物质又不停地以沉积物的形式返回地壳中,由此构成了全球碳循环的一部分。
人类燃烧矿物燃料以获得能量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其结果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这样就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可能导致气候异常,产生温室效应。矿物燃料燃烧生成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有一小部分可被海水溶解,但海水中溶解态二氧化碳的增加又会引起海水中酸碱平衡和碳酸盐溶解平衡的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循环”中的“碳”是指 
 。(填“碳单质”、“碳原子”或“碳元素”)。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碳循环”中的意义是 
 ,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是 
 。
(3)举一例说明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利用碳循环分析,可防治温室效应加剧的措施有 
 。(写一条即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不再参与碳循环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C.人类的活动干扰是破坏“碳循环”平衡的主要因素
D.地壳中的碳也会参与到碳循环进入生物圈、水圈及大气圈中
1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B或C装置均可作制取CO2的发生装置,C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C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
(3)若用装满水的D装置收集一瓶O2,气体从b进,请把装置D补画完整(只画导气管)
18.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某同学想知道这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请你帮助他进行检验,试写出步骤、现象及结论。
19.初中化学课本中的一些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实验,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进入瓶中的水约占 
 ;
(2)图2所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3所示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的 
 这条物理性质。
20.如图烧杯底部木块上固定有一根铜丝,铜丝上绑了四朵纸花,其中①④是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②③是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向烧杯中慢慢倾倒二氧化碳。
(1)你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2)石蕊纸花变色的原因是什么?
(3)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物理性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B;
2.B;
3.A;
4.A;
5.A;
6.D;
7.C;
8.B;
9.C;
10.B;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二氧化碳;2CH3OH+3O22CO2+4H2O;澄清石灰水;ABD;
12.A;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13.Ca(OH)2+CO2═CaCO3↓+H2O;
14.烧杯;振荡;塑料瓶变瘪了;CO2+H2O═H2CO3;
15.CaCO3+2HCl=CaCl2+H2O+CO2↑;乙实验的目的检验二氧化碳;丙实验的目的是验满;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碳元素;将大气圈中的碳转移到生物圈中;CO2和H2O;C+O2CO2;植树造林,增大绿地面积等;BCD;
19.集气瓶容积的;2H2O
2H2↑+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