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部分)和第二卷(综合题部分)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卷前将答题卡及答卷上密封线以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答题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和答卷纸部分。
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每小题请直接在答卷上作答。
第一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地可能是
A.刚果盆地 B.撒哈拉沙漠南缘
C.巴西高原 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2.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
内光热的影响有
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右图为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②地吹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的气温年较差比②地小
B.①地此时风力比②地强劲
C.未来几天,北京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D.图示季节,我国南北地区普遍高温
图3为“我国东部某时节锋面雨带位置示意图”,图4为四幅“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3所示时节我国
A.云贵高原易发旱灾
B.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C.东部盛行偏北风
D.黄河干流出现凌汛
6.当雨带位于图3所示位置时,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图4中的
阅读下列洋流名称,回答7~8题。
①墨西哥湾暖流 ②本格拉寒流 ③千岛寒流 ④拉布拉多寒流
⑤北大西洋暖流 ⑥阿拉斯加暖流 ⑦加那利寒流 ⑧北赤道暖流
7.若由你率领船队沿当年哥伦布航线从西班牙前往西印度群岛并返回,为节省时间,顺次经过的洋流是
A.⑤→②→⑥→⑧ B.⑦→⑧→①→⑤
C.⑧→⑥→⑤→④ D.①→⑤→②→③
8.上述八支洋流中,由盛行西风或东北信风吹拂形成的风海流是
A.②和⑥ B.⑤和⑧ C.①和④ D.③和⑦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
10.图中②表示的是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 D.重熔再生
右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图示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处海岸陡峭
B.乙处地貌为山谷
C.丙处海拔200米
D.山脉多东西走向
1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M河口冬季沉积显著
②N海域适合水产养殖
③公路走向主要受地形影响
④聚落多沿海分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图10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13~14题。
13.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14.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图8为“我国2000年人口出生性别比分布图”(人口出生性别比是指每出生l00个女孩所对应的男孩数)。读图完成15~16题。
15.人口性别比超过l30的省级行政区有
A.豫、皖、赣、粤、琼 B.湘、桂、鄂、冀、琼
C.浙、苏、闽、晋、琼 D.滇、贵、川、鲁、琼
16.正常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在103~106之间。要改变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不合理状况,关键在于
A.调整人口政策 B.增加就业岗位
C.转变生育观念 D.改善医疗条件
读某工业部门区位要求及其所在地的地方条件比较表(“◎”号表示指向性因素,“×”号表示重要因素,“○”号表示一般因素),回答17~18题。
区 位 因 素
原料 劳动力 工厂用地 燃料 交通 市场 水源
区位要求 ○ ○ × ○ × ◎ ×
地方条件 差 差 优 差 优 良 优
17.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水果罐头制造 B.高级服装制造
C.石油化工 D.有色金属冶炼
18.此地拟将该工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利用便利交通,扩大原料进口
B.发展下游产业,拓宽消费市场
C.大量引进人才,提高创新能力
D.分散布局企业,减小生产规模
(二) 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下图中弧线均为纬线的一部分且为夜弧,a、b、c、d四点是夜弧的端点。读图完成第19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刻,a、b两地看到日出
B.此刻,c、d的太阳高度角同为0°
C.此刻,北京的地方时为8:00
D.此日,全球气压带、风带大致偏南分布
下图为某国家局部地区及其河流两侧等高线、等潜水位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0~22题。
20.图中河流与黄河的共同特点是
A.冬季有结冰现象 B.径流季节变化大
C.均是自西向东流 D.含沙量大
2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图的等潜水位线及其反映的月份是
A.实线 B.7月份
C.虚线 D.1月份
22.关于图中圆圈地区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资本集中程度低,以轻工业为主
B.是典型的分散型工业地区
C.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区
D.以煤铁资源开采建立的工业区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8和图9,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3~24题。
23.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B.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C.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D.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24.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水土资源丰富
B.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C.水土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
D.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今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结合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示意图(图13),完成25~26题。
25.关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源消费构成能够反映某一时期的经济发
展水平
B.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一直以煤炭为主
C.目前核能地位上升主要是因为其不会对环
境造成危害
D.未来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要地位的很
可能是核能、太阳能
26.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有
A.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B.加大对水、土地、森林、海洋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C.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
D.扩大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工业的发展规模
第二卷(综合题 共6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60分)
27.右图是“美洲大陆略图”。美洲大陆西部有世界上最长的科迪勒拉山系,它像一堵墙壁阻隔了东西水汽交换。图上表格中是西海岸部分地区1、2月和7、8月降水资料(单位:mm)。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0分)
(1)根据图上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可
以推断, 和
的气候类型相同,其成因是
(3分)
(2)全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原
因是
、
等。(3分)
(3)从图上推测,每年7、8月间,受中纬西风控制的城市是 、
等。(2分)
(4)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形成的原因是 。(2分)
28.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同学们沿图中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
(2)同学们把夜晚宿营的地点选在A、B、C、D哪一处?( )处。简述理由(3分)
。
(3)某同学建议在图中C处建一火情瞭望台,你认为此建议可采纳吗
;若用现代化的手段动态监测森林火灾,最好采用
技术。(2分)
(4)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 )。
某同学因私自外出,在B处迷了路,请给他指出独自走出深山密林的最佳路线?(2分)
。
(5)简要分析图中E城镇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3分)
。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海水西调,引渤入新”事业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材料二:海水西调入疆构想图。
(1)图中调水线路依次经过我国 、 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区。(2分)
(2)图中A、B、C三地所属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2分)
(3)该工程建设可能对沿线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2分)
(4)分析图14中A、C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分)
区 域 A C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不利
30.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下图表示上海市2004年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1)图中甲地为 (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4分)
。
(2)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4分)
。
(3)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的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4分)
。
31.读下图,回答问题(14分)
(1)我国农牧交错地带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为什么 (3分)
。
(2)将下列选项填入图中恰当的位置(填写字母代号)。(5分)
a.自然环境土地退化 b.土壤肥力下降 c.大风季节开垦
d.粗放经营 e.盐碱地不合理灌溉
(3)对农牧交错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
高三地理答案卷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C A C B A B B A B C D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C A C C D AB BC AD AB BC CD AD AC
二、综合题:
29.(12分)
(1)华北平原(1分) 内蒙古高原(1分) (2)从沿海到内陆(1分) 水分(1分)
(3)生态环境破坏(1分);土壤盐碱化(1分) 等 (4)(每空1分,共6分)
区 域A 区 域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年降水量少,大陆性强
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春旱、夏涝、寒潮(低温冻害) 气候干旱,降水少
30.(12分)
(1)商业区 制造业比重比周边低;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土地租金高。
(2)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营销市场广阔,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政策支持,创新环境好。
(3)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增多;与上海相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能源、原料充足;安徽政策优惠,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具有乡土情感。(亦可从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等角度分析)
31.(共计14分)
(1)该地区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 为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森林带向草原带过渡地带;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任答三方面得3分)
(2)从上到下,从左到右A B D E C(5分)
(3)答题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或农牧业结构);退化土地的综合整治;扩大林草面积,营造防护林;结合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6分)(答对任3个方面得6分)