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08 20:0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展现了宋朝经济繁荣的场面。那么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表现在哪些方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等方面的史实;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材料二:
{775DCB02-9BB8-47FD-8907-85C794F793BA}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蓄保水分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1.粮食作物
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二、农业的发展
2.经济作物
①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棉花种植向北推广。
北宋:
广东 福建
南宋::\:江淮和川蜀一带
品饮之雅上自皇帝,下至民众,举国皆崇,茶到此时,方成国饮。
三、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号为冠天下”的
蜀地丝织品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棉纺织业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黄道婆
南宋棉毯
《纺车图》宋 王居正
3.制瓷业
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观音坐像
宋·孩儿瓷枕
瓷器挂盘
钧瓷【河南 禹州 】
汝瓷【河南 宝丰 】
官瓷【河南开封 】
定瓷【河北曲阳】
哥瓷【浙江龙泉 】
官窑葵瓣洗
定窑孩儿枕
宋代五大官窑
钧窑鼓钉三足洗
汝窑三足洗
哥窑冰裂纹碗
瓷都 江西 景德镇 】
景德镇瓷
4.造船业
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 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二: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 赵汝适《诸藩志》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船坞
用于修造船舶的水工建筑物。
南海一号古沉船模型
“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1987年
四、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都市的发展
《清明上河图》东京汴梁
《南宋皇城图》(局部)临安
东京(开封)、临安(杭州)
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
经商的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货郎图》
一个走村串户售卖日用品的老货郎,挑着挂满货物的货担,来到村头的大树下。货担上货物琳琅满目,有小风车、花篮、糖葫芦、滑稽人、小灯笼等孩子们喜爱的各种物件。老货郎笑容可掬地一手咬着拨浪鼓,一手给孩子们拿玩具。孩子们买到喜爱的玩具,有的在玩耍,有的转身往家跑。其中一个小朋友手里拿着小花鼓,兴高采烈地一边走一边摇。
送“商”下乡
2.纸币的产生
(1)原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交子
“交子” 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出现
南宋会子
(2)纸币的名称、产生的时间、
地点:
“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李攸《宋朝事实》
(3)地位
①“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海外贸易
大商港:
特点:
范围:
政府态度:
管理机构:
作用: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世界海外贸易大国。
广州、泉州
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非洲东
海岸。
鼓励
市舶司
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4.经济重心的南移
(1)这时期的经济发展,南方兴盛还是北方兴盛呢?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什么是“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2)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从黄河流域移至长江流域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东汉后期至
南北朝时期
唐中后期至
五代十国时期
至南宋时期
南方经济进一
步发展,出现
经济重心南移
倾向。
江南地区经济初步发展。
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人口南迁
人口南迁
(3)开始:
唐朝中期
结束:
南宋
表现:
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特别是东南地区。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3)思考: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①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要重视科技发展;
③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合理利用资源;
④要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课堂小结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类 别
发 展 成 就
?农业
原因
(1)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
(2)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状况
(1)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2)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3)茶树栽培有了很大发展。
?手工业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
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课堂练习
1.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见下图)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
A.《送子天王图》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D.《耕获图》
2.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
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C
D
3.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C
4.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
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为( )


清明上河图 南宋纸币铜版拓片 货郎图 市舶司遗址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