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复习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学年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复习课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08 14:5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型:复习课
课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主备人:
审核人:
复习目标
1.通过读图,认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范围、资源及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
2.能运用地图分析本区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会通过比较找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通过读图,认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及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
4.会分析本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
5.会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港澳的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状况。
课程标准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1.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第七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
1.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2.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和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3.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标解读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1.利用“长江中下游平原”图分析农业发达的原因,从地形、气候、河流、土壤,以及交通、人口、发展历史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通过阅读“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的分布”图,了解矿产资源与工业发展的关系,同时弄清楚农业的产品也是工业的原料,该地区的农业发达为工业提供了发展条件;
3. 通过阅读“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的分布”图,了解沿岸重要工业城市如武汉。上海的发展状况。
第七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
1.读图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通过资料收集与调查研究,说明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条件,以及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3. 通过资料分析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作用。
复习重难点
复习
重点
1.长江沿岸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原因;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
复习
难点
1.长江中下游平原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港澳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优势互补。
复习方法
指导读图、讲练结合、归纳法




一、知识网络结构
教法指导:学生回顾知识点,归纳知识结构。


165290546990显著的区位优势
显著的区位优势
1463675132715

163258522225 优越的自然条件
优越的自然条件

1657350167005“鱼米之乡”
“鱼米之乡”

1022356985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1657350121285沿江工业地带
沿江工业地带

1656715115570人口和城市密集
人口和城市密集

1463675100330163576045085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63512543180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
10223539370珠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163512562230香港和澳门
香港和澳门

162941069850区际联系和共同发展
区际联系和共同发展


二、考点清单
教法指导:学生读教材P96—P101及图C、图E、图H、图I,以抢答形式完成。
长江中下游平原
考点一:地理位置
1.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_______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主要包括江汉平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皖沿江平原和________________,呈串珠状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临________和_________,水量丰富的长江贯穿全境,由上海汇入东海。
考点二:自然条件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属于___________气候,特征____________。
2.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湖众多,利于发展内河航运和淡水湖养殖。
3.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
4.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丰饶,是我国______和________主产区,被誉为“____________”。
考点三:沿江工业地带
1.长江水道把______与______连为一体,为该地区与世界各地沟通提供了便利______条件。
2.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______,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考点四:人口和城市密集
1.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条件优越,航运便利,沿岸人口密集,城市众多。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城市_______,也是长江“_________”的中转站;______是我国最大的港口,是我国重要工业中心、商业中心、金融中心。
2.上海的交通条件,弥补了上海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不足,又可以把产品运往祖国和世界各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
考点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沿岸,南临______(海洋),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广东省的省会是_______;_______与香港毗邻的,_______与澳门毗邻。
2.气候:高温多雨的热带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______,有利于亚热带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是商品粮和热带水果的生产基地。
考点二:外向型经济及影响其发展的条件
1.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引进国外_____、技术_____和管理经验,创办了大批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企业,与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__________”。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正在大力发展以______为主的智力密集型产业。______、电器机械、石油化工、______、汽车等产业已经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支柱产业。
考点三:香港与澳门
1.香港由______、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北邻广东省______市。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_________是香港的支柱产业。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2.澳门由______、氹仔岛和______组成。北邻广东省________市。澳门的经济主要以_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考点四:区域联系与共同发展
1.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香港积极在祖国内地投资建厂,祖国内地通过香港加强对外贸易。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原则: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澳门经济及发展战略:以旅游业为主(博彩业)、成衣、玩具制造。
三、重难突破
教法指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归纳。
1.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能成为“鱼米之乡”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师引导分析:鱼米之乡是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达,那么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等因素分析。
学生读教材P96面图C,讨论分析原因。最后归纳汇总。
2.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哪些优势条件?又有什么不足之处?当地是如何解决的?
师引导分析:影响工业发展的条件主要从技术、资金、交通、资源、劳动力、水源、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学生读教材P104面图D,讨论分析原因。最后归纳汇总。
3.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经济上相互支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读教材P107面,讨论分析原因。最后归纳汇总。
四、典题赏析
例1. 2018年4月下旬,习总书记考察了长江沿岸地区,重点了解了湖北的长江航道整治、荆江堤防以及武汉等城市的发展状况。下图为长江局部水系图和部分省区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长江发源于______高原,向东注入_____海;长江支流众多,流经湖北省境内的重要支流①_______(填河流名称)在武汉汇入长江干流;长江有“水能宝库”之称,根据图中水电站的分布情况判断,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上/中/下)游河段。
(2)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由 a 江汉平原、b________平原、c 鄱阳湖平原、d 苏皖沿 江平原和 e 长江三角洲组成;本地区地势低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容易发生______灾害。
(3)简要分析武汉成为我国中部经济发展重要支点城市的有利条件。(可以从自然环 境、工农业基础、交通、市场以及人力资源等角度分析,答两点即可)
【解析】(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东海;由图可知①支流在武汉与长江交汇,故是汉江;图中水电站都分布于宜昌以上,故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2)根据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题中提示“本区地势低平”,可得知多洪涝灾害。
(3)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水运发达,而且京广铁路再次交汇,水陆交通便利;武汉人口众多,市场广阔;武汉高等院校众多,人才多。
【答案】(1)青藏 东 汉江 上 (2)洞庭湖 洪涝
(3)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而且京广铁路再次交汇,水陆交通便利;武汉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武汉高等院校众多,人才多。
例2.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三角洲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三角洲区域是中国外向型产业密集的区域
B.乙三角洲区域形成了密集的立体交通网络
C.甲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是广州
D.乙三角洲区域北翼的中心城市是杭州
(2)甲三角洲相对于乙三角洲的优势是( )
A.毗邻港澳,著名侨乡 B.矿产丰富
C.科技力量雄厚 D.地形平坦
【答案】(1)D (2)A
【解析】(1)读图可知,左图甲所示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右图乙所示沪宁杭工业基地。甲是我国外向型的工业基地,故A正确。甲地的中心城市是广州,故B正确。甲、乙两工业基地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故C正确。乙工业基地的中心城市是上海,故D不正确。故选:D。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突出优势是邻近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很多地方是“侨乡”。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五、巩固练习
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的“深中通道”计划于2024年全线通车,届时珠江两岸可以半小时对接。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示意图”,完成1--5题。

1.与香港紧邻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广州 C.中山 D.澳门
2.香港在城市建设中采取“上天”(建设高层建筑)和“下海”(填海造地)两种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
A.建筑水平高 B.海景秀丽 C.人多地少 D.资金充足
3.香港和祖国内地联系十分密切,内地为香港地区提供了( )
A.淡水 B.信息 C.技术 D.资金
4.关于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际金融中心 B.国际航运中心
C.博彩旅游业发达 D.加工制造业发达
5.关于修建“深中通道”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B.缩短珠江两岸通行的距离和时间
C.缓解港珠澳大桥的通行压力 D.促进当地农矿产品的出口
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读下图完成6—8题。
6.长江自西向东注入( )
A.黄海 B.东海 C.南海 D.渤海
7.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长江发挥最重要的作用是( )
A.丰富的水能资源 B.优越的旅游资源
C.充足的淡水资源 D.巨大的航运价值
8.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渝经济区大力发展重化工业 B.中游城市群大力发展畜牧业
C.长三角地区以水能开发为主 D.发展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
【答案】1.A 2.C 3.A 4.C 5.D 6.B 7.D 8.D
教学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